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肾脏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及其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脏疾病伴胡桃夹现象儿童20例,对所有患儿的诊治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肾脏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患儿中,1例为肾小球基底膜病变、1例为IgM肾病、3例为肾病终合征、7例为紫癜性肾炎、8例为感染后继发肾炎。有5例患儿因胡桃夹现象对肾脏疾病的诊断造成了干扰,可对临床诊治形成一定影响。结论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和IgM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若对诊治造成干扰,应及早对患儿行肾穿刺活检辅助检查,对患儿在检查时镜下可见红细胞散布平均时应判断是否合并胡桃夹现象,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和感染后继发肾炎合并胡桃夹现象患儿需实施对多次的尿检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6排螺旋CT扫描结合MPR(多平面重建),探讨其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患者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r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增强扫描,得到轴位图像,同时图像资料传递到pics系统GE工作站上进行MPR图像重建。在后处理图像上测量在肾静脉水平的AO与SMA夹角,同时在轴位扫描图像上观察LRV穿过AO和SMA之间时的直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螺旋CT断层和MPR重建图像,可以清楚的显示LRV、SMA、AO及其分支管的解剖全貌,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清楚真实地再现SMA与AO的空间结构及立体走向,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异常病理形态,进一步证实SMA与AO夹角狭小是NCS产生的直接原因。结论鉴于螺旋CT及其MPR(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关系的优越性,其临床应用必将变得更加广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采取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纳入对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均有完整的CT诊断资料(包括CT后处理资料),同时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愿意采取CT腹部扫查。对两组对象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进行测定与计算及记录,实施组间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面积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对象在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等指标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呈弱负相关,而面积比无相关性,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面积比均呈弱负相关。结论CT诊断应用在胡桃夹综合征中测定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均有意义,从而为诊断NCS提供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胡桃夹综合征(nutrackersyndrome,NCS)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renalveinentrapmentsyndrome),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形体变化等原因,左肾静脉受到压迫,从而导致左肾静脉压增高,临床上可表现为反复血尿、蛋白尿,男性患者可出现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等症状1。由于过去受到检查方法的限制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漏诊,且误诊为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疾病。故本文介绍1例以单纯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胡桃夹综合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做如下报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影像技术在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6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此实验的分析对象,将86例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3人。其中一组采用常规的尿路检查进行诊断,这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则采用超声影像技术进行诊断,为观察组。最终对比两组诊断方案的准确率及分析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采用常规的尿路诊断的患者共计检测出27例(共计43例)阳性患者,检出率为67.63%,然而采用超声影像技术诊断的患者共计检测出42例(共计43例)阳性患者,检出率为98.33%。从两组数据来看使用超声影像技术诊断胡桃夹综合征这一疾病更显优势,更为安全且准确。结论:超声影像技术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这一疾病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使用超声影像诊断肝脏胡桃夹综合征更准确,大大提高了医生诊断的时间和准确率,减少了患者的漏诊率,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救治时间,足以证明超声影像技术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