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42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传统胫前入路组用常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改良胫前入路组实施胫前减张切口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胫腓骨远端骨折治疗优良率;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切口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胫前入路组胫腓骨远端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传统胫前入路组,P<0.05;改良胫前入路组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短于传统胫前入路组,P<0.05;改良胫前入路组切口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胫前入路组,P<0.05。结论胫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和愈合时间,改善足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19~65岁[(42.5±12.2)岁]。按Danis-Weber分型,B型30例,C1型29例,C2型13例。36例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固定+修复组),36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5.9±2.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个月固定+修复组VAS分别为(3.1±1.0)分和(2.1±0.6)分,低于固定组的(3.9±0.8)分和(2.6±0.8)分(P均<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固定+修复组AOFAS踝-后足评分别为(64.7±4.0)分、(73.2±3.4)分、(87.2±3.4)分,高于固定组的(60.1±4.9)分、(70.2±1.9)分、(84.1±2.6)分(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踝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固定+修复组踝关节ROM分别为(44.4±2.9)°和(52.3±2.5)°,大于固定组的(41.4±2.7)°和(50.1±2.7)°(P均<0.05)。固定+修复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固定组发生下胫腓关节再分离2例,内固定松动、断裂各2例。固定+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6),低于固定组的17%(6/36)(P<0.05)。结论与下胫腓螺钉固定比较,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能早期减轻术后疼痛,获得更好的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实施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时间划定在2023.10~2023.12期间,研究样本包括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60人,随机分组,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30人)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30人)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对比(1)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2)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无对比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评分有改善,(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实施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后,在对60例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中发现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患肢的运动功能显著改善。结论做好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具有保障手术成功,提高手术质量,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 60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 , 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 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手术后 , 在对 60 例患者进行 1 年的随访中发现 : 患者骨折愈合良好 , 患肢的运动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做好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期的护理工作 , 具有保障手术成功 , 提高手术质量 , 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