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患者男,48岁。主因“HBsAg(+)30年,乏力、纳差10d”,于2006年3月2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0年前发现HBsag(+),肝功能正常,未进行过治疗。2年前因经常出现心慌,外院确诊“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未治疗。入院前1月患者自觉心慌加重,开始服用胺碘酮0.2g,3次/d。1周后因效果不佳,自行加量服0.3g,4次/d,服药3周后出现乏力、纳差。我院以“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性肝损伤不除外”收住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ALT349.5U/L,AST123.9U/L,T—BIL16.4μmol/L,D—BIL7.6μmol/L,HBVDNA5.57×10^5copies/ml,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e(+)。给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谷胱甘肽(阿托莫兰)静脉滴注保肝治疗,胸腺五肽、免疫调节剂治疗。
简介:摘要1例77岁男性患者因心律不齐给予胺碘酮(0.2 g口服、2次/d)治疗,服用15个月后患者出现纳差、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服用胺碘酮22个月,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3.5×109/L,中性粒细胞0.78,C反应蛋白117.4 mg/L,红细胞沉降率32 mm/1 h;丙氨酸转氨酶(ALT)28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15 U/L,碱性磷酸酶(ALP)107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45 U/L,总胆红素(TBil)14.8 μmol/L,直接胆红素9.3 μmol/L,白蛋白30 g/L。给予抗感染、保肝、补充白蛋白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好转,继续应用胺碘酮。服药40个月后,患者ALT 87 U/L,AST 106 U/L,ALP 308 U/L,γ-GT 1 242 U/L,TBil 11.2 μmol/L;肝穿刺活检结果怀疑酒精性肝纤维化。排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肿瘤等因素,考虑患者的肝损伤与长期服用胺碘酮相关。停用胺碘酮3个月后患者因肝衰竭死亡。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死亡人数,提高治愈率。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胺碘酮治疗:另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采用常规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1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明显,能显著降低患者心律,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报道病理表现为脂性肺炎及机化性肺炎的胺碘酮肺部不良反应各1例,对两例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措施进行描述,结合文献复习,了解胺碘酮肺效应、肺毒性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手段及其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胺碘酮肺部不良反应的认识。
简介:摘要1例70岁女性患者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开始服用利伐沙班(10 mg、1次/d)、盐酸胺碘酮(200 mg、3次/d,8 d后减量为200 mg、2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 mg、1次/d)。治疗5 d后患者出现双腿无力,症状逐渐加重,15 d后发展为四肢无力,双臂上举受限,双手不能持物,双腿不能持久站立。肌电图检查示周围神经损伤。经辅助检查排除肿瘤、代谢、免疫和炎症等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后,考虑为胺碘酮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停用胺碘酮,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口服和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10 d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与胺碘酮单独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胺碘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