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颈项部肌肉压痛、颈肩背痛)、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疼痛递质因子水平包括P物质(SP)、前列腺素E2水平(PGE2)。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87/93),高于对照组的83.87%(78/93),P<0.05;治疗后,两组颈项部肌肉压痛、颈肩背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C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NF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CA评分高于对照组,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可提高疗效,下调疼痛递质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疼痛,并可改善神经缺损,提高综合功能恢复效果,降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由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针灸推拿理疗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方法,并服用药物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西医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疗效及西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比52.50%、82.50%比55.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比42.50%),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16.33、9.12,均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巴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对照组:(7.58±1.87)分比(14.87±1.36)分,(53.78±1.34)比(37.92±1.74)(t=-9.58、6.35,均P<0.001);观察组:(5.44±2.11)分比(14.51±0.34)分,(62.02±0.68)比(37.73±1.58)(t=-12.69、7.45,均P < 0.001)]。治疗后,观察组BI显著优于对照组[(62.02±0.68)比(53.78±1.34),t=4.35,P < 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5.44±2.11)分比(7.58±1.87)分,t=-8.48,P < 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预后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实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比两组症状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观察组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治疗中采用针灸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缓解的临床不适症状,促使患者的综合功能及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有效减轻了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得以有效提高。由此可见,针灸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治疗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温针灸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姿势解密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采取良肢位摆放、肩关节主被动活动、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治疗为每日40 min,每周5 d,共治疗4周。治疗组接受姿势解密技术治疗,通过评价肩关节复合体、胸椎、腰椎和骨盆带中立位姿势,找到处于异常位置的关节和肌肉,将调整其结构和功能,治疗为每日40 min,每周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2.00±2.29)分]、MBI[(78.65±17.99)分]和FMA[(46.30±10.20)分]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7.50±0.89)分、(43.75±13.85)分和(24.10±9.13)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VAS评分(4.90±1.02)分、MBI评分(63.25±11.15)分和FMA评分(37.00±9.51)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姿势解密技术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并改善上肢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伴颈肩痛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伴颈肩痛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27例和B组31例。A组行针灸联合常规训练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简明疼痛程度量表(BPI)评价患者的疼痛困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平衡及感觉等功能进行评价,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及外展活动度均高于A组,ADL及FMA评分也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BPI疼痛困扰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能够有效控制脑卒中后偏瘫伴颈肩痛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关节活动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延伸策略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两组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康复科护理,研究组还给予康复护理延伸措施。比较护理前与护理8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变化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8周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2±10.4)分vs(38.8±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3.9%,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肌内效贴扎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以2018年7月 —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6例患有脑卒中并出现偏瘫肩痛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53名。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对。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经过肌内效贴扎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低;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高;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好。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对患有脑卒中并且出现偏瘫肩痛症状的患者实施肌内效贴扎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缓和的疼痛,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被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选择不同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侧肩痛病人进行干预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试验方案,开展实验内研究对象筛选,以病人资料同质性的基准,筛选出40例病人参与到试验当中。作为对照试验,40例患者需要平均置入到两个小组当中,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 例。置入过程符合随机性,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每组各2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关节松动术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根据康复疗法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康复干预后实验组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低。结论:关节松动术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侧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故实验组患者施用的两种康复疗法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并观察该种治疗效果。方法:设置2019年2月--2022年1月为观察时间段,设置4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一般治疗组和综合康复组,一般治疗组采用肢体康复训练,综合康复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等情况。结果:(1)一般治疗组和综合康复组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对照中,一般治疗组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低于综合康复组,(t=9.929,p=0.012),两组有差异。(2)一般治疗组和综合康复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对照中,一般治疗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11±0.58(分)、76.15±4.35(分),综合康复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72±0.33(分)、90.43±4.16(分),(t=10.995,p=0.011),两组有差异。结论: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灸早期介入中风后偏瘫肩痛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的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成三组,分别为针灸组、针药组及中西药组,每组各20例患者。针灸组以阴经为主进行针灸治疗,针药组在针灸同时采取中药内科常规治疗,中西药组采取中西医内科的常规治疗。对三组患者进行同期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针灸组、针药组患者肢体疼痛的缓解的优良率分别90%和85%,均明显优于中西药组(60%)(P<0.05);而针灸组与针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有明显疗效,早期介入治疗效果效果较好,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疗效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7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肩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