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疑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8.3岁,。全部患者均使用PHILPSNT-5型0.5T磁共振扫描仪,正交头线圈,扫描层厚为6mm,。采用横轴位序列,其中1例相隔10天检查两次。8例患者进行行横轴位、矢状位SE序列T1加权像。16例患者进行了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根据入选条件,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分析血栓的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灵敏度、假阴性率、特异度、假阳性率、约登指数分别是92.33%、7.77%、74.3%、6.7%、0.674,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57%、94.3%、Kappa值是0.833;结论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望代替DSA。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转移瘤 CT与磁共振诊断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66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 CT和磁共振检查,并对患者的 CT和磁共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有 65例患者作出准确诊断, 1例患者未见明显肿瘤影像,后在外院蛛网膜下腔发现小病灶确诊。 CT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 83.3%,磁共振阳性检出率 97.0%,磁共振较 CT有更高的检出率 (χ2=4.95, P<0.05);经诊断,无水肿 21例 (31.8%),轻度水肿 15例 (22.7%),中度水肿 19例 (28.8%),重度水肿 11例 (16.7%)。当病灶直径 >1.0cm时,瘤周水肿比较明显。结论 在脑转移瘤诊断方面,磁共振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误诊和漏诊率,诊断效果理想,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不同脑区(丘脑、海马、壳核)代谢特点。材料与方法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测38例PI患者(PI组)和39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组丘脑、海马区、壳核区的氮-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和肌酸(creatine,Cr)浓度,并计算NAA/Cr和Cho/Cr。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技术监测客观睡眠参数;采用神经心理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睡眠严重程度指数评定所有受试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定受试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1)代谢物浓度比较:与HC组对比,PI组左侧丘脑Cr、Cho浓度升高(P=0.040,P=0.007),右侧丘脑Cho浓度升高(P=0.039),双侧海马和壳核区的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all>0.05)。(2)相关性:PI患者左侧丘脑NAA值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呈负相关(r=-0.384,P=0.017),左侧丘脑NAA/Cr值与REM%呈负相关(r=-0.387,P=0.016);右侧丘脑Cho/Cr值与SL%呈正相关(r=0.380,P=0.019),丘脑NAA、Cr、Cho、NAA/Cr、Cho/Cr值与各量表评分未见明显相关。PI患者左侧海马Cho值与ArI呈正相关(r=0.348,P=0.044);右侧海马Cho值(r=-0.334,P=0.047)、Cr值(r=-0.445,P=0.007)与BDI评分呈负相关。PI患者左侧壳核NAA值与N3%呈正相关(r=0.340,P=0.037);左侧壳核Cr值与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呈正相关(r=0.447,P=0.005);左侧壳核NAA/Cr值与N1% (r=-0.344,P=0.047)、TAI评分(r=-0.521,P=0.001)、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评分(r=-0.400,P=0.013)呈负相关;左侧壳核Cho/Cr与TAI评分(r=-0.527,P=0.001)、SAI评分(r=-0.434,P=0.007)呈负相关。组间差异的参数与各量表评分及PSG参数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I患者丘脑Cho及Cr代谢紊乱;客观睡眠影响丘脑区域代谢,而患者情绪障碍与海马和壳核区域的代谢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老年性微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性脑微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分别进行T1WI、T2WI、FLAIR和磁敏感成像(SWI)扫描,对比不同序列扫描结果。结果T1WI对该疾病的检出率为13.9%,T2WI对该疾病的检出率为20.8%,FLAIR对该疾病的检出率为61.1%,SWI对该疾病的检出率为94.4%,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脑微出血患者磁敏感成像序列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价值,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静脉窦血栓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6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 CT检查诊断,研究组采用磁共振 (MRI)检查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经 CT检查,诊断 23例,诊断准确率 76.7%(23/30)。研究组经磁共振诊断,诊断 29例,诊断准确率 96.7%(29/30)。两组中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磁共振诊断脑静脉窦血管确诊率高,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及增强信号、瘤周水肿等特点。结果16例肿瘤位于幕上皮髓交界区,4例位于幕下小脑半球;肿瘤直径2~8 cm(中位值4.5 cm);16例肿瘤为类圆形,4例呈分叶状;16例肿瘤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多呈"花环样"强化,4例呈实性、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2例边缘模糊,8例边缘清晰;5例肿瘤表现为Ⅰ度水肿,12例肿瘤为Ⅱ度水肿,3例肿瘤表现为Ⅲ度水肿。结论颅内单发脑转移瘤有一定的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颈性眩晕患者脑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22例的相关资料,并纳入同期2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采用眩晕可视化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眩晕严重程度,采用6分分类法评估眩晕的发生频率。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脑部MR扫描,采集两组受试者脑功能MRI数据,数据分析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技术,用于评估患者脑功能局部改变情况。将颈性眩晕组和健康对照组的ALFF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EST软件包提取异常脑区的ALFF值,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脑功能改变与眩晕病程和眩晕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颈性眩晕患者左侧颞上回(体素数=45,t=-3.36)、右侧颞上回(体素数=32,t=-2.82)和左侧缘上回(体素数=57,t=-4.85)区域的ALFF值降低,而左侧小脑(体素数=41,t=4.26)和右侧小脑(体素数=33,t=4.57)的ALFF值增高(AlphaSim校正,均P<0.05)。颈性眩晕组患者左侧和右侧颞上回ALFF值与患者病程(左R2=0.437、右R2=0.259)、VAS评分(左R2=0.453、右R2=0.341)及DHI评分(左R2=0.553、右R2=0.594)呈负相关(均P<0.05),左侧和右侧小脑ALFF值与患者病程(左R2=0.555、右R2=0.490)、VAS评分(左R2=0.307、右R2=0.282)和DHI评分(左R2=0.632、右R2=0.591)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双侧前庭皮层自发神经活动降低,双侧小脑自发神经活动增强,脑部功能改变与眩晕病程及眩晕严重程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