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59岁,7个月前因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接受修复术,术中造影发现I型瘘,考虑瘘较小,有血栓可能,故行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复查CTA示瘘及瘤体均增大。随访7个月,期间未对Ⅰ型瘘行针对性治疗。本次就诊以"修复术后Ⅰ型瘘形成"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侧锁骨上窝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听诊可闻及搏动性杂音。行经皮血管栓塞治疗。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鞘成功后行主动脉弓造影,见支架近端I型瘘形成;应用同轴导管技术将2.7F微导管超选择至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造影证实微导管,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主动脉 胸的 内瘘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2019年度内主动脉外科领域关于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分支、内脏动脉和髂动脉重建方面的新器材、新术式和新理念,同时也收录了关于主动脉血管形态学、术后病理生理、并发症处理、主动脉数据管理等新证据的部分内容。力图展示2019年度新出现的与以往不同的信息和观点,为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分支动脉重建 动脉重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后中远期腹段假重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B型夹层)并接受TEVAR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术后腹主动脉段有残余裂口而胸段无裂口、随访1年以上的急性或亚急性长段夹层病例,排除存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创伤、马方综合征导致夹层的病例。最终纳入51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6例,年龄(49.4±10.6)岁(范围:31~72岁)。患者符合下述任何一条标准归入扩张组:(1)腹段假最大增长速度≥3 mm/年;(2)腹主动脉最大径≥50 mm;(3)腹段假直径增长≥10 mm。采用χ²检验、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定量资料的截点值。结果稳定组30例,扩张组21例。与稳定组相比,扩张组术后早期内脏动脉段残余裂口数量更多[2(1)个比1(1)个,Z=-2.829,P=0.005],腰动脉发自假数量更多[5(6)支比3(5)支,Z=-2.025,P=0.04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脏动脉段残余裂口数量(OR=3.966,95%CI:1.552~10.131,P=0.004)是腹段假重塑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内脏动脉段残余裂口数量截点值为≥2个,曲线下面积为0.718。结论TEVAR后腹段假不良重塑发生率高。内脏动脉段残余裂口数量≥2个是腹段假重塑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随访。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血管内手术 主动脉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危害较大。既往的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主流的治疗方式。介入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的介入治疗方式和最新的治疗理念,为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缺血 股动脉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主动脉弓修复术为难以耐受开放手术的主动脉弓部夹层和动脉瘤患者提供了救治机会。主动脉弓部发出重要的头向分支动脉,修复中需要重建。主动脉弓的特殊解剖形态、搏动性高速血流,以及较长的操作入路等增加了修复的困难。传统的去分支技术是重要的辅助技术,结合烟囱技术、近端开槽和开窗技术等,可部分简化弓部修复操作。而针对主动脉弓部特点设计的新的专用移植物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开窗及分支设计是专用移植物的两个基本设计策略,而分支设计更多地被新器械采用。移植物设计的创新理念包括模块化与一体化设计,内嵌分支与外分支设计,单分支与多分支设计等。目前,复杂的弓部分支动脉重建仍需要在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实施。制定严密的手术计划,进行有效的团队配合,主动脉弓修复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并在更大人群中验证。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手术 假体和移植物 主动脉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到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修复治疗的61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男性44例,女性17例,年龄(60.2±11.4)岁(范围:43~87岁)。47例患者采用分叉型支架,14例患者采用直筒型支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采用分叉型支架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2.4±47.9)min(范围:70~310 min),直筒型支架为(95.7±23.7)min(范围:70~150 min)。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3例患者发生Ⅰa型漏。随访(37.1±22.1)个月(范围:3~91个月),3例患者发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加重为Stanford A型并破裂死亡,1例接受二期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患者发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57个月无明显不适。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良好,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差异(P=0.584、0.309)。结论分叉型支架和直筒型支架行腔修复术治疗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可以获得良好的中长期预后和主动脉重塑。

  • 标签: 主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腹 血管内手术
  • 简介:腹主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和适应证广等优点[1,2]。但EVAR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据EUROSTAR的大宗病例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6%~27%,约有10%~30%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需要再次施行某种治疗。漏是EVA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大约有25%患者发生漏[3]。White等[4]于1997年最早

  • 标签: 内漏 ENDOVASCULAR 传统开放手术 腹主动脉瘤 术后并发症 ANEURYSM
  • 简介:摘要胸主动脉修复术目前已逐渐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线治疗手段,但技术的发展同样导致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随之而来的再入院二次治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以探索二次干预时长、指征、再干预方式与危险因素等。本文就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术后再入院二次治疗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髓缺血(SCI)是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2%~9%。尽管TEVAR手术已大大降低了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SCI仍是TEVAR术后管理的难点。本文学习了关于SCI病理机制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旨在探讨目前应对SCI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如分期TEVAR、微创脊髓动脉节段性栓塞术、暂时性动脉瘤灌注术等,以及临床实践中对SCI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截瘫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在人体中,关节软骨则是覆盖在关节表面上,其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并减少摩擦,有效地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和运动1。对于成熟的关节软骨来说,其抵御疾病和损伤的能力较差,并且在发生关节软骨损伤之后则难以进行有效的修复,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紊乱情况发生,使得患者受损的面积不断增加。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则会导致患者发展为骨关节炎(OA)2。OA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并且还会给社会和家庭等带来一定的负担。对于膝关节OA症状来说,患者早期受损的组织为关节软骨,然而当患者发生软骨损伤时则会加速患者OA的发展。因此,在临床上对OA患者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关节软骨保护和修复。临床上,对软骨损伤患者采用干细胞关节注射修复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详细如下综述。

  • 标签: 干细胞关节腔内注射 软骨损伤 修复 研究
  • 简介:<正>1994年,Dake实施了世界上首例胸主动脉修复术(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1]。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TEVAR已逐渐取代传统开胸手术,成为胸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案[2]。然而,TEVAR术后的患者仍有可能发生漏、逆行性主动脉夹层和截瘫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TEVAR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术后并发症 主动脉夹层 修复术 支架型人工血管 支架植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镀铬与外型镀铬有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镀层质量的好坏,除取决于优良的电解液外,还取决于电镀工艺和形式;而形式又影响着电镀的工艺性能。本文根据实践中的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 标签: 内腔镀铬 电镀工艺参数 阴极电流密度 槽液温度 内腔形式
  • 简介:摘要主动脉弓病变的治疗仍存在巨大挑战。从发展趋势上,传统的主动脉弓开放式手术正在向完全修复技术转变。而主动脉弓部修复术也在经历从平行支架技术到开窗技术,再到分支技术的转变。这些转变基于不同技术证据的积累,基于对创新性器材的不断探索。主动脉弓病变的治疗最终会走向“完全内主动脉弓置换术”。本文就重建弓上分支血管的技术发展现状做系统回顾,对该领域发展趋势做整体评估。

  • 标签: 主动脉弓病变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分支支架型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在胸主动脉修复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5例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胸主动脉修复术(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应用Arrow导管行蛛网膜下隙置管,采用专用脑室引流装置行脑脊液引流。通过合理调节脑脊液引流袋的位置,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及对神经系统的密切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结果5例患者手术顺利,麻醉苏醒后未见下肢轻瘫、截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无1例出现颈抵抗或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中枢感染症状。结论积极细致地进行患者脑脊液引流的观察与护理,能有效地预防术后脊髓缺血,保障术后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脑脊液引流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护理
  • 简介:<正>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Mészáros等[1]报道急性夹层发病后24h死亡率约为50%,48h后升高至68.2%。自1999年Dake等[2]报道使用支架型血管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以来,AD的修复术(endovascularrepair,EVR)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尤其是Stan-fordB型夹层。但目前EVR是否是夹层很好的治疗手段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系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死亡率 药物保守治疗 夹层动脉瘤 支架型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内隔绝术患者24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中12例围术期施行常规护理归纳到对照组;其中12例围术期施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归纳到观察组,两组对比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内隔绝术可协同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达到全面护理的效果。

  • 标签: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围手术期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漏是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可能需要再次住院和二次干预治疗。其中以Ⅱ型漏最为多见。目前国内外关于Ⅱ型漏的转归、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针对目前Ⅱ型漏的诊治现状和焦点问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并结合本中心临床经验,做出归纳,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Ⅱ型内漏 诊治现状 焦点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不同的支架放大率(oversize)对B型主动脉夹层(TBAD)管重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20年6月烟台毓璜顶医院89例接受TEVAR治疗的TBA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近端支架oversize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低oversize组(<10%,47例)和高oversize组(≥10%,42例),分析两组支架近端正常血管直径、面积以及支架远端真/假的长径、短径及面积在术后3、6、12个月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低oversize组近端血管直径随时间变化幅度小于高oversize组(P<0.05),低oversize组支架远端假面积随时间变化幅度大于高oversize组(P<0.05)。高oversize组容易发生逆撕致A型主动脉夹层(RTAD)(P<0.05)。结论低oversize支架更有利于TBAD患者TEVAR术后早中期主动脉管的重塑。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支架 主动脉重塑 支架放大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