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成人腹股沟区面积与患者基本特征(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指数)以及腹股沟疝发病的关系,寻找预防腹股沟疝发生的方法。方法分析2013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彩色超声引导下测量238例腹股沟疝和非疝患者腹股沟区的三条边长,用海伦公式计算腹股沟区的面积,分析其与患者基本特征和腹股沟疝发病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患侧腹股沟区面积大于健侧(t=2.30,P=0.02)。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区面积大于正常对照患者(t=2.63,P=0.009)。男性疝患者腹股沟区面积大于正常对照男性患者(t=5.58,P=0.000)。女性疝患者腹股沟区面积大于女性对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0.20)。女性腹股沟区面积显著大于男性(t=7.20,P=0.000)。全部患者腹股沟区面积与年龄呈正相关(r:0.237,P=0.000)。男性患者腹股沟区面积与身高无相关性(r=-0.04,P=0.50),与体质量(r=-0.15,P=0.015)和BMI呈负相关(r=-0.16,P=0.009)。结论成人腹股沟区面积与性别、年龄相关。男性腹股沟区面积与体质量和BMI显著呈负相关,腹股沟区面积越大,发生腹股沟疝的危险性越高,适当健体增肥可能有助于预防腹股沟疝。
简介:目的比较腹股沟横行小切口与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在腹股沟区隐睾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自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明确诊断为腹股沟区隐睾症的患儿88例,年龄1.2~4岁,平均年龄2.6岁;按随机分组原则采取两种手术方式:开放手术组采用腹股沟横行小切H经腹膜外游离下降睾丸,阴囊小切口固定;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腔内游离睾丸,阴囊小切口固定;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睾丸下降后位置、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及术后半年双侧睾丸超声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1.2±2.1)min,腹腔镜组为(55.6±1.9)min。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术后7d及6个月查两组患侧睾丸下降位置发现:开放手术组44例睾丸均可降至阴囊内,其中5例位于阴囊入口处;腹腔镜手术组44例睾丸均可降至阴囊内,其中4例位于阴囊入口处;术后6个月患侧睾丸超声显示患侧睾丸发育较对侧稍差。结论在腹股沟区隐睾患儿中,腹腔镜下睾丸下降术在手术时间及术后效果上并无明显优势。建议对于腹股沟区隐睾应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对于内环口及以上部位隐睾首选腹腔镜探查及腹腔镜下隐睾下降术。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区不典型包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30例不典型腹股沟包块病例进行彩色多普勒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不典型腹股沟包块中7例腹股沟脂肪斜疝;1例左侧腹股沟精索囊肿斜疝;4例腹股沟血管瘤;3例腹股沟疝手术粘连物部分留置;1例超声诊断右腹股沟圆韧带囊肿,手术证实为前次腹股沟疝手术误将输卵管伞段结扎并发积液;1例腹股沟疝硬化剂治疗后复发再次手术后感染,超声诊断术后水肿渗出;5腹股沟疝硬化剂治疗后复发,腹股沟区不规则强回声后方巨大衰减;4例髋关节滑囊炎超声误诊为精索囊肿;1例腹股沟圆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超声为描述性诊断;1例髂腰肌脓肿延至腹股沟区误诊为腹股沟疝;1例睾丸精索肿瘤,1例右侧精索炎性包块。结论通过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认识,加强对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开拓思维,将声像学特征与临床病史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腹股沟不典型包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视野下对腹股沟区后壁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探讨腹腔镜下后入路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要点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所完成的1500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LIHR)的视频资料,来对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手术路径、解剖标志、操作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1500例LIHR手术中,TEP方式为660例,TAPP方式为840例。TEP手术和TAPP手术具有不同的手术入路;两种方式的手术区域都在腹膜前间隙(包括Retzius和Bogros间隙);两种手术方式需要辨认相同的解剖标志:如耻骨梳韧带、腹壁下血管、精索结构或子宫圆韧带、Doom三角、死亡冠、髂外血管以及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等结构;两种手术方式均需要分离出足够大的腹膜前间隙范围,并正确分离处理疝囊,完成精索去腹膜化,使用10 cm×15 cm的聚丙烯网片完全覆盖整个肌耻骨孔(包括内环、直疝三角及股环)。结论TEP及TAPP手术都是LIHR的有效的修补方式,熟悉腹腔镜视野下腹股沟后壁的解剖特点,有利于缩短LIHR的学习曲线并更好的掌握该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中下腹壁、腹股沟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9例腹股沟或中下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7~60岁,平均44.3岁。肿物扩大切除术后缺损面积为9.5 cm×10.5 cm~15.0 cm×18.0 cm,髂腹股沟皮瓣大小为6.0 cm×11.0 cm~8.0 cm×15.0 cm,分别应用轴型皮瓣、V-Y推进皮瓣的方式修复缺损;9例患者中应用单侧髂腹股沟皮瓣5例,双侧髂腹股沟皮瓣联合皮瓣2例,髂腹股沟皮瓣联合阔筋膜张肌皮瓣1例,髂腹股沟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1例。术后观察皮瓣存活及缺损的修复情况,对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移植的皮瓣均能覆盖全部受区创面,供区能直接缝合。除1例的髂腹股沟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予二期行清创及全厚皮片移植修复伤口外,其余移植的皮瓣均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0~8.5年,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局部外形良好、感觉无异常。结论中下腹壁或腹股沟区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较大且深在,大部分病例均可应用单侧或双侧带蒂髂腹股沟皮瓣进行创面的修复,该皮瓣血运确切,手术操作简单、耗时少,安全可靠,术后外形满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联合腹股沟区小切口治疗难复性及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62例一期行疝修补手术的单侧难复性或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股沟区小切口联合TAPP修补术患者16例,行TAPP修补术患者21例,行开放无张力修补术患者25例。结果TAPP联合腹股沟区小切口组与TAPP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排尿困难及睾丸坏死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费用及术后阴囊/会阴肿胀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联合腹股沟区小切口组与开放组比较,在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排尿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联合腹股沟区小切口治疗难复性或嵌顿性腹股沟疝行可缩短住院时间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黑色素瘤患者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是发生淋巴转移后的重要治疗方法,然而并发症率居高不下。了解其淋巴结转移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范围改良方法。方法对33例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腹股沟区淋巴结清扫,并以Daseler分区为基础对术后标本进行了分区;通过病理检测统计各区检出和转移的淋巴结数目。结果33例患者中共检出89个阳性淋巴结,其中下肢黑色素瘤中65%阳性淋巴结位于下区,其次是内上区(17%)和外上区(15%),位于深组的阳性淋巴结极少(3%);下腹壁或会阴黑色素瘤中位于下区、内上区和外上区的阳性淋巴结分别占40%、27%和33%。29例下肢黑色素瘤患者中9例发生了跨区转移;因前哨阳性而清扫的患者会发生至多1个区的跨区转移。结论对于需要进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下肢黑色素瘤患者,大多数阳性淋巴结都位于下区;前哨阳性的患者跨区转移数目有限。这为以后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