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认定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与滤泡性腺癌的细胞核形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的条件下,对两类样本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鏊别能力较强的少数几个指标,并运用距离判别分析建立了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与滤泡性腺癌的判别函数,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辅助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滤泡性淋巴瘤(FL)是成熟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淋巴瘤类型,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具有很强的异质性。10%~15%患者可以等待观察,无需治疗;10%~20%的患者发生早期进展,整体生存时间明显缩短;30%~40%的患者可能发生组织学转化,需要强化治疗;迄今为止,大多数FL患者仍然不可治愈。FL的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耐受情况、肿瘤负荷及复发风险而采取个体化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为主要考量。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关于新型CD20单抗、PI3K抑制剂、EZH2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CD19 CAR-T治疗等新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简介:摘要反转型滤泡性淋巴瘤(reverse varia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RV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该亚型极为罕见,检索目前仅有4篇英文文献共8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50岁女性腋窝淋巴结的病例,形态学表现为肿瘤性滤泡中央深染、周围淡染,同时该病例得到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证实。该形态学亚型多数病理医师不熟悉,所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发生误诊;同时需要积累更多该亚型的病例,以明确其临床及预后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对甲状腺滤泡性癌与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纳入40例甲状腺滤泡性癌的患者以及4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研究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图像特点,包括结节最大径、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内部结构、钙化程度、声晕、血流分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滤泡性癌及腺癌的结节大小、结节边界、内部回声、内部结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结节形态来看,滤泡性癌的形态和腺癌相比明显不规则;滤泡性癌结节内部钙化程度比腺癌高;声晕形状不规则;滤泡性癌的血流多分布于结节内部,腺瘤的血流多分布于结节周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图像特点,甲状腺滤泡癌结节形状不规则,钙化程度高,不规则声晕,结节中央供血丰富等。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可鉴别诊断甲状腺滤泡性癌及腺瘤。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病理诊断;方法:研究将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病理诊断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规活检病理诊断,并在诊断后实施显微镜检查,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诊断鉴别并确定患者具体病情,诊断后随访观察;结果:对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患者实施病理诊断,可确定患者病灶形态、体积、质地和表面状态,利于确定患者病情状态,为进行病情确诊提供正确参考。同对患者病理检查中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查,且直接观察到患者病变程度和病情变化,能够基本确定患者病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结论: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与多种妇科疾病临床症状相似率高,临床中为降低对患者病情误诊率,提升诊断正确率,应重视对病理诊断方式应用,发挥其在疾病诊断中使用优势,为医师确定患者病情提供支持。
简介:摘要第5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以细胞发生机制为新分类框架的基础,以组织学、分子和临床生物学特征来判定肿瘤分类和亚型。甲状腺滤泡起源的肿瘤为甲状腺内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良性、低风险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滤泡腺瘤、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乳头状滤泡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和新概念甲状腺滤泡结节性病变。低风险肿瘤包括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和透明变梁状肿瘤。滤泡起源的恶性肿瘤根据分子特征和侵袭性分为BRAF样恶性肿瘤和RAS样恶性肿瘤。不提倡≤1 cm的乳头状癌作为独立亚型,而应根据形态特征进行亚分型。提出高级别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癌,包括传统低分化癌、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形态特征为核分裂象增加、肿瘤坏死、不伴有间变特征,临床生物学行为相似。鳞状细胞癌为间变性癌的一种亚型。
简介:摘要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主要定位于淋巴滤泡,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其对生发中心(GC)形成和B细胞的功能发挥负向调控作用,且有助于严格选择高亲和力的B细胞。但也有研究发现Tfr细胞在GC B细胞增殖和自身抗体生成中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利用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 T细胞特异性B细胞淋巴瘤家族基因敲除小鼠(Bcl6FC小鼠)模型,发现这种"辅助"作用的部分机制是源于Tfr细胞的,IL-10可促使B细胞生长及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向GC暗区迁移,这为GC中Tfr细胞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就Tfr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其在抗体反应中的双向功能予以综述,分析了Tfr细胞在不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探寻免疫治疗的新视角。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分析,进一步认识本病的病理形态特征和临床表现,得出结论确诊完全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由于该病较少见,临床上需与恶性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TFR)细胞/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5例急性发作期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哮喘组)和同期16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2组外周血TFR细胞、TFH细胞比例;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法检测2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21]水平;荧光酶免疫技术检测2组尘螨特异性IgE(s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指标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哮喘组TFR细胞/TFH细胞免疫失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组TFR细胞比例较低[(0.11±0.03)%比(0.13±0.03)%],TFH细胞比例较高[(5.07±1.75)%比(3.80±1.60)%],TFR细胞/TFH细胞比值较低(0.02±0.01比0.05±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2.30、3.71,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组IL-21水平较高[(547.85±195.13) ng/L比(404.94±110.41) ng/L],IL-10水平较低[(10.18±3.49) ng/L比(14.79±5.6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3.15,均P<0.05)。哮喘组TFR细胞/TFH细胞比值与sIgE呈负相关(r=-0.444 2,P=0.026 1),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r=-0.135 2,P=0.519 3)。结论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存在TFR细胞/TFH细胞亚群失衡,失衡的TFR细胞、TFH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IL-21可能参与调控哮喘sIgE的生成。
简介:摘要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复发倾向,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腹腔内脏器,以肝脏、脾脏多见。本文报道了1例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简介:摘要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分为经典型和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两种类型,后者是Cheuk等于2001年定义的一种新类型。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肠道息肉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并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8例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病理诊断,包括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的临床症状、病理检查结果和显微镜检查结果。结果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的特异性症状为淋巴滤泡增生,且宫颈呈膨胀性、圆形增长,且边界处较为光滑;通过病理检查可知,可清晰显示转化的淋巴细胞,病灶组织呈灰白或灰红色,米粒表面粗糙不平,硬度适中,且大小与绿豆相类似,存在浆细胞浸润、上皮化生,但均为不完全角化,未见明显的恶性肿瘤改变。结论病理诊断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的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及病理诊断结果均显著差异于慢性宫颈炎症或恶性淋巴疾病,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IgM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表达模式,为FL和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RFH)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辅助性依据。方法对25例RFH和40例FL行IgM免疫组化染色,并对照分析。结果25例RFH病例均显示IgM可勾勒出生发中心的滤泡树突细胞(FDCs)网,生发中心B细胞阴性或偶尔有很弱的阳性。IgM在FL的肿瘤性滤泡中有3种表达模式:模式1(28例)显示瘤细胞弥漫表达IgM,但是没有IgM阳性的FDC网;模式2(7例)显示肿瘤性滤泡中的瘤细胞和FDC网均IgM阴性;模式3(5例)显示瘤细胞可以表达IgM(3例)或不表达(2例),共同的特点是FDC网部分保留了IgM的表达。这5例在形态学上显示肿瘤性滤泡周围有保存较好的套细胞区。结论免疫组化显示肿瘤性滤泡中FDC网对IgM的表达完全消失或显著减少,以及B细胞对IgM表达的明显上调,是FL区别于RFH的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