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往关于内群偏私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认同理论(socialidentitytheory)做解释。近期,自我锚定(self-anchoringprinciple)原理被证实可用于解释内群偏私的原因。基于中国人及美国人在内群偏私的目的、方法上的不同,我们采用最小群体范式,验证这两种理论在中国大学生上的适用性。410名大学生(其中前测94名)在互联网上完成以认知能力评估为名的实验,实验控制反馈类型,要求参与者对自身、内群及外群在不同维度上评分。实验证明内群偏私存在;分化理论成立;采用演绎策略时,个体评价与内群评价的差异显著小于个体采用归纳策略时两者的差异,符合社会认同理论的假设。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优绩主义(Meritocracy)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影响与挑战。优绩主义起源于1958年,由迈克尔·杨提出,强调通过考试和表现选拔人才,打破贵族垄断,推动社会进步。然而,优绩主义也存在缺陷,如忽视家境和资源等因素,导致“精英的傲慢”和“失败者的自责”。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优绩主义通过绩效管理深植于大学治理,虽然促进了人才培养和教育公平,但也简化了教育评价体系,使教学过程被忽视。在就业指导中,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优绩主义,认识成功的多重因素,鼓励多元化发展,并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建议和培训,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路径。
简介:基于2007年-201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薪酬决定的锚定效应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公司高管薪酬决定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即同行企业高管薪酬水平对公司高管薪酬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且这种效应在国有控股企业表现得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高管薪酬支付相对不足时,公司高管薪酬决定的锚定效应更加显著,但这一交互作用主要存在于公司治理质量较好的国有控股公司中。这表明,至少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决定的锚定效应并非源自于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操纵,而主要体现为董事会为维护和促进公司薪酬竞争力而实施的一种薪酬调整。
简介:摘要磁锚定技术作为磁外科临床应用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在腔镜微创外科、内镜辅助技术、空腔脏器穿刺、手术视野暴露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在国外越来越受关注,临床应用中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本文就磁锚定技术的概念、应用原理、研究进展现状等问题作一全面介绍和分析。
简介:摘要随着磁性材料更广泛地应用于外科手术器械中,磁外科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取得突破与创新。磁锚定辅助技术因其精准定位和无接触牵引的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辅助手段。临床中常用磁锚定系统主要由体内的靶磁体以及体外的锚定磁体两部分组成,通过锚定磁体与靶磁体的力学作用来实现对目标的无接触牵引和锚定等功能,从而能解决外科手术器械之间相互缠绕、碰撞的问题,同时能够为手术区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使得手术过程变得更加安全、高效。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等数据库中,检索了磁锚定辅助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共69篇,经过分析和评价,筛选了其中36篇文章,介绍了磁锚定辅助技术与腹腔镜、胸腔镜、内窥镜联用在国内外的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结果表明,磁锚定辅助技术能极大地促进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磁体相互干扰、磁力不稳定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自行研发设计的腔镜磁锚定装置辅助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的可行性。方法以6只健康Beagle犬为动物模型,全身麻醉后实施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以磁锚定装置来替代肺钳,完成肺叶的牵拉暴露。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者对磁锚定牵拉装置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的评价。结果6只Beagle犬在磁锚定装置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了肺楔形切除,术中借助磁锚定装置可完全替代肺钳的暴露功能,有效消除了术中单孔胸腔镜操作时器械之间的"筷子效应"。磁锚定装置能够为手术提供足够的牵拉力,术野暴露清晰。术中未出现组织损伤、锚定抓钳滑脱等现象。手术时间(22.67±3.25)min(18~26 min),术中出血量均小于10 ml。术后实验动物存活良好。结论磁锚定装置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安全有效,可消除操作器械间的相互干扰,具备临床应用潜力。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外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非健康锚定区及短锚定区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44例行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TEVAR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技术成功率93.2%,1例患者LSA窗对位不准,改为烟囱支架。1例术后造影伴Ⅰ型内漏。1例术中LSA窗孔有Ⅲ型内漏。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2(5~26)d。中位随访时间30(12~42)个月,随访期间发现Ⅰ型内漏1例,无逆撕夹层,所有LSA分支均保持通畅。结论体外预开窗TEVAR治疗非健康锚定区及短锚定区B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2013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其恢复了公诉机关的案卷全案移送的公诉方式,由此产生了如何排除或者削弱法官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的预断的问题。1974年,心理学家阿莫斯特维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通过“幸运轮”的实验提出了“锚定效应”的概念,表明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刑事司法领域的大量判断都用到了锚定理论,其是一种普遍存在又难以消除的判断偏差。我们可以通过测试锚的可靠性、提高个体的动机、增强个体知识技能、类比相似情景的方法避免或者减少因锚定而产生的偏差,而在刑事司法领域可以通过建立判例制度、完善对抗制程序、贯彻判决书充分说明理由制度来减少或者避免法官因锚定而产生的认知错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