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就蒺藜提取液对5种植物(鸡冠花、苋菜、苘麻、牵牛花、益母草)种子萌发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证明了蒺藜化感作用的存在.并且表明用不同浓度的蒺藜提取液(0.05g/ml、0.10g/ml、0.20g/ml)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对不同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

  • 标签: 蒺藜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 简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白蒺藜取代柴胡疏肝解郁治疗杂证,利用白蒺藜利窍通络治疗脑梗死,白蒺藜用量在30g以上

  • 标签: 杂证 治疗杂 白蒺藜
  • 简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白蒺藜取代柴胡疏肝解郁治疗杂证,利用白蒺藜利窍通络治疗脑梗死,白蒺藜用量在30g以上

  • 标签: 杂证 治疗杂 白蒺藜
  • 简介:目的:研究刺蒺藜果实中的呋喃皂苷。方法:以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及制备液相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反应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两个皂苷,分别为3-O-{β-D-xylopyranosyl(1→3)-[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26-O-β-D-glucopyranosyl-5α-furost-12-one-22-methoxyl-3β,26-diol(terrestrosideA)和3-O-{β-D-xylopyranosyl(1→3)-[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26-O-β-D-glucopyranosyl-5α-furost-22-methoxyl-3β,26-diol.结论:TerrestrosideA为新化合物。

  • 标签: 刺蒺藜 呋喃皂苷 Terrestroside A
  • 简介: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土壤石油污染对两种藜科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石油污染质量分数为500—5000mg/kg时,对碱蓬幼苗株高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土壤石油污染质量分数在15000~30000mg/kg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任何浓度的土壤石油污染都会抑制翅碱蓬幼苗株高的生长,随着石油浓度的逐级增加,抑制作用逐级增大。

  • 标签: 石油污染 碱蓬 翅碱蓬 幼苗生长
  • 简介:目的:研究刺蒺藜果实中的呋喃皂苷。方法:以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及制备液相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反应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两个皂苷,分别为3-O-{β-D-xylopyranosyl(1→3)-[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26-O-β-D-glucopyrano-syl-5α-furost-12-one-22-methoxyl-3β,26-diol(terrestrosideA)和3-O-{β-D-xylopyranosyl(1→3)-[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26-O-β-D-glucopyranosyl-5a-furost-22-me-thoxyl-3β,26-diol.结论:TerrestrosideA为新化合物。更多还原

  • 标签: 刺蒺藜 呋喃皂苷 Terrestroside A
  • 简介:利用EST-SSR标记分析了藜科6种耐盐植物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多样性,以期为藜科耐盐植物遗传育种提供快速、可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采用31对藜科海蓬子属和碱蓬属的EST-SSR引物对藜科6种植物进行PCR扩增,其中16对引物得到较好扩增,引物通用率为51.6%,共检测到18个多态性位点,每位点等位基因数2~4个,多态性丰富。进一步采用Nei’s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6种植物可以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也支持上述分组,而且DY529957、DY529903和DY5298853个EST在分组中贡献率最高。经与GenBank中序列相似性比对,前两者分别编码生长素抑制蛋白(Auxin-repressedprotein,ARP)和植物防御素(Defensins,Def),都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但分属于不同代谢途径;后者则编码未知蛋白。总体而言,16对SSR引物在藜科6种植物间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能够揭示该6种植物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存在不同耐盐机制提供分子证据。

  • 标签: 藜科 EST-SSR 遗传多样性 耐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用蒙药三味蒺藜汤治疗高血压2级6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60例病人入院后24-48h内,均在相同的时机给予蒙药三味蒺藜汤替代西药利尿剂,同时记录24小时尿量及48h小时钾离子的变化。如三味蒺藜汤无法控制血压可结合使用CCB类药物。结果各项观察指标组间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血压值,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24h尿量记录显示,三味蒺藜汤对高血压2级病人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结论三味蒺藜汤治疗高血压2级病人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从而能更好的早期预防各类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三味蒺藜汤 高血压 蒙药
  • 简介:作为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TCP基因处于植物多种信号传导途径的中心节点位置。对蒺藜苜蓿全基因组进行检索,共获得21个TCP基因序列。蒺藜苜蓿TCP成员间在蛋白质大小、等电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对蒺藜苜蓿TCP基因进行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蒺藜苜蓿TCP基因结构较为简单,一般不含有内含子,仅一个外显子。21个基因中仅有5个基因有内含子。系统进化关系上其中4个基因亲缘关系非常近。这4个基因位于1号、4号、7号染色体上TCP基因聚集存在的位置。蒺藜苜蓿TCP基因在各个器官间特异性的表达。TCP基因参与蒺藜苜蓿根瘤发育的过程,也响应外界盐胁迫和病菌侵染刺激。本研究发现的蒺藜苜蓿TCP基因家族信息,可为蒺藜苜蓿乃至豆科植物育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蒺藜苜蓿 TCPs基因家族 进化 表达模式
  • 简介:【背景】2009~2012年辽宁省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在辽西北展开,以彰武县为重点治理地区。由于长期缺乏对草原毒害草的重视,少花蒺藜草在彰武县全县范围内扩散蔓延,并已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给草原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方法】对精喹禾灵、烯禾啶、咪唑乙烟酸、烟嘧磺隆、乙草胺+烟嘧磺隆、乙氧氟草醚、高效氟吡甲禾灵等几种除草剂(组合)进行筛选,并进行大面积示范,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供试的7种药剂(组合)对少花蒺藜草均有一定的防除作用。其中,精喹禾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2种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防除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效果最为理想,能够有效控制其生长和危害,施药15d后防除效果分别可达到89%和79%。此外,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还显示:咪唑乙烟酸、烟嘧磺隆和乙草胺+烟嘧磺隆对少花蒺藜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19d后防效基本达到80%以上;乙氧氟草醚最差,防治效果只有66%。【结论与意义】5%精喹禾灵乳油除草效果较好,虽然对试验区内的其他禾本科牧草有一定的杀害作用,但对区内的补播牧草草木樨、小叶锦鸡儿等未产生任何药害。这对草原补播改良区少花蒺藜草的综合治理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入侵物种 除草剂 化学防治 药害 生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和复方白蒺藜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4-2020.5本院收治的32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组为2组,对照组(16例)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治疗组(16例)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复方白蒺藜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疗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和复方白蒺藜汤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治疗寻常型白癜风,降低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 标签: 寻常型白癜风 窄谱中波紫外线 复方白蒺藜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北方内蒙古草原地区藜科花粉诱导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的临床特点、藜科花粉的分布和致敏特征。方法2015年5—8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内蒙古草原6个地区(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多伦、通辽、扎旗、开鲁)的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并于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上述6个地区进行花粉监测。观察SAR的临床特点、藜科花粉的分布和致敏特征。应用SAS软件9.4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6 043名受试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和SPT,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确诊患病率为13.2%(795/6 043);高发年龄在18~39岁;城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61.2%比37.9%,P<0.001);上述6个地区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锡林浩特21.5%、二连浩特17.8%、多伦8.9%、通辽6.9%、扎旗15.3%、开鲁9.7%,P<0.001)。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临床症状以喷嚏(96.5%)、鼻痒(92.2%)为主;眼部症状中眼痒较为明显(69.1%);其他相关症状中,乏力(32.1%)和嗜睡(31.5%)较为突出。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合并疾病中,变应性结膜炎占71.4%(568/795),食物过敏占86.7%(689/795),支气管哮喘占16.7%(133/795)。藜科花粉播散高峰期为8月;藜科花粉诱导的SAR患病率与藜科花粉浓度呈正相关(R2=0.78,P=0.043)。藜科花粉SPT阳性率为21.2%(1 282/6 043),6个地区中以锡林浩特最高(28.0%,236/842)。结论内蒙古草原地区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患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以喷嚏为主,8月为花粉播散高峰期,SAR患病率与藜科花粉浓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藜科 花粉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草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蒺藜甾体皂苷类化合物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光镜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生长形态的影响;MTT法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浓度TTS-12对新生隐球菌细胞生物膜关键基因PMT4表达的影响。结果经TTS-12处理的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结构更疏松,TTS-12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指标及PMT4基因表达水平(P〈0.01)。结论TTS-12可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形成。通过降低新生隐球菌PMT4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蒺藜 新生隐球菌 生物膜 TTS-12 PM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