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X保存与甘油保存对人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中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的完整角膜基质透镜标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DX保存保存1 d组、DX保存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每组10个标本。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不同保存方法角膜基质透镜细胞死亡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基质透镜形态结构的完整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保存的角膜基质透镜超微结构。结果DX保存保存1 d组、DX保存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细胞死亡数分别为(53.1±14.2)、(50.8±9.8)、(70.4±13.6)、(172.8±31.7)和(182.8±14.2)个/视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7,P<0.05);DX保存保存1 d组与DX保存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透镜死亡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保存1 d组细胞死亡数明显少于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甘油保存1周组死亡细胞数明显多于DX保存保存1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基质透镜胶原纤维排列规则;DX保存保存1 d组和DX保存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组织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细胞较完整,甘油保存1 d组角膜基质组织水肿,细胞核裸露,随着甘油保存时间的延长,组织内胶原纤维逐渐变疏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DX保存保存1 d组和DX保存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组织紧密,胶原纤维致密,细胞核完整;甘油保存1周组细胞分布稀疏,细胞结构不完整,甘油保存2周组细胞分布明显稀疏,细胞结构破坏。结论人角膜基质透镜用DX保存保存1周可有效保存角膜基质组织和维持细胞结构。DX保存对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优于甘油保存

  • 标签: 激光角膜手术 组织供体 角膜基质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角膜基质透镜 DX保存液 甘油保存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的冷冻保存。方法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冷冻保存。结论当前发达国家,已将冷冻血作为一种特殊血液制剂常规供应临床。冷冻血液保存研究的成功,是血液保存方法上的重大突破,为解决血液长期贮存、保障供血和对稀有血型患者输血以及自身输血创造了条件。

  • 标签: 血液 冷冻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保存血液筛查ELISA4项检测(包括梅毒螺旋抗体、抗-HCV、抗-HIV、HBsAg)和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进行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阳性、阴性献血者共352名,对其血袋管标本及试管标本同时进行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血袋管标本检测的ALT、梅毒螺旋抗体、抗-HCV、HBsAg阳性率与试管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袋管标本检测的抗-HIV阳性率与试管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保存对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有重要影响,可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保存液 ALT检测 ELISA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血液保存与ACD配方保存对储存血液红细胞膜Na+K+-ATP、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标本分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均为相对应的1~10管;A组保存为ACD配方保存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B组保存为ACD配方保存,比较两组采血后第1、3天红细胞膜Na+K+-ATP、Ca2+Mg2+-ATP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标本第1、3天分别测定红细胞膜Na+K+-ATP及Ca2+Mg2+-ATP酶活性,其中A组Na+K+-ATP酶活性分别为16.51±5.23、11.60±5.11,B组为12.90±6.01、6.31±3.67,A组Ca2+Mg2+-ATP酶活性分别为16.09±6.03、11.75±6.70,B组为12.38±5.37、5.05±3.23,A与B两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配方血液保存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制成血液保存,与ACD配方血液保存对存储血液红细胞膜Na+K+-ATP、Ca2+Mg2+-ATP酶活性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红细胞膜保护作用优于ACD配方保存

  • 标签: 血液保存液 抗凝剂 红细胞膜 ATP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保存(MAP)保存的洗涤红细胞35天内质量是否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方法将2U去白悬浮红细胞40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袋,A组洗涤后加生理盐水保存,B组洗涤后添加MAP保存。比较生理盐水和MAP混悬洗涤红细胞指标差异;将B组储存于4℃冰箱,观察35天内的指标变化。结果MAP和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制备当天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P混悬洗涤红细胞保存35天内检测指标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化,但检测值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结论MAP混悬洗涤红细胞35d内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红细胞保存液 生理盐水 保存时间
  • 简介:摘要溴是中学化学的一种常见物质,它主要具有氧化性,还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但它是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故在此对它的性质、用途、保存和取用作简单的总结和讨论。

  • 标签: 液溴 性质 保存 取用
  • 简介:为了检测保存pH值对古尸蛋白质保存的影响。本实验于2002年检测了马王堆古尸保存和对照的pH值、总氮量、氨基酸含量,以及古尸皮肤和肌的形态结构。然后分两步调整了古尸保存的pH值,并分别于2004年、2006年对古尸保存和对照进行了相同检测。结果发现保存pH值的适当提高有助于降低保存中总氮量和氨基酸含量,有利于古尸蛋白质的保存

  • 标签: 保存液 蛋白质保存 古尸
  • 简介:目的探讨海藻糖对优化血液保存、延长血液有效保存期的作用。方法配制含不同浓度海藻糖的MAP红细胞保存,以不含海藻糖的MAP为对照,在常温下保存红细胞,观察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红细胞保存指标的作用。结果低浓度海藻糖起到稳定红细胞膜、减少溶血的作用,高浓度海藻糖可显著提高红细胞生物能量,将红细胞保存期延长至原来的2倍。结论海藻糖用于血液保存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海藻糖 血液保存 浓度
  • 简介:目的通过用不同的保存低温灌洗保存大鼠供肝2h的实验,比较汉防己甲素(TET)-高渗枸橼酸盐嘌呤(HCA)溶液与UW(UniversityofWisconsin)对供肝的保护作用,并分析TET对HCA的优化效果。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A组(TET乳酸林格组)、B组(HCA组)、C组(TET-HCA组)、D组(UW组)。经实验处理后再检测各组肝组织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及保存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值。结果A组与B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B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D组各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低温灌洗保存供肝条件下TET对HCA具有积极的优化作用;TET-HCA低温灌洗并保存鼠肝2h,对供肝的保护作用具有与UW类同的效果。

  • 标签: 汉防己甲素 肝脏低温保存 供肝活力
  • 简介:摘要扩大标准供肝是缓解目前移植供肝短缺的重要举措,但由此产生移植术后并发症增加及移植物存活率下降,促使供肝质量优化方式诞生及发展。尤其是机械灌注的发展,对改善供器官质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器官保存的研发尤为重要,本文就供肝低温保存的发展历程及具体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器官保存 持续低温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Rh阴性血液采用深低温保存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用ACD抗凝剂作抗凝处理,对除去添加剂全血离心或Rh阴性红细胞悬浊液或血浆浓缩红细胞置于4℃条件下保存,时间为6天,用浓度为40%的甘油对红细胞进行处理,置于零下80℃条件下保存,如果有临床需要则对红细胞用37℃水进行解冻处理,并分别用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9%)、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0.9%)、NaCl(0.9%)各洗涤1次。对于红细胞悬浮,通过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进行处理。结果32袋去除甘油后的解冻红细胞回收率平均为(81.2±18.4)%,残留甘油量平均值为5.35g/L,游离血红蛋白平均值为(0.62±0.15)g/L,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增加率为25.20%。结论对Rh阴性血液采用深低温保存在解冻之后,去除甘油质量,红细胞各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标准,在临床输用上也取得良好效果,具备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深低温 保存 Rh阴性血液 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液酒精浓度(BAC)的影响。方法:测定三种真空分离胶试管的空白BAC值。观测不同保存状态(室温密封3天、一周;4℃密封一周;室温敞开1h、2h)下的BAC变化情况。结果:三种分离胶试管空白BAC值(mg/ml)分别为:0.03±0.02,0.27±0.11,0.05±0.02。室温密封3天,一周,4℃密封一周及室温敞开1h的BAC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室温敞开2h的BAC值则明显下降。结论:BAC测定标本保存应密封,尽量避免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管,全血标本密封4℃或室温保存一周不影响BAC的检测。

  • 标签: 血液酒精浓度 保存 检测
  • 简介:目的探索较短时间常温(25℃)放置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及其继续保存的可能性。方法以ACD全血常温放置24小时并继续4℃保存为实验组,以4℃常规保存为对照组,对ATP等10种血液保存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血液代谢有所加快,ATP、血K^+、pH变化比较明显,红细胞保存有效期略有减少,但FHB、MCV等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常温放置24小时对血液质量影响不大,可以继续保存,但红细胞保存有效期减少3天,应当提前输注。

  • 标签: 血液质量 放置 保存 红细胞 常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时间对血液标本血液细胞各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正常人ED-TA-K2抗凝血液标本旋转不同时间后,应用XT-2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WBC、RBC、HB、RDW、PLT、PDW,同时与手工法计数结果比较。结果血液标本旋转不同时间后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细胞,其中WBC、PLT,计数及血小板系列偏差较大,结果不稳定,RBC系列参数偏差很小,结果较稳定。结论血液标本在室温下不同保存时间对检测血液细胞各参数有影响,其中WBC计算应在4h左右完成,PLT计数及PLT系列参数检测应在2h内完成,RBC计数及RBC系列参数检测最好在6h内完成。

  • 标签: 血细胞 流式细胞仪 时间 对比研究
  • 简介:探索组织培养法保存关节软骨方案中换频率对于软骨体外保存效果的影响,为寻找最佳的骨软骨移植物保存方案提供实验依据。在猪膝关节股骨髁负重区取圆柱状骨软骨块60枚,随机分为3组:A组(不换);B组(每7d换);C组(每2d换)。保存28d后检测软骨细胞存活率、组织学(番红O染色)和生物力学性能(杨氏模量)。结果显示,第28d时,各组软骨细胞存活率均出现降低,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蛋白多糖含量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杨氏模量高于A组和B组(P〈0.05)。表明组织培养法保存关节软骨时,每2d更换一次保存保存方案最优。提高换频率可以维持保存中的营养成分,为体外软骨细胞的代谢提供更充足的营养,提高关节软骨的体外保存效果。

  • 标签: 换液频率 组织培养 组织库 关节软骨 软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种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80例血液检测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受检者均予静脉血采集,分别于不同时间段(1、3、6、24h)进行检验,并对比其结果。结果血液标本保存24h后,TP、GLU、ALB、BUN、TBIL、Ca、P检测结果均比1h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不断延长,部分生化指标出现偏高或偏低现象,因此需尽量及时对血液标本予以检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保存时间 生化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烷基化化疗和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 TBI)等性腺毒性抗癌方案经常用于治疗年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这可能导致女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或男性生殖细胞大量丢失。本文在针对生育力保存的背景、方法和适应证的基础上,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生育力保存方法中的选择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的临床处理提供相关知识。

  • 标签: 生育力保存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淋巴瘤 白血病 肿瘤生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抽取每位志愿者空腹晨静脉血2ml,将同一患者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混血后制备成10ml血液标本,分25份(0.38/份)加盖放入eppendorf管,1份即刻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清蛋白、葡萄糖、总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余下24份分别置于-20℃,35℃环境下,分别在24、48、72h进行重新检测,比较不同保持环境、时间下的检测结果。结果35℃环境下72h进行重新检测结果与其他结果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血液标本保存在-20℃-35℃环境72h内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稳定,超出范围则影响较大。

  • 标签: 血液标本 保存 常规生化检测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