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探讨健康宣教对健康体检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科进行健康体验者110名。对体检者进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检测,对患者实施健康宣传教育,实施1-2年的随访,分别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对入选人群再次进行PWV检测,比较体检结果。结果对所有入选对象实施1-2年的随访,发现2015、2016年与2014年人群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PWV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改善健康体检人群血管功能,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人群动脉硬化的进展,从而降低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动脉僵硬度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伴有大血管病变患者180例作为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各60例。三组均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干预,7d治疗后评估患者效果,并对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三组动脉僵硬度,记录各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动脉僵硬度及内皮功能。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脑梗、颈动脉病变、冠心病及下肢动脉下肢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前期人群动脉僵硬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都医院体检中心及门诊就诊的人群中,前瞻性随机招募糖尿病前期受检者207例作为糖尿病前期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一项超声动脉僵硬度自动测量技术测量受检者颈-股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肱-桡PWV、股-踝PWV,常规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心功能情况,采集血压、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并设计问卷调查受检者吸烟、饮酒、饮食、熬夜、运动等生活习惯情况。采用组间比较、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数据。结果糖尿病前期组颈-股PWV及颈总动脉IM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10±2.00)m/s对(6.26±1.14)m/s,(0.57±0.11)mm对(0.51±0.08)mm;均P<0.001],而两组间肱-桡PWV、股-踝PWV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前期是颈-股PWV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此外,年龄(P<0.001)、舒张压(P<0.001)、熬夜(P=0.0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20)亦是颈-股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主动脉僵硬度显著增加,而外周动脉的僵硬度则无明显变化。糖尿病前期状态、年龄、舒张压、熬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颈-股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目的评估正常血压孕妇动脉僵硬度与分娩小于胎龄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脉搏波分析评估150例正常血压孕妇孕期动脉僵硬度和分娩胎儿体重,并根据胎儿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组(SGA组)和正常胎龄儿组(对照组)。分析孕妇动脉僵硬度[中心动脉收缩压(CSP)、增强指数(AIx)和心率75min/分的增强指数(AIx-75)]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结果45例孕妇妊娠26~33周分娩小于胎龄儿,105例孕妇分娩正常生长胎儿。SGA组AIx、AIx-75和CSP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肱动脉脉压间无统计学差异。出生体重与CSP(r=0.25,P〈0.01)、AIx(r=-0.22,P〈0.01)、AIx-75(r=-0.38,P〈0.01)显著相关,但是与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肱动脉脉压无相关性。结论动脉僵硬度的增加与血压正常的孕妇分娩小于胎龄儿有关,而且胎儿生长与母体血管内皮功能也有一定关系。脉搏波分析适用于评估母体动脉僵硬度,与宫内胎儿生长的相关性较传统肱动脉血压的相关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种基于区段脉搏波传播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测量的动脉僵硬度超声自动测量新方法——AMAS(automatic measurement of arterial stiffness)系统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纳入2019年9月1-30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高血压组,招募同期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组。由两名独立观察者分别采用传统手动法和AMAS系统对60例受检者的颈-股PWV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测值的一致性。结果经AMAS系统自动测量的颈-股PWV与传统手动法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3(95%CI=0.922~0.971),Bland-Altman分析亦显示两种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差值均值:-(0.08±0.40)m/s;一致性界限:-0.87~0.71 m/s]。AMAS系统较传统手动法可节省约70%的测量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结论AMAS系统测量动脉僵硬度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快速、可靠的动脉僵硬度评价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及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按疾病不同分组,搜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两组血糖和血压相关指标,并检测动脉僵硬度,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的BMI对比差异小(P>0.05);高血压组DBP、SBP均高于糖尿病(P<0.05);糖尿病组MAP低于高血压组(P<0.05);糖尿病组HbA1c、FBG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5);糖尿病组baPWV低于高血压组(P<0.05)。结论年龄、HbA1c、血压、血糖水平是影响老年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主要因素,需积极合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他汀类药物物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血脂达标患者48例,达标率为80.0%;对照组患者60例患者血脂达标患者35例,达标率为58.3%;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不良反映率为20.0%明显高于观察组5.0%的不良反应率。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明确,有较好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动脉僵硬度,从而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年龄对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配对的健康老年人28名为老年对照组,健康中年人49名为中年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GF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血糖、血肌酐。以GFR为因变量,年龄、baPWV、SBP、PP、TC、LDL-C、HDL-C、TG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老年对照组、中年对照组aPWV依次降低,而GFR依次升高。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调整了SBP、PP对GFR的影响后,观察组Gnt仍低于对照组。在多重线性回归方程中,以GFR为因变量,自变量贡献率依次为年龄、baPWV、SBP、PP。结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年龄对GFR影响有叠加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晨峰现象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年龄≥60岁未接受治疗的老年ISH患者300例,采用无创便携袖带式动态血压计检测24 h动态血压,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按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95例、非杓型组177例和超杓型组28例,按血压晨峰值分为晨峰组88例和非晨峰组212例,比较各组间基线资料、血压昼夜节律、动脉硬化指标。采用偏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各参数对baPWV和ABI的影响。结果杓型组、非杓型组和超杓型组患者baPWV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 402±234)cm/s、(1 467±114)cm/s和(1 538±140)cm/s(P<0.01);ABI超杓型组(0.98±0.10)较杓型组(1.05±0.12)降低(P<0.01),较非杓型组(1.03±0.12)亦降低(P<0.05),而杓型组和非杓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较非晨峰组患者baPWV[(1 508±170)cm/s比(1 430±163)cm/s]升高(P<0.01);晨峰组较非晨峰组患者 ABI降低(0.98±0.13比1.06±0.11,P<0.01)。baPWV与日间平均收缩压(r=0.169,P<0.01)、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r=0.143,P<0.05)、血压晨峰现象(r=0.157,P<0.01)呈正相关;而ABI与日间平均收缩压(r=-0.146,P<0.05)、血压晨峰现象(r=-0.321,P<0.01)呈负相关。年龄(P<0.01)、日间平均收缩压(P<0.05)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P<0.05)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日间平均收缩压和晨峰血压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老年ISH患者昼夜节律异常和晨峰高血压与动脉僵硬度增加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并探讨其对患者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CKD 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住院患者161例,所有患者住院后检测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根据CFPWV水平,将患者分为CFPWV正常组(CFPWV<12 m/s)和CFPWV升高组(CFPWV≥12 m/s),随访入选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评价,Cox比例风险回归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99.15±49.57)个月。CFPWV升高组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全因病死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组[37.6%(19/51) vs 11.0%(9/82),50.7%(26/51) vs 20.7%(17/82),P均<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FPWV升高组心脑血管病死率及全因病死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CFPWV是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白蛋白及血红蛋白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CFPWV的CKD 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的CKD患者,且CFPWV升高是CKD 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提供西格列汀对其血压、动脉僵硬度、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本院2021年1月-8月收治的84例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两组,A组(n=42)用常规治疗,B组(n=42)用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B组比A组治疗后的收缩压、baPWV、内皮素1更低,体现差异(P<0.05)。结论使用西格列汀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压、动脉僵硬度和内皮功能,治疗效果更佳,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