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功能检测使用抗凝血的检测效果。方法以我院60例肝炎患者为实验组,再以30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普通法与抗凝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两种检测方法下肝功指标是否一致。结果两种方法下两组患者9项肝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凝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功能检测 抗凝血 自凝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03-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生化检验对肝素抗凝血浆的运用。方法其中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生化检验的60例受检者,所有患者的生化检验血液样本均被分成两支,分别为不含抗凝剂以及含有肝素抗凝剂组,对两组样本检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血清和血浆两组检测中氯离子、钠离子等平均浓度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和血浆钾元素浓度相比,血清中钾元素平均浓度显著偏高,差异显著(P<0.05);和血浆中葡糖糖含量相比,血清中葡糖糖含量普遍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素抗凝血浆抗凝作用显著,不容易发生溶血情况,因此可以在生化检验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生化检验 肝素抗凝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2012年4月-2015年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贵州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考虑诊断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致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的40例患者,采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维生素K120~160mg/日等治疗,监测患者出血症状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好转后维生素K1减量至10~20mg/日,维持治疗2~6月。随访半年。结果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给予补充血浆、维生素K1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抗凝鼠药中毒以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单纯补充血浆可快速纠正出血症状、改善凝血功能,但维持时间短,维生素K1为特效解毒药物,凝血功能纠正后仍需维生素K1维持治疗。

  • 标签: 抗凝血杀鼠剂 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 维生素K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的产生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减少漏造成的血液报废及污染。方法对我站2012年1月~2014年6月破损血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血袋破损 漏袋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88例急诊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分别对患者的血清、肝素抗凝血浆十项急诊生化项目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血清组与血浆组葡萄糖、磷离子、钾离子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清十项急诊生化项目的检验中,使用肝素抗凝血浆进行检验,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血液样本的检测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素抗凝血浆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素锂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时分别抽取6ml静脉血液样品。用患者的血清和血浆进行对比试验,100份血清样品注入普通试管中,100份血浆样品注入肝素锂抗凝试管中,对两组血液样品进行生化检验,随后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样品共20项生化检验中12项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8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素锂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分析时虽然部分项目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大部分可行,整体过程简单,快捷,因此在排除具有差异的8个项目或者建立血浆参考范围的前提下,肝素锂抗凝血浆可以替代血清进行生化检验。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素锂抗凝血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急诊患者35例,常规抽取适量血液后分别予以肝素抗凝(抗凝组)和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水平。结果两组血液标本中的Na+、Cl-、Ca+、肌酐与淀粉酶的含量比较无差异(t=0.83,0.59,0.91,0.74,0.46;P均>0.05),但抗凝组的K+浓度相对更低,葡萄糖含量相对更高,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9.12,10.65;P<0.05)。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应用于急诊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分离标本,血浆钾的测定值可更清楚反映机体情况,需引起重视。

  • 标签: 肝素抗凝血浆 急诊 生化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素抗凝血浆的生化检查结果,分析其应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144例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患者按照常规检测方法,抽取4毫升血液,分别装进两支试管中,其中一支试管中含有肝素抗凝血剂,将其摇匀,另一支试管中不加抗凝血剂;第二支试管在37℃温浴半个小时,第一支不需温浴,然后将两支试管离心对血清、血浆分别进行检测,每次测定需重复两次,然后取平均值2。结果144例患者经测定的血清血浆中的钙、氯、钾、二氧化碳、钠以及尿素的浓度基本相同;血清中的钾元素的平均浓度较高与血浆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葡萄糖较血浆中较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的抗凝能力较强,特别适合急诊生化项目,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素抗凝血浆 急诊生化检验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在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活性差异。方法采用上海太阳抗凝血酶Ⅲ试剂盒在德国BECompact-X全自动血凝仪测定30例新鲜冰冻血浆和30例普通冰冻血浆的凝血酶Ⅲ活性。结果30例新鲜冰冻血浆和30例普通冰冻血浆的凝血酶Ⅲ活性分别是110+8.6%和90+8.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高于普通冰冻血浆的抗凝血酶Ⅲ活性。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素钠抗凝血浆应用在生化检验分析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门诊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静脉抽血4mL,各取一半放入不同的两支试管中,并且对分离出来的血清和血浆行AST、K+、ALT、Ca2+、Cr、Na+、BUN等10项检测,观察和记录检测数据,最后进行对比。结果血清组和血浆组在Glu、K+、Na+、AST、BUN等八个指标上十分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在Cr、ALT、Ca2+这三个指标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具有可行性,可以较快获得准确的生化检验数据,不易产生溶,缩短标本分离时间,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肝素钠 可行性分析 抗凝血浆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为急诊生化检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96例需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患者的血清及肝素抗凝血浆进行急诊生化检验,对比血清及肝素抗凝血浆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血清及肝素抗凝血浆急诊生化检测中,Na+、K+、Glu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l-、Mg2+、Ca2+、Cr、Bun、ALT、AST均无明显差异(p>0.05)。

  • 标签: 肝素抗凝血浆 急诊生化检验 可行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素钠抗凝血浆的生化检验结果,深入剖析其在急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120例我院受检者,分别给予普通干燥管以及肝素钠抗凝管装入同一受检者标本3ml,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以及随机配备的电解质分析模块,共对受检者测定29项生化检验项目,对受检者的检验结构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结果LDL-C、TG、HDL-C、TBIL、ALP、AST、APOA、ALT、UA、DBIL、APOB、Crea、Urea、AMS、TCHE、LDH、Alb、Mg2+、Ca2+、TCO2、Cl-、CK-MB、P、CK等项目肝素钠凝血浆与血清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Na+、GGT、K+、Glu、TP等项目血浆和血清比较,其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具有抗凝能力强,不易发生溶血,能够有效减低放置误差,具有显著的血浆分离速度,在多种生化检验项目中,均可采用肝素钠抗凝血浆,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素钠抗凝血浆 检验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血浆中抗凝血酶Ⅲ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孕产妇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32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产妇抗凝血酶Ⅲ含量以及剑桥Ⅱ突变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孕产妇的抗凝血酶Ⅲ含量以及剑桥Ⅱ突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孕产妇血浆中抗凝血酶Ⅲ显著降低,是孕产妇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孕产妇 血浆中抗凝血酶Ⅲ 颅内静脉窦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凝血酶III(AT-III)活性的测定在脓毒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的医疗记录,住院患者共126例,其中脓毒症患者78例定为A组,普通感染者48例定为B组,另选取未感染疾病的健康志愿者50人定为对照C组,检测并记录各组受检者血浆抗凝血酶III(AT-III)活性,比较各组AT-III活性。结果与B、C两组相比较,A组AT-III活性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AT-III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脓毒症的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血浆抗凝血酶III活性明显降低,AT-III活性的检测对于脓毒症的早起诊断与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抗凝血酶II 脓毒症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