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在淅川下寨遗址发掘出一批灰坑。这批灰坑分布相对集中,时代为西周中期至晚期,出土遗物具有早期楚文化的特征,属于“过风楼类型”。

  • 标签: 淅川 下寨遗址 西周中晚期
  • 简介:2001年初,在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发现了一处较大的古代文明遗址—金沙遗址,出土有青铜、金、玉、陶等数千件器物。器物形制和系统组合,反映出有三星堆文明、良渚文化、巴文化三种文化的器物,但核心文化系统则承自三星堆文明。笔者在已出版的《释读金沙—重建巴蜀先秦史》中有较详细的分析;不过近来又发现,

  • 标签: 金沙遗址 巴蜀 出土 图腾 斗牛 西周
  • 简介:周原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手工业生产情况以及周原遗址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对周原遗址经过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的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塘制骨作坊兴衰过程的考察、对齐家制玦作坊生产原料变化和李家铸铜遗址产品种类变化的分析,认为这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均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发生了某种类型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遗址中其它类型的遗迹、遗物表现出的变化(如青铜器窖藏所反映的贵族家族的变化等)相吻合,说明周原社会有可能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变动。

  • 标签: 周原遗址 西周晚期 手工业生产
  • 简介:公元前二千纪的后半叶,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存在着被后世称为“殷”的古国,即商王朝。依公元前2世纪编著的《史记》之“殷本纪”的记载,这一国家兴盛了500年以上,随后被来自西部的新兴国家——周所灭。

  • 标签: 陶器 南关遗址 商周文化 中原文化 琉璃河遗址
  • 简介:在以往的观念中,人们习惯把商周玉器并列起来作为玉器发展史的第二个高峰期,并且把登峰造极的商晚期玉器作为此期的代表。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西周玉器公之于众,也愈加清晰地显示出了它的时代风格特点和深深的时代烙印。

  • 标签: 商周玉器 玉器发展史 时代风格 玉器鉴赏 审美观
  • 简介:20世纪70年代,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宝鸡茹家庄发掘了一处西周(?)国墓地,不仅发现了成套青铜礼器以及包裹器物的丝织品和刺绣品,还发现了比殷商时期造型更加逼真的玉蚕。这是一处没有被盗、保存完好的西周贵族墓地,馗国不见史料记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

  • 标签: 西周 20世纪70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 考古工作者 青铜礼器
  • 简介:<正>1974年我店在武汉铜材厂拣出一件残破的青铜器——尊。经专家鉴定,是西周早期的卫尊。过去卫器已发现不少,多为西周中、晚的器物,属西周早期尚不多见。这件珍贵的文物,曾在1978年《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展出,1981年又在《武汉市历史文物展览》上展出过。这件西周卫尊,现仅存下腹圜底及圈足的部分。残腹外饰浮雕饕餮纹,足根饰凸弦纹一周,高圈足外撇,素面(图一)。底内有铭文四行,第一行七字,二行五字,后两行各六字。共二十四字:“唯四月乙卯,公

  • 标签: 西周早期 青铜器 文物展览 专家鉴定 饕餮纹 外饰
  • 简介:周代有两个西周与东周,一是朝代名;一是封国名。朝代名:从周武王定都镐京(今西安)至周幽王被杀,史称西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至周赧王为秦所灭,史称东周。封国名:周末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分封共弟揭为桓公,当时王都在洛阳,王城在西故称西周。周显王二年,周惠公封其少子于巩(今河南巩县),号东周。贾谊《过秦论》

  • 标签: 周考王 《过秦论》 周赧王 周显王 周平王 桓公
  • 简介:今年二月间,我会在清理仓库时,得一残破并缺二足的铜质素鼎(照片2)。该鼎敞口,侈唇,腹稍外鼓,圜底,双耳对称置于唇上,足呈牛蹄形,上节肥硕,中渐内收,下部向外伸,似蹄趾状。鼎之腹上部仅有一道凸出的弦纹,耳正面有两道阴刻直线纹。鼎高19.1、口径22.4、耳高4.6厘米。

  • 标签: 阴刻 弦纹 直线纹 圜底 外伸 牛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西周金文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 标签: 西周、师、军事功能区、权力实现方式
  • 简介:<正>晚饭后,告别热情的葡萄园主人,要去看古城的遗址。北疆的夏日,天黑得很迟。这一刻,在祖国的南方已是夜色降临,而这里却依然是阳光灿烂。汽车在戈壁大地上穿行,沿途烽燧在目,一片沙垣。昨天,还在惊叹天山之麓的瑰丽,那原野草甸厚实的绿,那山巅冰峰闪光

  • 标签: 园主 现代文明 暮色苍茫 黄泽森 天来 历史文明
  • 简介:<正>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是伴随着中国古代文明一起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的。中国处在亚洲的东部,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一条东方式的轨道独立行进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出

  • 标签: 古代都城 中国古代文明 周原 中国早期文明 成周 洛邑
  • 简介:<正>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营建的洛邑,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等文献材料中又称为新邑、大邑、新大邑、新洛邑和成周。关于洛邑城址的具体位置,据《逸周书·作洛篇》称:“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之南;又据《尚书·洛诰》记载,周公营建洛邑前昭公曾来洛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即卜相洛邑应建在涧水之东直至瀍河东岸,也就是讲,洛邑很可能横跨瀍水两岸而建,其西可达涧水之

  • 标签: 西周时期 涧水 洛邑 洛阳市 城址 遗址
  • 简介:禁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飨时摆放卣、壶等盛酒器皿的几案,存世作品较少,皆为铜质。已发现最早的铜祭为西周初期,春秋战国对人们仍有使用。目前存世的铜禁有1901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现存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西周铜禁;

  • 标签: 西周初期 铜质 艺术博物馆 春秋战国 大都会 贵族
  • 简介:周武王灭商前后就应该已在洛阳建造城邑,城址位于今汉魏故城一带,而成王时周公又在渥河两岸营建新邑,以涧河附近人洛三焦地带为周人的宫庙宗室区,灌河东岸为再迁殷民的聚居区。此后洛阳诸城统称成周,直至东周敬王时才特指敬王所居之城,这便有了王城与成周之别。

  • 标签: 洛阳 武王 成周 王城
  • 简介:“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为‘孝的文化’”。就中国法律文化史而言,西周之时道德上视“不孝不友”为“元恶大憝”,法律上实行“议事以制”;汉代统治者大张旗鼓地推行“以孝治天下”,法律上则有“引经决狱”。这也许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孝”在其中的作用,颇值得我们深究。

  • 标签: 判例精神 西周时期 孝道 历史研究 伦理思想 法律制度
  • 简介:西周编钟的礼制意义曹玮,魏京武"乐"与"礼"同是西周时期极为重要的制度。它不仅仅是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治的舞乐形式,而且也是区分等级高下、尊卑贵贱的标尺之一,同时通过乐的形式,把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准则纳入统治者所要求的轨道,"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

  • 标签: 甬钟 周原考古队 发掘简报 乐制 战国墓 曹玮
  • 简介: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成阳市辖境北端,地处关中北界,陕北南限。属渭北高原最南部。东界黄陵、耀县、铜川,西邻彬县,南连淳化,北接甘肃正宁。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部子午岭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85米,南部三水河底,海拔850米,相差1035米,平均海拔1300米。地形为东北——西南向条形,长65公里,平均宽25公里,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分为东北部土石山区和西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塬差异分明。

  • 标签: 旬邑县 东北 西南部 中部 平均 甘肃
  • 简介:异族邦伯作为一类政治团体早在商代已经存在。西周时期的异族邦伯品类复杂,部分与周关系密切,臣服较早,在伐商过程中立下功劳,故或进入王畿担任官职,或被置于边关要地,承担镇守之职。这类邦伯作为一个团体,参与周王朝的祭祀大典等政治活动,王朝则通过聘礼或劳慰等方式加强与邦伯的臣属关系。部分邦伯处于边域,叛服不定,遭受王朝的武力打击,成为周王的"王臣附庸",供周王驱策或赏赐诸侯大臣。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对封域内的异族邦伯亦有因治之责,至迟到西周晚期,这种因治已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 标签: 西周 邦伯 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