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不知提到80年代人的写作大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正在我则是玩世不恭的语调,光怪陆离的图景,生命的消费、享受和物质的迷恋,还有自恋自大的内心幻城和不知所云的个性夸张……当众多创作都在以这种姿势向你走来的时候,在乏味中,我还有种本能的厌烦,最多是敬而远之。但与之同来的还有巨大的疑问:难道一代人的写作就是这么同一,真的如铁屋子一样连一点异样的缝隙都没有吗?刘律廷的创作让这个担忧缩小了,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80年代出生的人,对于自身和生命会有另外一种表达,尽管这种表达还略显粗糙,或者正如鲁迅对于萧红《生死场》的评价那样: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但她“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已表现得淋漓尽致。是的,《菩萨》还有刘律廷其他几篇作品,其叙述的笔调,文字背后蕴涵的强烈生命力,沉重的生活和命运本身的重压所带来的紧张感,与萧红真的有几分相似,如果说另类,这样的创作才有几分另类的味道——它忠实于个人的生命体验,又不粘滞于此,在文字的背后不是虚空而是饱满的紧张和压抑中生发的力量,这样的文字朴素又开阔,不是被改造过的奴隶的语言,而有着自主的原发的活力,强烈的生命意识粘和了零碎的文字,弥补了技艺上的某些不足,它们的存在也必将使这个作品比那些“完美无缺”却生命力颓靡的作品要走得更远。周立民2004年2月1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