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疾病首页疾病主要诊断填写的准确性与错误的原因,提高疾病主要诊断填写与编码质量。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23年包头市某三甲医院第1-3季度出院病案中3%作为样本,共789份,逐份对照电子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疾病主要诊断填写错误率为5.96%(47/789),疾病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率为6.97%(55/789)。医师的主要错误在于不熟悉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基本编码规则及对疾病判断不准确;编码员错误的主要原因则在于未认真阅读病案信息。结论 医师应当加强ICD-10编码规则的学习,编码员要认真阅读病案内容,加强疾病编码专业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学习,以提高疾病主要诊断填写和编码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就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错误及其应对策略展开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我院病案室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此时间段出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共3217份,对选取病案资料中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主要选择与判断进行依次分析,基于ICD-10编码规则展开疾病诊断编码问题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病案资料中有326份资料未基于编码规则实施疾病主要诊断,占比10.13%。主要诊断编码错误原因主要包括医师填写、病案编码摘录,分别占比分别占比总数6.19%(199/3217)、3.2%(103/3217);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类型包括主次诊断顺序混乱、合并编码原则重要性意识薄弱、主要疾病诊断选择错误等。结论:做好病案编码管理人员、临床医生等相关人员对国际疾病分类、正确填写主要诊断与疾病编码等知识的培训工作,督促其严格遵循ICD-10编码规则,以提升病案资料的正确性与权威性,便于医疗、教学事业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编码质量,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未入组病案编码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共100份未入组病案编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分析原因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结果:临床知识欠缺占总数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某医院病案首页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质量,提高病案首页编码正确率,寻找改进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PDSA循环改进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7月期间出院病案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日常检测数据的22272份病案首页,2023.3-2023.10的未进行改进的病案11136例,改进前记为对照组;对于2023.11-2024.7期间的进行PDSA循环改进的病案11136例,改进后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病案首页诊断2023年10月及2024年7月的正确率、首页填写质量。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68.16%高于对照组65.60%,首页填写质量各项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改进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进一步提高病案首页填写的整体质量,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管理基础数据。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医院病案首页中疾病主要诊断编码错误原因和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期间的 1000份出院病患病案进行研究,根据选取病案探讨医师对疾病主要诊断的判断与选择情况,依照 ICD-10编码规则对医院病案首页疾病的主要诊断编码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疾病主要诊断编码错误情况分析,在 1000份病案中,病案首页未参照 ICD-10编码原则实施疾病主要诊断的共计 90份,错误率为 9.00%,而医师填写主要诊断错误共计 43份,错误占病案总数的 4.30%,病案编码摘录的主要诊断错误共计 21份,占病案总数的 2.10%。结论:加强对临床医师与病案编码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水平与综合素质的管理与培训可以提升评分诊断与疾病编码正确性,为临床科研、医疗、教学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非编码RNA(ncRNA)过去被认为是一类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基因转录产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部分ncRNA能够编码产生功能性多肽,且通过测序、质谱等技术可以证实此类ncRNA和多肽往往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同源性。本文以“非编码RNA”和“多肽”为关键词在多个数据库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对编码多肽的ncRNA特征、编码多肽的检测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这些功能性多肽参与了包括调节肿瘤发生发展、调节肌肉活动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等过程,将来可将ncRNA来源的多肽作为一类新型的标志物在疾病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观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将ncRNA编码的多肽作为靶点亦可为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系统基因调节网络失调的结果,而非编码RNA在其发育、生理和疾病病理生理的基因表达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非编码RNA表达具有细胞和器官特异度,在多种人体组织、体液,特别是血液、尿液或脑脊液中,存在与疾病相关的非编码RNA,稳定性高,易获取和检测,对某些疾病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潜力成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诊断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前FDA已经批准lncRNA前列腺癌抗原3应用于临床常规诊断前列腺癌。在治疗方面,已经有以miR-21和miR-34等为靶向的多种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使患者结局改善并且耐受性良好。因此,非编码RNA在应用于阐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成为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等方面值得期待。
简介:摘要目的在电子病历模式下,医生填写首页诊断和手术操作时,不必填写相对陌生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ficationofDiseases,ICD)名称,填写熟悉的临床命名,为绩效考核、医保付费和DRGs预付费做好基础性。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按照教科书和医生填写诊断和手术操作习惯,建立“临床命名库”;参考电子病历首页编码模式、北京临床版编码库和ICD-10和ICD-9-CM-3等相关研究成果,建立“病案编码库”,在两库之间建立关联。结果建立符合实际的开放的“临床命名-病案编码库”,并嵌入到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模块中。结论临床命名和疾病分类是两个密切相关而又大不相同的体系,电子病历采用什么编码模式,医生和编码员如何配合,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