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传统的级配碎石作为底基层的路面结构形式,曾广泛应用于山区高速公路。经过数年运营发现,级配碎石由于塑性变形大、刚度小、应力扩散能力差等致使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发生剪切破坏和疲劳破坏。为解决此类路面病害,采用整体性较好的半刚性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代替级配碎石作为路面底基层,提出了严把现场施工质量的关键工艺方案,并依托实际工程,开展试验段研究工作,对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拌和工艺、一体化摊铺、碾压机械组合以及质量检测验证进行全过程监控研究,获得了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底基层施工的一系列施工参数,为今后在贵州山区高速公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颈内动脉注射对语言及记忆功能优势半球测试的影响,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颈内动脉注射丙泊酚进行Wada试验,根据所采用剂量不同分为10mg和7mg两组。对比两组不同剂量颈内动脉注射组的语言、记忆功能测试情况,计算注药后半球失活的持续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等相关数据,分析两不同剂量组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语言优势半球测试,28例患者完成了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两组在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左侧半球和右侧半球的失活时间,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成功率分别为56%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均有发生Ⅰ、Ⅱ级的不良反应,但7mg组未出现Ⅲ级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丙泊酚7mg的剂量进行颈内动脉注射,可顺利完成语言优势半球的测试,提高记忆功能测试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剂量。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与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冠心病患者56例,分别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3项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7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2.16%(23/37)、73.68%(14/19)和66.07%(37/56),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9%(32/37)、52.63%(10/19)和75.00%(42/56),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肺部低剂量螺旋 CT放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期间收治的 84例健康体验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42例,其中参照组在螺旋 CT检查中采用常规剂量,研究组患者在螺旋 CT检查中采用低剂量,观察和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扫描结果。结果 参照组 42例受检者平均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 272.80±30.75) mGY、( 3521.39±397.77) mAs、( 11.53±0.28) mGY、( 246.28±29.50) mGY•cm,研究组 42例受检者平均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 71.62±7.84) mGY、( 914.26±112.28) mAs、( 2.70±0.26) mGY、( 62.23±6.55) mGY•cm,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受检者的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都要显著低于参照组, p< 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各指标参数之间的比例分别为 26.21%、 25.69%、 23.56%、 25.20%。结论 在肺部螺旋 CT扫描中应用低剂量放射剂量,具有辐射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与常规剂量间的比列大约为 25.69%,因此能够广泛的应用与早期肺癌高危人群的检查当中,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肺部低剂量螺旋 CT放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4年 7月 -2015年 7月期间收治的 84例健康体验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4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扫描结果。结果 研究组受检者的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都要显著低于参照组, p< 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各指标参数之间的比例分别为 26.21%、 25.69%、 23.56%、 25.20%。结论 在肺部螺旋 CT扫描中应用低剂量放射剂量,具有辐射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剂量环磷酰胺(CTX)与大剂量CTX诱导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试验,A组采用大剂量CTX联合激素诱导治疗。B组小剂量CTX联合激素诱导治疗。用药期间监测血压、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滴度、血沉和补体C3等。记录所有不良反应。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部分临床观察指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两组临床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B组改善程度略高于A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B组胃肠道症状、感染、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及性腺功能抑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CTX能有效诱导治疗LN。但小剂量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大剂量。提示小剂量CTX是LN诱导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比,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这些年内收治的肺内结节患者60例,在采用常规剂量(200mAs)螺旋CT扫描的基础上,记录下不同层厚下低剂量(200mA、40mA、30mA、20mA和10mA)的加权指数。收集所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剂量的加权指数和常规剂量的加权指数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常规剂量作为研究标准,低剂量组的加权指数均有所降低。结论低剂量螺旋CT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对患者而言较为安全、准确,除外低剂量中的20mA是最佳扫描剂量,扫描的敏感度比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肺部低剂量螺旋CT的最佳放射剂量研究结果。方法随机性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进行研究,从中抽取7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检查顺序的编号进行分组,均匀分成两组,分别是35例观察组接受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而35例对照组接受肺部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螺旋CT扫描检查后的放射剂量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放射剂量指数相比较,观察组扫描后的放射剂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部肿瘤患者采用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所扫描后的放射剂量指数相对较低,更适用于临床肺部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
简介:摘要背景:早产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多项关于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meta分析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也可能降低早产发生率,特别是孕16周前开始用药者。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1]。入组对象为经超声确认孕周且为宫内活胎的单胎初产妇,在孕6~13周+6开始服用安慰剂或小剂量阿司匹林(81 mg/d)。研究对象来自6个中低收入国家的7个社区研究点。根据三角研究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数据协调中心集中生成的顺序,将参与者按1∶1随机分配(按研究点分层)至片剂阿司匹林组或安慰剂组(外观相同)。研究人员、医务人员和孕妇均不知晓分组情况,孕妇持续服用至孕36周+7或分娩。主要结局为妊娠≥20周后有妊娠结局孕妇的早产(孕37周前分娩)发生率。采用按研究点分层的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和广义线性模型对二分类结局进行分析,计算RR值和95%CI。对至少服用过1次阿司匹林或安慰剂的孕妇,均进行严重不良事件评估。结果:2016年3月23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14 361例孕妇中共纳入11 976例,年龄14~40岁,其中阿司匹林组5 990例和安慰剂组5 986例。阿司匹林组的5 780例和安慰剂组的5 764例纳入主要结局分析。阿司匹林组中668例(11.6%)和安慰剂组中754例(13.1%)发生早产(RR=0.89,95%CI:0.81~0.98,P=0.012)。阿司匹林组的围产儿死亡率(RR=0.86,95%CI:0.73~1.00,P=0.048),孕16周后胎死宫内和生后7 d内的新生儿死亡(RR=0.86,95%CI:0.74~1.00,P=0.039),早期早产(分娩孕周<34周;RR=0.75,95%CI:0.61~0.93,P=0.039)以及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且34周前分娩的发生率(RR=0.38,95%CI:0.17~0.85,P=0.015)均降低。2组其他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相近。结论:中低收入国家的单胎初产妇,在孕6~13周+6开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37周的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制剂对甲醛和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方法选择甲醛和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阳性的患者96例,首次斑贴试验结束后先后给予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甘草酸苷制剂进行干预。中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2个月后给予高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均在治疗干预后2周进行斑贴重复试验;2个月后给予静脉干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d),于治疗干预后1周进行斑贴重复试验,并分析不同剂量及剂型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对甲醛和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结果中剂量干预后92例斑贴试验阳性,其中15例为弱阳性(+),75例为强阳性(++),2例为极强阳性(+++),无阴性检查结果,反应程度Z=-3.367,P=0.001。高剂量干预后79例阳性,其中40例为弱阳性(+),39例为强阳性(++),10例为阴性(-),反应性质Z=-5.792,P=0.000;反应程度Z=-8.774,P=0.000。静脉干预后23例阳性,其中11例为弱阳性(+),12例为强阳性(++),36例为阴性(-),反应性质Z=-8.024,P=0.000;反应程度Z=-9.683,P=0.00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高剂量和采用静脉注射可对甲醛和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对诱发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一定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