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10月17日,美国华裔作家(AmyTan,1952-)推出了新作《回首来时——作家回忆录》。记者兼作家艾莉森·辛格·吉就这部作品对做了专题访谈,发表于美国《诗人与作家》("Poets&Writers")网站。在访谈中,讲述了这部回忆录的成书缘起、创作过程,指出"抛开自我意识"的自发性写作是这部作品的主要创作方法。回顾了几代人的家族史,从中择取了触发她强烈情感的事件,写成回忆录。她认为写回忆录和写小说都是反思过去、顿悟历史、提升自我情绪、了解境况的手段。她进而指出,不同于写小说,写回忆录让作家更加亲近历史素材,获得更强烈的情感体验。此外,还谈到了作家的职业焦虑、创作困境,优秀作家具备的品质等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 标签: 谭恩美 《回首来时》 自发性写作 回忆录
  • 简介: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华裔女性作家,她站在中美文化的交叉点上,对中国形象进行了分析。小说中的中国形象与美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被否定的中国形象和被肯定的中国形象两个方面对小说的中国形象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成因。

  • 标签: 中国形象 谭恩美 中美文化
  • 简介:摘要《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是该小说的独特之处。本文从母女关系的角度,分析母亲这一重要角色所展现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标签: 母亲 关系 文化内涵
  • 作者: 薛海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2-06-16
  • 出处:《学术研究》 2012年第6期
  • 机构:摘要:美国华裔文学的兴起首推女性作家。谭恩美是继汤亭亭(MaximHongKingston)后又一位跻身美国畅销小说家之列的女性作家。《正骨师的女儿》是她2001年推出的仍然以母女关系为主题的作品,表现了母女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美国社会中的边缘地位,本文解读探讨了她们在身份认同的诉求中打破沉默,重塑自我的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华裔作家美的小说《喜福会》一直备受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从近十年来(2003—2014)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来看,不论是文章的数量,还是文章的质量都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展开解读。但是,系统回顾小说《喜福会》的国内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当前对该作品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主题内容过于集中,研究视角狭窄且多重复,研究的深度有待提高等。如果能顺利地解决上述问题,小说《喜福会》仍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其前景也令人期待。

  • 标签: 谭恩美 《喜福会》 研究现状 综述
  • 简介:美籍华裔作家美的作品表现了在美国文化浸润下成长的女儿与带着浓重中国气息的母亲的冲突。中国母亲这一'他者'形象,既体现了以美国文化为主的移民子女对于中国母亲的认识,又渗透着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分析美作品中塑造的中国母亲形象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形象,能够解读夹缝中成长的女儿们的双重文化身份。

  • 标签: 中国母亲 他者 文化形象
  • 简介:自传,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深受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亲睐。正是通过自传体书写,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叩开了美国主流文学的大门。从黄玉雪的《华女阿五》(1945)到汤亭亭的《女勇士》(1976)再到美的《接骨师之女》(2001),读者看到一代代美国华裔女性发人深省、催人泪下的奋斗史。

  • 标签: 自传体 谭恩美 自我身份 美国华裔 解读 《华女阿五》
  • 简介: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处女作《喜福会》在文学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具有很大的文学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以现代叙事学理论为出发点,对小说《喜福会》中的叙事人物、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视角进行多方位的辩证分析,进而解析其获得成功的奥秘之处,同时肯定其在文学研究上的价值。

  • 标签: 叙事人物 叙事结构 叙事视角
  • 简介:摘要:《喜福会》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旋即改编为同名电影,影响深远。从解构主义角度对小说中东方主义的解读可以挖掘更多的文学内涵。从表面上看,这部小说似乎完全属于东方主义,但是细读文本,便会发现其中不仅蕴含着对东方主义的建构还包含着对东方主义的解构。

  • 标签: 《喜福会》 东方主义 解构主义
  • 简介:摘要: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因其独特的风格受到瞩目。她塑造的母亲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自身体现出来的特质又更加复杂而耐人寻味。由于脱离了本土社会,她们的生活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在适应异乡新的文化观念及思维方式的情况下,又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女儿间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心理隔阂,成为作者着重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具有东方气质的母亲们在融入西方社会的境遇,所体现出来的特有的母亲形象。

  • 标签: 母亲形象 文化结构 心理结构 异族性
  • 简介:本文认为.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特珠的民族文化身份,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由于站在几种文化的交叉点上,她们女性主义的创作不可避免的陷入悖论.

  • 标签: 华裔 女性 悖论
  • 简介:女性言说是美国华裔女作家用来突破男权叙事传统的有力策略。汤亭亭、以女性为中心描写美国华裔/华人的生活和经验,将寓言故事与通俗故事揉为一体,互为言说,自由转换;她们站在两种文化的交叉面上,通过运用自传(传记)体、说故事、章回体等多种叙事策略,将个人、家庭的经历放大为群体的经验,阐释成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既看到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对立,又看到两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她们在作品中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及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 标签: 女性言说 汤亭亭 谭恩美 叙事策略
  • 简介:六月初,笔者从崇左白头叶猴周家级自然保护区到了大新县的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月3日,在管理局办公窀小黄和小农带领下,考察了城保护区,领略了一番独特的仙幻之.

  • 标签: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 白头叶猴 管理局
  • 简介:美国华裔作家美在作品中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冲突及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通过对母女两代人的误解、冲突到沟通和理解的描写艺术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管窥到全球视野下中西文化的差异、碰撞、沟通与融合。

  • 标签: 冲突 融合 母女关系 文化内涵
  • 简介:2006年1月12日,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入选者中有为共和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航天员群体、有跨栏飞人刘翔,还有一个全国少年队员熟悉的名字,那就是2005年10月12日刚刚获得“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的

  • 标签: 谭海美身边 身边感动
  • 简介:青和他的护理队让700多位临终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在青岛,有很多儿女排着队要把老人往这里推。这些被送出家庭的老人非但不哭天抢地,反而逢人便夸儿女孝顺,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地方叫四方区红十字爱心护理院,专门收住临终老人。一批没有被选出的优秀护工和以往无数个日子一样,院长青今天仍是很早就

  • 标签: 临终护理 护工 老人 养老院 老年痴呆症 丈夫
  • 简介:雷祖威、任壁莲与是当代华裔作家阵营中试图突破美国主流文学对华裔作家文化隔离的一批主力军。论文分别选取三人的代表作品《触礁的爱情》、《谁是爱尔兰人》、《沉没之鱼》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小说中叙事视角转换、反讽手法和不可靠叙述的分析,试图修往国内在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存在的重文化轻文学的缺陷,凸显文本文学性与文化性的互涉性,阐明作者借助不同叙事策略以增加文本张力及其如何与小说主题表达相得益彰,从而完成对当代美国社会文化现实问题的关注。

  • 标签: 文化超越 叙述视角转换 反讽 不可靠叙述
  • 简介:一、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直到现在,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问题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华裔美国文学评论家们,如《亚裔美国作家》的编辑许芥昱(HsuKaiyu,1972)、《哎呀!亚裔美国作家文选》的编辑赵健秀《FrankChin,1991》、《亚美文学:亚美文学作品及社背景简介》的作者金伊莲(ElainH.kim,1990)、《两个世界之间》的作者林(AmyLing1939-1999)等对此都做过表述。归纳起来国内学术界把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指所有具有美国国籍的中国人写的作品;狭义的界定主要指在美国生、美国长的华裔作家的作品。我的观点是,华裔美国文学是已经“美国化”了的华裔美国作家,用英语来描写他们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学作品。这样的界定一方面不至于遗漏一些并非出生在美国的华裔作家;另一方面是因为从种族意义上讲这些作家是中国人,但美国“主流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对美国的了解甚于中国;受美国文化的熏陶、在美国学校接受教育、学习并接纳美国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他们与中国在文化、情感、经济上的联系更少;这些人更倾向于遵从个人的独立意志而非墨守中国的传...

  • 标签: 中的女性 作品中的 作家谭恩美
  • 简介:随着英语的广泛使用,世界各地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语所到之处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方英语,中国英语也应运而生。文章试图通过研究著名华裔作家美的小说《喜福会》来分析中国英语的词汇特征。

  • 标签: 中国英语 词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