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以消费品关税削减为例,从福利分布这一崭新视角讨论中国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理论上,消费品关税削减会降低国内消费品价格、减少支出水平,提升居民工资、增加收入,即存在支出效应、收入效应;同时,由于各家庭消费结构不同、工资占总收入比重不同、关税削减传递程度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福利变化存在差异性,即贸易自由化的福利分布效应。实证结论发现,关税削减平均提升家庭福利水平29.318%,支出效应、收入效应分别为11.831%和17.487%;且对低收入家庭的福利提升幅度超过了高收入家庭。简言之,贸易自由化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福利水平,而且促进了消费者间福利分布公平化。
简介: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分销成本纳入到一个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从理论上阐释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企业成本加成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以中国加入WTO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通过倍差估计法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加成率,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高效率企业、内资企业以及产品替代弹性较小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上述结论表明,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市场定价能力、重塑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以中国加入WTO作为一次自然实验,本文采用倍差法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能力,其影响程度在时间趋势上呈现"倒U形"的动态变化特征。我们在研究中还特别强调了地区制度环境的重要性,发现在制度越完善的地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加成率的提升作用越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产品质量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高企业加成率的可能渠道。最后,行业加成率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行业加成率的增长主要来自集约边际(intensivemargin),扩展边际(extensivemargin)的贡献较小;另外,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加成率增长的贡献超过50%,而且它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加成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丰富了贸易自由化与加成率的研究文献,同时对于客观评估中国加入WTO的微观成效和推进贸易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简介:学界关于自贸区的研究集中于政策维度和比较方法。政策维度的研究目的是检视自贸区政策的实现度,从而肯定自贸区的设计功能和应然理性。比较视野的研究方法意在分析自贸区的现实功能和全球化视野中的规则制定逻辑,从而确立自贸区的正面作用和改革意义。本文采取更为宏大的叙事语境,将自贸区和其他两个同时期设立的试验区放在金融改革的框架中,以便审视自贸区和其他金融试验区在推进金融自由化方面的内在逻辑。以此为起点,本文认为地方性试验在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框架中已经难以起到有效的"涓滴"效应,"边缘"变革的局部性改革范式也无法解决整体性的金融抑制市场及与之呼应的金融监管框架难题。实现包括自贸区在内的三个金融试验区的金融改革目标需要"核心"变革,真正触及抑制型金融市场的抑制维度,从而实现金融自由化和自贸区终极改革的目标。
简介:精准扶贫是"四个全面"战略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核心内容是"六大精准",主要解决"四大问题",其中的"两大关键"是"资金资本化"和"收益定向化",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精准扶贫理论逻辑架构。从运行模式角度,就"资金资本化"和"收益定向化"而言,主要有资金入股、土地投资、资本积累、公共设施和资金信贷五大模式,各种模式均遵循了"资金资本化"和"收益定向化"的"两步走"战略。在具体实施中,"资金资本化"的主要问题是项目选择不科学、项目监管不到位、项目针对性不强;"收益定向化"的主要问题是项目盈利性较差、收益定向性不足和帮扶协议形同虚设。为此,应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扶贫全流程进行无缝隙监管,加大动员力度实施贫困户全程参与式精准扶贫,明确项目产权确保贫困户财产权益。
简介:《资本论》研究在当前面临"新境域":一方面需要"中国化",另一方面还需要本根的和本土化的"中国资本论",实现原创式理论创新。这一语境是唯物史观发生学意蕴的,意味着只能基于方法论研究层面对接史书研究和科学作品解读。研究主题定格在《资本论》中国化基础上的"中国经济学建构行动"意义域中。构建理论形态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内涵路径锁定了对象"所有制",将其作为生产关系的一般历史思维形式,即作为生成规定与内容规定之统一。在此情势下,家有制—国有制成对范畴成为"私有制—公有制"分析链条的必要的补充,也成为中华所有制的基本工作逻辑形式。于是,辩证剖析家有制和国有制的所有制属性不再作为逻辑事件和直接性定义事件,而必须首要作为"历史发展事件"。中华"事的科学"深化了人们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学科的认知,并通过掌握更多的所有制历史知识,升华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经济学的思维和语言。
简介:春光明媚,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广场上,很多人都在放风筝,天空中飘着五颜六色、姿态各异的风筝。有飞得高高的敏捷的燕子,有舞动优美身姿的长龙,有活泼机灵的兔子……它们把天空点缀得五彩斑斓,好看极了。我的风筝是一个拖着长尾巴、彩虹色的三角形风筝。准备放风筝了,爸爸对我说:'要逆着风放。'我们根据市政
简介:在当代视域中重新研究《资本论》,应当打破学科壁垒,开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野,重新彰显《资本论》原著本身的有机总体性。《资本论》及手稿不只是经济学著作,更是“哲学”著作;不仅有经济学线索,还有其独特的哲学线索即资本逻辑及其自我扬弃。在《资本论》对社会总体的再现中,资本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呈现为主体性范畴,而资本逻辑则表现为“主体性逻辑”。具体来看,资本逻辑表现为扩大再生产的动态结构与总体化进程,蕴含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全面发展生产力与限制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内在矛盾,并孕育着从无限扩张到自我克服的演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