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训练编辑(trainingeditor)肖特(GeorgeShort)先生原先在美联社任职,十五年前当聘来此中心工作。听我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创办七年来请了拾多位外国专家讲授新闻写作,其中多数是美国人而没有一位英国教授时,肖特先生毫不讳言地说:“美国的新闻教学不行。”这是我今年一月在伦敦参观访问一周中第二次听到这种说法。此说对我颇为新鲜。是否过于武断?抑或有些道理?这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但不论怎样,肖特先生的话倒是更激起了我想了介英国的新闻培训工作的兴趣。英国是世界上新闻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她具有在实践中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丰富经验(学徒制)。这十多年来,英国也开始出现了学院制的培训方法。全国性的和地方的训练中心或训练班相继成立,正规的新闻院系也逐渐增多。
简介:<正>一、路透社在上海设立分社的由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亚洲太平洋风云变色,引起全世界瞩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的路透社和法国的哈瓦斯社联袂到上海设立分社。他们从各自不同利益出发,每日将东亚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重大信息作为国际电讯发回各自的总社,同时这两家分社也把从总社收到的国际新闻译成中文,供给上海的中文报纸采用。1931年秋冬之际,路透社决定设立上海分社时,首要任务,就是物色能将英文译成中文的翻译人才。外国通讯社初来上海,人地生疏,要找到一位合适的人来主持中文编译部,是不太容易的。哈瓦斯社借助法租界工部局找到一位早年留学法国的学生张翼枢,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路透社则几经波折,最后在它的华人职员中找到了伍特公便把主持中文部的重任落在伍的肩上。
简介:摘要传统城市道路多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铺筑而成,不具备透水性,排水靠路拱横坡度实现,在到了雨季排水量过大或堵塞都有可能导致路面积水。随着道路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透水性路面成为受关注的焦点,其良好的透水特点大大缓解了路面积水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逐渐开始应用透水性路面,其主要由透水性沥青、透水水泥混凝土或多孔透水材料辅筑而成,不仅排水性能优异,同时在行车安全性、降低行车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透水性路面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相比其它高度发达的国家,中国透水性路面建设较晚,但通过不遗余力地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眼下仍然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关,透水性路面应用前景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