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颈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损伤结构的隐匿,容易漏诊或误诊,错失挽救脊髓神经功能的最佳时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争议,缺少相关规范。为及时反映颈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新理念、规范其治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与实用,制订了《颈脊髓损伤诊疗临床循证指南》。本指南针对过颈脊髓损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及分型、药物治疗、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康复7个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的建议。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指南 过伸性损伤
  • 简介:摘要:脑卒中之后患者由于下肌痉挛、肢肌无力以及本体感觉障碍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膝,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当前并没有明确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因为膝关节过度伸展而导致关节出现病理性改变以及功能活动受限,情况较为严重的膝可能会使得步行受限,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降低脑卒中后发生膝的概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本论文主要对脑卒中后膝康复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临床防治膝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膝过伸 康复治疗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或不伴脊髓-椎管不匹配的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42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40~78岁[(59.7 ± 9.9)岁]。患者均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10.2 ± 3.8)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总分为(260.4 ± 47.5)分。将脊髓椎管占有率(SCOR)≥ 70%者归为脊髓-椎管不匹配组(不匹配组,21例),SCOR < 70%者归为脊髓-椎管匹配组(匹配组,21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ASIA总分、ASIA上肢及下肢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JOA评分和手术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6个月[(19.1 ± 2.3)个月]。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ASIA总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术后1周两组ASI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不匹配组ASIA总分为(307.6 ± 9.9)分,明显低于匹配组的(315.4 ± 8.7)分(P < 0.0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不匹配组ASIA上肢运动评分分别为(29.1 ± 7.0)分、(36.6 ± 6.5)分,均明显低于匹配组的(42.0 ± 5.7)分、(47.4 ± 2.5)分(P < 0.01)。而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ASIA下肢运动评分和感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不匹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1.5 ± 3.0)分和(12.5 ± 3.0)分,均明显低于匹配组的(13.5 ± 2.4)分和(15.0 ± 2.0)分(P < 0.01)。匹配组手术改善率为95%(20/21),不匹配组为85%(18/21)(P < 0.05)。两组各出现3例颈部轴痛,匹配组出现2例C5神经根麻痹,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缓解。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改善颈椎损伤患者的部分神经功能,但脊髓-椎管不匹配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不如脊髓-椎管匹配患者。

  • 标签: 颈椎 颈椎飞鞭损伤 椎板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征、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治疗27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3.4岁。根据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Ⅳ型8例,Ⅴ型5例,Ⅵ型14例;三柱理论分型:双柱骨折8例,三柱骨折19例。双髁骨折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内侧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前外侧"L"型锁定钢板固定;胫骨内髁骨折采用扩大内侧入路,分别于前内侧"T"型钢板固定和内后侧锁定钢板固定;合并胫骨前缘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前正中入路,胫骨前缘采用水平带状钢板固定。修复合并软组织或骨损伤。术后和终末随访通过X线片及CT扫描评估骨折愈合、复位情况。采用Rasmussen放射学标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评估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30~350 min,平均165 min。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3.5周。术后12个月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分为13~18分,平均16.7分,其中优19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27/27)。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82~98分,平均93.2分,其中优2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2%(26/27)。结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常出现胫骨双髁骨折、胫骨内侧髁或胫骨前缘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同时修复韧带软组织结构,重建膝关节稳定性,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 脑瘫儿童由于持续存在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有姿势和运动发育上的障碍,常常伴有肌肉骨骼问题,异常的肌肉骨骼容易导致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造成异常的步态,其中膝步态就是脑瘫儿童的常见异常步态之一。随之科技发展,三维测量技术和计算软件开发的最新进展使人们能通过机器定量客观的用数据来表达生物力学的方法,甚至从关节方面到肌肉骨骼方面来对人体运动进行直观描述,所以,在医学上,三维步态分析是对异常步态进行评估的重要工具,并拥有多种优点。本文中就三维步态分析在脑瘫儿童膝步态的运用分析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介绍,为三维步态分析在脑瘫儿童膝步态评估治疗中的更完善运用提供借鉴。

  • 标签: 三维步态 脑瘫 膝关节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脑瘫膝患儿中个性化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9月~2019年7月我院小儿脑瘫膝患儿40例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0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膝过伸 疗效观察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体位训练对降低甲状腺术后颈部不适的临床效果。方 法 选取1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术前护理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50)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50)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术前体位训练。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的甲状腺术后不适感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患者的甲状腺术后不适发生率26.00%相比较低(P <0.05);②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4.00%,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00%相比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体位训练对降低甲状腺术后颈部不适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术前体位过伸训练 常规护理 甲状腺手术 术后颈部不适发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对脑卒中后膝患者的即时疗效。方法选取浙江医院康复治疗中心自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膝患者30例,在佩戴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前后采用Pro-Kin 254平衡测试系统评估患者双足稳定性和稳定极限,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测试(10MWT)评估患者的步行功能。结果与佩戴前比较,佩戴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后患者的运动轨迹周长、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前后方向标准差、运动轨迹左右方向标准差均明显降低,稳定极限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佩戴前比较,佩戴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后患者的BBS评分明显增加、TUGT和10MWT所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可以即时提高脑卒中后膝关节患者的双足稳定性和稳定极限、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可调式膝关节支具 脑卒中 膝过伸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0例小儿脑瘫膝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肢体协调能力、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脑瘫膝过伸 个性化康复 应用效果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骨隧道腱-骨缝合手术治疗新鲜肌腱中央束止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经骨隧道腱-骨缝合法手术治疗24例肌腱中央束止点损伤患者。均为单指损伤,排除骨折需克氏针内固定者。示指8例,中指9例,环指5例,小指2例。开放损伤9例,闭合损伤15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功能根据Crawford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经骨隧道腱-骨缝合手术治疗新鲜中央束止点损伤,可获得肌腱止点解剖重建,具有固定牢靠、关节活动度良好、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中央束止点 腱-骨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复位法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OVCF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纳入患者62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62例患者分成单侧穿刺入路组和双侧穿刺入路组,每组各31例。单侧穿刺入路组患者采用肢体复位联合单侧PKP术。双侧穿刺入路组采用肢体复位联合双侧PKP术。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单侧穿刺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VAS评分分别为(8.10±0.17)、(2.20±0.26)、(1.90±0.39)分,双侧穿刺入路组分别为(8.10±0.13)、(2.30±0.26)、(2.00±0.3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13790.444、P<0.001,F组间=1.951、P=0.168,F交互=0.735、P=0.481。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周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侧穿刺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ODI评分分别为(40.30±5.30)、(23.20±3.40)、(22.30±4.49)分,双侧穿刺入路组分别为(41.00±4.49)、(21.90±2.48)、(20.70±5.7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339.046、P<0.001,F组间=1.385、P=0.244,F交互=1.083、P=0.342。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周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 d ODI评分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侧穿刺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26±2.40)、(21.97±1.17)、(22.03±1.35) mm,双侧穿刺入路组分别为(18.94±1.80)、(22.06±2.79)、(20.29±1.19) mm,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51.228、P<0.001,F组间=1.594、P=0.212,F交互=6.452、P=0.002。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周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侧穿刺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椎体中线高度分别为(17.97±2.14)、(26.13±1.43)、(26.00±1.79) mm,双侧穿刺入路组分别为(18.84±1.77)、(24.74±1.77)、(24.68±2.06) mm,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358.837、P<0.001,F组间=3.850、P=0.054,F交互=9.117、P<0.001。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周椎体中线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侧穿刺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Cobb角分别为(21.74±2.11)°、(11.77±1.91)°、(10.94±1.12)°,双侧穿刺入路组分别为(22.13±2.50)°、(12.0±2.38)°、(11.71±1.3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674.732、P<0.001,F组间=1.975、P=0.165,F交互=0.376、P=0.688。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周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侧穿刺入路组与双侧穿刺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52.0±3.8) min与(67.0±6.7) min]、术中透视次数[(15.0±5.8)次与(32.0±6.1)次]、骨水泥注入量[(4.6±0.3) mL与(5.0±0.1)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单侧与双侧PKP联合复位法均能缓解OVCF的疼痛、恢复丢失的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而单侧穿刺入路PKP联合复位法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操作过程简练,术中透视次数更少,骨水泥使用量更少的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过伸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利用肌支持带隔离钢板保护肌腱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我们共收治2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利用肌支持带远1/2隔离钢板与肌腱,保护肌腱不被磨损。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4~48个月,26例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4~9个月,无肌腱断裂、肌肌力下降、肌腱弓弦畸形并发症。结论在放置桡骨远端背侧钢板时利用部分肌支持带隔离钢板,能有效保护肌腱,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桡骨骨折 治疗结果 背侧钢板 伸肌腱 伸肌支持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Ⅰ区指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闭合Ⅰ区指肌腱断裂(新鲜腱锤状指)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岁;均为单指Ⅰ区指肌腱急性闭合断裂,左侧5指,右侧7指;拇指1例,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4例,小指2例。经皮采用3-0肌腱缝线深浅绞索八针法缝合Ⅰ区指肌腱,且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部。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使用支具固定患指于背位,逐步加强患指屈伸运动。术后及随访参照Crawford标准评估患指功能,测量患指及对侧健指各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记录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参照美国手外科学会指肌腱修复评价系统根据TAM评价手指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1±0.2)min(范围18~25 min);术中仅有少量出血。术后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1)个月(范围6~14个月)。术后12例患者的锤状指畸形均完全矫正,无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按照Crawford法评估: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11/12)。患指与健指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82.11°±2.02°和84.09°±2.01°,伸直角度分别为-2.04°±3.01°和0.02°±1.0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7,3.246;P=0.019,0.004)。患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1.02°±4.01°,近侧指间关节94.04°±2.11°,远侧指间关节83.01°±2.02°,TAM为265.05°±13.04°;健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3.01°±3.21°,近侧指间关节94.03°±3.07°,远侧指间关节85.02°±2.01°,TAM为269.02°±12.10°;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根据TAM系统评定: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12/12)。结论经皮八针法缝合能有效修复闭合Ⅰ区指肌腱断裂,矫正锤状指,术后早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伤口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匿阴茎矫治术后阴茎背包扎法的效果。方法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80例拟行隐匿阴茎矫治手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背包扎组和传统包扎组,每组各40例。传统包扎组术后采用传统的阴茎垂直腹壁套袖式包扎法,背包扎组采用阴茎背包扎法。记录比较2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呼叫医务人员次数、敷料拆除时患儿的最高疼痛评分、敷料拆除所用时间。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5例患儿符合退出标准,共完成75例,其中背包扎组38例,平均年龄为64个月;传统包扎组37例,平均年龄70个月。背包扎组与传统包扎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2/38)和10.81%(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P>0.05)。背包扎组与传统包扎组术后24 h呼叫医务人员次数分别为(0.87±0.91)次、(1.54±1.0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6,P=0.003);敷料拆除时患儿的最高疼痛评分分别为(5.21±1.19)分、(7.24±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7,P<0.001);拆除敷料所用时间分别为(3.21±1.24) min、(7.56±1.8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17,P<0.001)。结论相较于传统的阴茎垂直腹壁套袖式包扎法,隐匿阴茎矫治术后阴茎背包扎法可减少术后24 h呼叫医务人员次数,减少敷料拆除时间和患儿疼痛程度。

  • 标签: 隐匿性阴茎 包扎 疼痛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表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对重度创伤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cl-2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经脑室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11 v.g/只,bcl-2组经脑室注射bcl-2表达腺相关病毒1×1011 v.g/只,注射24 d后,模型组和bcl-2组大鼠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重度创伤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处理。建模24 h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脑组织的凋亡水平;采用JQ1法检测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cl-2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5.72±1.27)低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8.5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P<0.05)。bcl-2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1.59±0.13)高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1.0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1,P<0.05)。bcl-2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水平[(16.59±3.09)%]显著低于模型组[(39.54±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3,P<0.05)。bcl-2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1.79±0.14)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0.96±0.11和1.0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1.978,P<0.05)。bcl-2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1.17±0.09和1.05±0.17)低于模型组(1.32±0.11和1.7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0、2.016,P<0.05)。结论过表达bcl-2可显著抑制重度创伤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提高线粒体功能,保护大鼠神经功能。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脑损伤 凋亡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脑损伤组和VEGF组。脑损伤组和VEGF组大鼠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分离皮肤,不进行颅脑损伤。VEGF组大鼠经颅内注射过表达VEGF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只,对照组和脑损伤组大鼠经颅内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10 vg/只;3组治疗4周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分析大鼠神经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脑组织炎因子的水平;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凋亡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量。计量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VEGF组大鼠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评分[(7.29±2.98)分]明显低于脑损伤组[(12.54±3.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9,P<0.05)。VEGF组大鼠逃避潜伏期[(28.18±5.44)s]明显高于脑损伤组[(43.59±7.3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5,P<0.05)。VEGF组大鼠穿台次数[(50.14±6.32)s]明显高于脑损伤组[(38.74±8.1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5,P<0.05)。VEGF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量[(43.89±7.18)个/视野]明显高于脑损伤组[(31.44±6.39)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3,P<0.05)。VEGF组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炎因子水平[(103.48±8.18)、(167.39±9.28)、(114.52±9.87) pg/ml]明显低于脑损伤组[(187.38±12.47)、(215.31±14.21)、(165.83±13.09)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98、3.004、2.896,P<0.05)。VEGF组大鼠脑组织TUNEL阳性率[(15.33±4.28)%]明显低于脑损伤组[(29.4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4,P<0.05)。结论过表达VEGF可显著降低炎因子水平和神经细胞凋亡,进而保护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颅脑损伤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推拿治疗落枕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2021年3月,选择7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n=39),动推拿治疗,对照组(n=39),常规推拿,比较两组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AS评分低(P

  • 标签: 动伸推拿 落枕 治疗效果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损伤血瘀证是外伤导致的骨骼肌血瘀证,本研究试图从病理角度研究观察损伤及康复过程中骨骼肌变化的整体规律。方法:观察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的病理切片,对比损伤后不同时间光镜下组织变化特征,从而推演损伤变化规律。结果:损伤后立即发生病理性改变,3天达到炎峰值出现破坏加重,7天后组织逐步修复。结论:大鼠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损伤后炎损伤现象,炎性反应是组织变性的关键。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病理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展现自我的艺术实践平台,这是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呈现与检验。作为音乐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门必修课,节目编排涉及选曲、构思、排演、舞美等方面,考验音乐教师的创造力、教学能力和耐心、细心。本文立足笔者的排演实践,从“扎根”、“创新”、“育人”三个角度对节目编排的要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思考如何使学生在参演节目之时有所收获,以期呈现表有形式、里有内容的节目。

  • 标签: 音乐教育 节目编排 文艺汇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