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事违法性理论关乎刑法诸多重要问题的解答,正当防卫问题是其中之一。关于违法的概念,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分别从对法益的侵害或危险以及行为本身是否为社会秩序规范所容忍两个角度揭示。笔者认为两者必须同时重视才能揭示违法的内涵。但当今学界两大阵营的学者多数并没有看到两者的重要,因而具有偏颇。关于偶然防卫,由于其不具有结果无价值因而不具有违法;而防卫过当的情形则并不能拘泥于法条的字面含义,而应该看到防卫人在当时情况之下行为是否适当。可见行为无价值的判断因素可以保障个案的公平公正。

  • 标签: 违法性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偶然防卫 防卫过当
  • 简介: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中关于违法错误的解释,有值得反思之处.违法认识属于故意的要件.行为欠缺违法认识,在有违法可能且法律有关于处罚该过失犯罪的规定时,应作过失犯罪论处;在法律无处罚此项过失犯罪规定以及行为人无认识违法之可能时,应作无罪处理.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认识错误 故意
  • 简介:违法认识,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刑法规范的认识.违法认识在犯罪故意中应占据何种地位,中外刑法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既然违法认识和社会危害认识都反映了行为人的反规范意识,体现了犯罪故意的本质特征,行为人只要具有其一,就应认为具有犯罪故意.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社会危害性认识 犯罪故意
  • 简介:连带债务的法律规定起源于罗马法,连带债务能引起连带责任.连带债务多由法律规定.连带债务人履行了债务后,对其他债务人有求偿权.

  • 标签: 连带债务 连带责任 求偿权 法律效力
  • 简介:<正>连带债务属于债的关系中的民事法律义务范畴。连带责任则属于民事责任的范畴,它是指在共同民事责任中任何一个责任人都有义务承担全部责任。连带债权、连带债务和共同共有关系都能产生连带责任。连带债务和连带责任的联系是:(一)目的相同。连带债务的实质在于使多数债务人就债务清偿彼此提供担保,连带责任的实质在于责令连带责任人中的任何一人承担不履行义务的全部后果,二者都是为了确保债权人实现其债权。(二)效力相同。连带责任一经确定,就具有与连带债务相同的效力。

  • 标签: 连带债务 连带责任 民事责任 法律义务 债务人 债权人
  • 简介:随着我国民间借贷规范化,普惠金融兴起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各种形式的网络信贷迅速发展。他们不断向利润丰厚的学生群体扩张,带来'校园贷'的热潮。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超高消费观,落入放贷者高违约金、虚假宣传陷阱的案例比比皆是,终于衍生出在校大学生'裸贷事件'。'裸贷'把女大学生这个本就备受瞩目的群体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何为'裸贷','裸贷'触犯了哪些法律呢?

  • 标签: 裸贷 违法 犯罪
  • 简介:摘要:法谚云,“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诉讼时效制度滥觞于古罗马时期,是为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而创设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法律为刺激债权人行使权利的积极性,以诉讼时效内债权人享有胜诉权为激励,过时效后则使债权人丧失胜诉权,这亦是诉讼时效制度被创设的初衷。而在更复杂的多数人债务关系中,连带债务人中其一人诉讼时效发生中断是否有涉及其他债务人诉讼时效的影响,基于不同国家的民事法律对于此亦规定不同。连带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涉他彰显了一个国家(地区)民事法律偏于债权人或是债务人利益的立法价值导向。

  • 标签: 多数人之债 诉讼时效中断 涉他性
  • 简介:刑事违法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主要应从司法刑法学层面界定;它是司法刑法学的基础概念,传统的社会危害概念应内化、消融于刑事违法概念.刑事违法在逻辑内涵上包括相互关联的形式的违法与实质的违法两个侧面,应正确理解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实质的刑事违法的判断标准,应当是法律标准,而不应当是道德标准或政治标准,尽管前者与后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司法刑法学 法律标准
  • 简介:可罚的违法是日本刑法学者为了在司法中将形式上符合构成要件而实质违法程度轻微的行为非罪化提出的概念。可罚的违法,即值得动用刑罚处罚的违法。如果危害行为不具有可罚的违法,即便符合构成要件的形式特征也不构成犯罪。可罚的违法概念的理论基础是刑法谦抑违法相对。我国刑法应当借鉴可罚的违法性理论,以便在司法中将轻微危害行为排除在犯罪范围之外。在司法中,决定一个符合构成要件形式特征的危害行为最终是否需要动用刑罚处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 标签: 可罚的违法性 违法的相对性 犯罪论地位 判断标准
  • 简介:罗马国家在共和时期已经有了发达的政府官吏制度,另一方面国家权力机构及其官员对公罪案件享有刑事司法审判权,共和时期罗马国家的刑事司法权力体制是混合了公法与私法双重性质的制度模式

  • 标签: 判断逻辑 性判断 违法性
  • 简介:在德国刑法教义学中,人们习惯于将犯罪说成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和有责的行为。不过,我们仅凭这些定语还无法从内容上确定,犯罪行为究竟指的是什么。实际上,构成要件符合违法和有责所充当的是某种检验程序的角色,借助这一检验程序,能够回答,某人是否实施了可罚行为。

  • 标签: 刑事违法性 德国 犯罪行为 构成要件 检验程序 教义学
  • 简介:要理解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的内涵,需要我们从不真正连带债务与连带债务、共同债务、请求权竞合、请求权聚合等相邻概念之界定入手,探讨该制度在债法上的定位及其制度价值,并对其典型形态进行归类研究.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在共同侵权法律行为与继承法律行为中有着广泛的适用.

  • 标签: 不真正连带债务 制度价值 共同侵权
  • 简介:司法实践中的多人债务纠纷愈加纷繁复杂,不真正连带债务类型在完善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债法体系、维护诉讼双方的公平正义、扩大当事人的私人自治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面对立法不足与司法现实需求的窘境、程序适用规则模糊的现状,应当在立法上明确不真正连带债务类型的法律地位,强化司法解释的作用,并以指导案例制度作为配套措施,对法官在实体层面的适用予以指引;同时应明示具体诉讼程序规则,统一司法适用。

  • 标签: 不真正连带债务 概念 必要性
  • 简介:日本刑法中的可罚的违法论,旨在将尚未达到可罚的违法程度的微罪行为排除在刑法不法之外。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形成了以佐伯千仞博士为代表的违法阻却型和以藤木英雄博士为代表的构成要件符合阻却型两大谱系。绝对轻微型、相对轻微型和违法相对型事案是这一理论适用的主要范围。尽管可罚的违法性理论体现了犯罪成立的罪量要求,与我国刑法中的罪量规定可谓异曲同工,但立法模式、犯罪论体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表明借鉴的意义可能是有限的;不过,该理论的发展历程也给予我们诸多价值观念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启示。

  • 标签: 可罚的违法性 违法性阻却 构成要件该当性阻却 适用范围 借鉴
  • 简介:如果认为陈某的行为符合强奸罪的犯罪构成,■分歧对于陈某第二次强行与李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故不能认为陈某的行为具有正当

  • 标签: 判断逻辑 性判断 浅论违法
  • 简介:行政违法认识不是违法认识的对象,也并非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但要想成立行政违反加重犯,则必须具备行政违法认识的可能。就认识错误而言,行为人对符合行政管理规范规定的禁止事项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的认识错误,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但对禁止事项的评价错误则属于法律的认识错误,只有根据具体情况,行为人确实不具有回避行政违法认识错误之可能时,才不构成相应犯罪。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犯罪故意 行政违法性认识 认识错误
  • 简介:<正>目次一、美国反垄断法上的卡特尔规则二、欧共体竞争法上的豁免制度三、其他国家在卡特尔立法中对欧共体法的借鉴四、评析五、对商务部反垄断法草案的分析与建议说到反垄断法,许多人想到的是对大企业的限制。而实际上,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并不具有支配地位的企业之间订立的限制竞争协议,却是最常见的限制竞争行为,也是各国竞争法所规制的首要

  • 标签: 限制竞争协议 违法性 竞争法 豁免制度 美国反垄断法 《谢尔曼法》
  • 简介:对于律师或者当事人到相关行政部门进行信息查询,相关部门需要收取查询费的行为的合法,有很多争论,因为违反有关信息公开和行政收费的规定,大多采取否定态度。也有人试图从民法角度给予其合法分析。但是,如果我们从行政法理来分析,就会发现,信息保存部门的收费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背离了行政信息公开和服务的宗旨。

  • 标签: 信息保存部门 收费 查询
  • 简介:另一类是社会危害认识不同于违法认识说,如果行为人的确不认识其行为的违法,或者认为社会危害认识不同于违法认识

  • 标签: 中的违法性 刑法中的 认识研究
  • 简介: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反动政治目的已经严重违反了国家确立的根本宗旨,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依法应当受到严惩.

  • 标签: 李洪志 法轮功 情节特别严重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