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雄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10-18
  • 出处:《《教育学》教师教育论坛》2021年2期
  • 机构:江苏省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
  • 简介:摘要 教师勇敢地“退”出去,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能有效地发掘学生潜在的思考力,激发他们表达的热情,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天地,这是创新教育转化为教学行为的策略之一。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更多的不确定困素,于风平浪静时掀起波澜,在平坦的路上设置障碍,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归纳、追根求源,去伪存真,发现真理之光。

  • 标签: 退一步 灵动 精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旁肌群退变特征及生物力学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23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腰椎X线和MRI测量,指标包括冠状面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分级、顶椎上下间盘平面横截面积(CSA)、腰大肌和背伸肌群(包括竖脊肌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FIR)、横截面积差异指数(CDI)和脂肪浸润差异指数(FID),评价椎旁肌退变和冠状面侧凸Cobb角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冠状面侧凸Cobb角10.4°~57.8°(18.72 ± 6.44)°;不同性别、侧凸方向和顶椎位置患者冠状面侧凸Cobb角和顶椎旋转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上间盘平面腰大肌凹侧CSA明显大于凸侧[(3.82 ± 1.06) cm2比(3.68 ± 1.01) cm2],多裂肌、背伸肌群和椎旁肌群(包括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和多裂肌)凹侧CSA明显小于凸侧[(9.80 ± 2.14) cm2比(10.46 ± 2.60)cm2、(18.18 ± 3.03) cm2比(19.79 ± 3.22) cm2和(25.25 ± 5.06) cm2比(27.86 ± 6.90)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腰方肌和竖脊肌凹侧与凸侧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下间盘平面腰大肌和腰方肌凹侧CSA明显大于凸侧[(6.62 ± 3.09) cm2比(6.40 ± 3.23) cm2和(4.58 ± 0.57) cm2比(4.45 ± 0.64) cm2],多裂肌和背伸肌群凹侧CSA明显小于凸侧 [(9.49 ± 3.10) cm2比(10.32 ± 4.06) cm2和(19.31 ± 4.36) cm2比(20.54 ± 5.60)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竖脊肌和椎旁肌群凹侧与凸侧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上下间盘平面背伸肌群凹侧FIR明显大于凸侧[(31.83 ± 11.04)%比(24.37 ± 12.76)%和(38.62 ± 10.09)%比(31.80 ± 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大肌凹侧与凸侧F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顶椎上下间盘平面多裂肌、背伸肌群、椎旁肌群CDI和背伸肌群FID与冠状面侧凸Cobb角均呈正相关(顶椎上间盘平面:r = 0.94、0.70、0.86和0.90,P<0.01;顶椎下间盘平面:r = 0.92、0.94、0.81和0.66,P<0.01);顶椎下间盘平面腰大肌CDI与冠状面侧凸Cobb角呈正相关(r = 0.73,P<0.01),顶椎上间盘平面腰大肌CDI与冠状面侧凸Cobb角无相关性(r = 0.17,P>0.05)。顶椎位于L2和L3患者顶椎下间盘平面腰大肌和腰方肌CSA均明显大于顶椎上间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顶椎位于L2患者顶椎下间盘平面竖脊肌凹侧CSA明显大于顶椎上间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在病变进展过程中腰椎前屈/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背伸肌群能够有效抑制退行性病变;退变性腰椎侧凸治疗应将保护椎旁肌群功能放在重要位置。

  • 标签: 脊柱侧凸 生物力学 椎旁肌 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旁肌群退变特征及生物力学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23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腰椎X线和MRI测量,指标包括冠状面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分级、顶椎上下间盘平面横截面积(CSA)、腰大肌和背伸肌群(包括竖脊肌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FIR)、横截面积差异指数(CDI)和脂肪浸润差异指数(FID),评价椎旁肌退变和冠状面侧凸Cobb角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冠状面侧凸Cobb角10.4°~57.8°(18.72 ± 6.44)°;不同性别、侧凸方向和顶椎位置患者冠状面侧凸Cobb角和顶椎旋转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上间盘平面腰大肌凹侧CSA明显大于凸侧[(3.82 ± 1.06) cm2比(3.68 ± 1.01) cm2],多裂肌、背伸肌群和椎旁肌群(包括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和多裂肌)凹侧CSA明显小于凸侧[(9.80 ± 2.14) cm2比(10.46 ± 2.60)cm2、(18.18 ± 3.03) cm2比(19.79 ± 3.22) cm2和(25.25 ± 5.06) cm2比(27.86 ± 6.90)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腰方肌和竖脊肌凹侧与凸侧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下间盘平面腰大肌和腰方肌凹侧CSA明显大于凸侧[(6.62 ± 3.09) cm2比(6.40 ± 3.23) cm2和(4.58 ± 0.57) cm2比(4.45 ± 0.64) cm2],多裂肌和背伸肌群凹侧CSA明显小于凸侧 [(9.49 ± 3.10) cm2比(10.32 ± 4.06) cm2和(19.31 ± 4.36) cm2比(20.54 ± 5.60)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竖脊肌和椎旁肌群凹侧与凸侧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上下间盘平面背伸肌群凹侧FIR明显大于凸侧[(31.83 ± 11.04)%比(24.37 ± 12.76)%和(38.62 ± 10.09)%比(31.80 ± 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大肌凹侧与凸侧F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顶椎上下间盘平面多裂肌、背伸肌群、椎旁肌群CDI和背伸肌群FID与冠状面侧凸Cobb角均呈正相关(顶椎上间盘平面:r = 0.94、0.70、0.86和0.90,P<0.01;顶椎下间盘平面:r = 0.92、0.94、0.81和0.66,P<0.01);顶椎下间盘平面腰大肌CDI与冠状面侧凸Cobb角呈正相关(r = 0.73,P<0.01),顶椎上间盘平面腰大肌CDI与冠状面侧凸Cobb角无相关性(r = 0.17,P>0.05)。顶椎位于L2和L3患者顶椎下间盘平面腰大肌和腰方肌CSA均明显大于顶椎上间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顶椎位于L2患者顶椎下间盘平面竖脊肌凹侧CSA明显大于顶椎上间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在病变进展过程中腰椎前屈/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背伸肌群能够有效抑制退行性病变;退变性腰椎侧凸治疗应将保护椎旁肌群功能放在重要位置。

  • 标签: 脊柱侧凸 生物力学 椎旁肌 退变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高强度的运营压力对缩短车辆维护周期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地铁车辆转向架大修流水线生产工艺,轴箱轴承退卸严重制约着后续生产计划,因而需设计结构合理轴箱轴承退卸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

  • 标签: 地铁车辆 轴箱轴承 退卸装置 生产效率
  • 简介:摘要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b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组织发生生物力学和组织结构改变,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进而引起患者腰腿痛的疾病。椎间盘退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由于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椎间盘退变发病人群也逐渐倾向年轻化。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构建一种贴近于人体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对探究椎间盘退变的病因、病理机制以及非手术治疗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体外模型和体内模型。体外模型主要有两种:体外细胞培养和组织器官培养;而体内模型研究的较多,主要有七种两大类:自发性和诱发性两种模型。其中自发性退变模型又称增龄性退变,而诱发性模型是指通过损伤动物的椎间盘结构、改变椎体生物力学结构、手术导致脊柱失稳或构建神经根压迫以及基因敲除等方法构建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虽然动物造模的制作方法及文献报道不少,但每种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在选择造模方法时要权衡利弊。目前仍没有一种公认的、全面的模拟人类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

  • 标签:
  • 作者: 邱晨生 邓念 相宏飞 赵永生 陈伯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脊柱外科 266011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创伤外科 26602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266003,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脊柱外科 266011
  • 简介:摘要下腰痛是导致全球范围内人群致残的重要原因,发病率极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广泛认为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然而,导致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复杂多样,其危险因素和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中部分学术观点也一直存在争议。既往严重的椎间盘疾病常采取手术治疗,而早、中期的椎间盘退变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深入探究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将对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预防、诊断、早期治疗和后期康复均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近10年的文献报道,从衰老、遗传、机械负荷、低毒力感染、生物节律、烟草吸食、代谢性疾病、雌激素、营养等方面,对椎间盘退变相关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结果显示椎间盘退变可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相互交织、互相作用,并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引起椎间盘细胞数量减少、表型转化、代谢紊乱,引起细胞外基质减少、微环境失衡,最终导致椎间盘组织结构完整性丧失和椎间盘退变。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获得充足营养、减少烟草吸食、调控激素水平、适度锻炼、避免外伤以及严格医疗无菌操作,均将有益于改善椎间盘的退变进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牵引拉杆一次压装合格率低和退卸过程中存在一定报废情况,本文首先结合工艺要求分析了导致拉杆体节点一次压装不合格的原因,并且发现导致退卸过程中出现报废的主要原因,其次结合以上两方面原因研制了一套应用于该作业的新型工装,最后通过现场验证和后期投入使用均证明该套新型工装可极大程度减少生产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 标签: 牵引拉杆 节点 工艺 不合格
  • 简介: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无法高质量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联动的教育体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基本原则以及实施途径和要求中都特别强调了“家校协同教育”的思想。家校协同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从而形成合力,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的教育模式。

  • 标签: 家校合作 协同教育 家庭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配合穴位按摩防治妇科腹部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科室2021年1-9月68例全麻下行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其中预防性治疗52例,16例发生恶心呕吐,使用揿配合穴位按摩减轻手术后恶心呕吐,并根据《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未发生恶心呕吐,16例发生恶心呕吐患者中,显效12例、3例减轻、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揿配合穴位按摩防治妇科腹部术后恶心、呕吐临床疗效优,能发挥协同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揿针埋针 穴位按摩 腹部手术 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基于传统采血生产线上座工位工序对原料分离排列、座与置具摆放等设计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预解决方案,然后从置具设计思路、工序设计方案阐述采血生产线上座工位的置具结构设计,最后从料斗、挡板、支板、带传动等方面阐述采血生产线上座工位的结构设计方案。

  • 标签: 采血针 生产线 针座工位 结构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统计我院2019年6月住院部所有病区的退药数据,按照退药科室、退药金额、退药原因、退药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各科室均有退药现象,退药例数与金额排前两位的为二病区(ICU)和七病区(骨手外科),退药原因主要是患者出院,其次是医嘱调整,退药种类以注射剂所占比例最多。结论:医院应完善退药规章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中心药房 退药 分析
  • 简介:摘要:为保证HXD1型机车齿轮毂重复利用率,降低成本。在车轴报废的情况下需将齿轮毂从车轴上退卸。文章结合齿轮毂与车轴装配特点及使用情况,设计了HXD1型机车齿轮毂退卸工装。计算退卸压力,并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工装进行了强度分析。使得利用轮对压装机退卸HXD1型机车齿轮毂工艺可行高效,促成齿轮毂的二次利用。

  • 标签: 齿轮毂 牵引 工装 强度分析有限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火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且符合寒凝血瘀型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选择火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小腹冷痛、腰骶酸痛、肢体畏寒、肛门坠胀)积分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42/44)高于对照组(81.82%,36/44),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并缓解疼痛。

  • 标签: 痛经 寒凝血瘀型 火针留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揿疗法防治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本院一个年度收治的60例实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并平均分组,按照随机数的方法,共两组,每组30例,将防治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常规西医疗法应用在对照组,将揿疗法应用在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结果:两组总治疗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的患者进行揿疗法可以有效对全麻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情况进行预防和治疗,改善患者全麻术后的不适程度,并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比较安全可靠,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揿针埋针疗法 全麻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肠四吻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20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胆肠四吻合法手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胆肠四吻合法的病种、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7.3(44~77)岁。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1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4例、胰腺囊性腺瘤1例,胃癌侵犯胰头1例,胆囊癌1例。38例胆肠四吻合法涉及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20例,胆管癌根治12例,肝切除、胆肠吻合4例,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胃癌根治1例,胆囊癌根治1例。胆管直径<6 mm的患者10例。3个、2个和1个吻合口的患者分别为4、7和27例。术后吻合口胆漏1例。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4年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胆肠四吻合法简单、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细小胆管的胆肠吻合。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术 四针吻合 胆漏
  • 简介:摘要:揿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等各个科室,在巩固

  • 标签: 揿针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舌三配合头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失语症患者68例(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分为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对照组(34例)与舌三配合头治疗的观察组(34例),观察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高,NIHSS评分低,P<0.05。结论:给予中风失语症患者舌三配合头治疗,能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提高,改善神经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舌三针 头针 中风失语症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