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通窍复脉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49只眼)和对照组30例(48只眼)。治疗组内服自拟通窍复脉汤,同时口服泼尼松片。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片,加服维生素B1和地巴唑。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6个月后随防。总有效率86.67%。治疗后视力、VEP波幅均得到改善。结论自拟通窍复脉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142例NSTEACS患者、80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50例健康人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和淋巴细胞(Ly)比例,计算Neu/Ly比值(NLR),将NSTEACS患者分为冠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计算各指标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c)、阳性预测值(PV+)和阴性预测值(PV—),并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NSTEACS组WBC、Neu和NLR水平均显著高于(Ly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血栓组Ly水平显著低于而其余各指标水平以及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血栓组NLR阳性率(89.5%)最高。NLR对冠脉血栓形成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0.877,95%CI(0.822-0.913)高于其余各指标,其诊断临界值为2.80,此时Sen、Spec、PV+、PV-分别为94.2%、75.0%、85.3%、89.4%。结论NLR可作为预测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敏感而实用的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复心汤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120例心衰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心汤治疗),每组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E/A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总有效率(91.7%vs78.3%)、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91.7%vs73.3%)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5.0%vs16.7%),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LVEF(47.0%±1.0%VS44.4%±1.2%)、E/A值(1.3±0.4vs1.0±0.3)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复心汤治疗心衰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冠脉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的100例冠脉痉挛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予以调脂、扩冠等常规治疗);地尔硫卓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泵入地尔硫卓),比较两组临床、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等的变化和安全性。结果:(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地尔硫卓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0%比94.00%)、心电图总疗效(62.00%比92.00%)显著提高(P均<0.01);(2)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地尔硫卓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3)地尔硫卓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均<0.05);(4)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地尔硫卓组NO水平[(95.17±19.99)μmol/L、(95.17±21.22)μmol/L比(106.71±22.38)μmol/L]显著升高、ET-1水平[(64.09±16.29)ng/L、(59.98±14.28)ng/L比(44.91±6.38)ng/L]显著降低(P均<0.05);(6)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治疗冠脉痉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对比研究冠脉内逆向注射尿激酶与替罗非班在预防急性心梗患者行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并观察其副作用。AMI患者行PCI术中前行冠脉远端注入尿激酶的患者58例为尿激酶组;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3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药后5、15分及手术结束前冠脉造影图像,评估校正的cTFC,术后4周SPECT检查,计算灌注积分差(SDS)。尿激酶组cTFC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根据SDS值将患者分为3组,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冠状动脉内逆向注射尿激酶与替罗非班在预防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同样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依冠脉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不同分组的血清脑钠肽(BNP)和心肌钙蛋白T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入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ACS患者200例,ACS患者按冠脉造影的冠脉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分为四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BNP及cTnT水平差异及二者关系。结果按冠脉病变的支数分为4组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变与BNcTnP有相关性(r=0.159,p=0.024);但与T水平无相关性(r=0.056,p=0.432)。结论冠脉病变的支数的增加并不能同步反应ACS患者心脏标志物的变化,推测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救治的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的评价。结果冠脉支架植入后有18例经IVUS评价为符合理想植入标准,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9例评价不理想患者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最小管腔面积由首扩后的(7.4±1.5)mm2变为(9.3±1.4)mm2,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支架植入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均明显增加,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最终29例患者均达到理想标准。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能够对冠脉支架置入术进行科学评价,并指导首次扩张后不理想的病例进行高压球囊再扩张,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冠脉术后患者院内转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转运策略。方法总方法将2012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心脏冠脉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1~8月的759例心脏冠脉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建立安全转运路径后,按安全转运路径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联络与协调;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等措施。结果1368例危心脏冠脉术后患者,除6例因病情危重在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62例因抢救后病情相对平稳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留观室留观治疗或暂因患方及医院主客观原因不能转送专科住院治疗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监护室治疗,其余1300例危心脏冠脉术后患者经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全部实现院内安全转送。结论合理的救治医疗人员组成、积极对心脏冠脉术后患者的救治、作好病情评估、把握好转运的时机是实现心脏冠脉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