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使用一种简单、快速且具有选择性的测试方法,检测水样中的Pb2+。该方法基于“17DS-17E”脱氧核酶、条形码DNA的纳米金结合物和捕获DNA-BSA轭合物,将其分别涂在控制区和测试区显色并进行定性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由于17E脱氧核酶对Pb2+具有高效的特异性,Pb2+的存在促使17E酶链分裂底链17DS,Pb2+的测试结果可以在10min内获得,检出限为10nmol/L。该传感系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对传感没有明显的干扰,且试纸条能长期使用,该测试条是一种潜在的现场快速检测Pb2+的筛查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作人员在接触铅的过程中,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对某蓄电池铅场的425名作业工作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另外,将不接触铅与其他职业危害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共有156人。对两组工作人员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比两组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数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在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数量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人长期处于铅作业环境中,不会对白细胞、血小板产生影响。然而,会降低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数量。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办法与措施,减少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在铅(Lead)检测中应用生物化学技术的思考。铅是一种有毒金属,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传统的铅检测方法通常依赖于仪器设备和复杂的化学分析技术,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生物化学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经济的优势,因此在铅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讨论了生物化学技术在铅检测中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探讨了其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对生物化学技术的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新兴的铅检测方法,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有效的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采血对血铅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本院门诊和住院患123例,同时采集手指末梢血和静脉血,平行检测血铅含量。结果123例患者手指血、静脉血血铅平均含量分别为78μg/L、59μg/L,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123例患者按年龄分成四组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m~、1y~、3y~各年龄段病人手指血、静脉血铅含量之间分别有显著差异,同时血铅超标率也分别有显著性差异,而5y~45年龄段病人两种血样之间血铅含量及超标率均无显著差异;手指血、静脉血中铅检测结果不一致的以1m~3y年龄段儿童为最多,达10例,5y~45年龄段无。结论手指采血过程中血样易被铅污染,因此用静脉血检测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希望能引起检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食品中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铅污染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比较不同食品中铅含量的检测方法,并通过实验优化现有技术,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对比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常用检测手段,发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灵敏度和准确度上具有显著优势。然而,AAS因其成本效益和操作简便性,在特定条件下仍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