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日前,由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口山”)示范实施的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湘江流域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正式启动。

  • 标签: 湘江流域 技术 污染控制 有色金属 集团公司
  • 简介:为探讨重金属Cd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将受精1h后(1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CdCl2溶液中,观察CdCl2处理对胚胎死亡、孵化及幼鱼畸形的影响。采用吖啶橙(A0)染色,定性观察胚胎细胞凋亡情况;以活性氧(ROS)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法检测胚胎ROS水平,TBA比色法测定胚胎脂质过氧化水平,DTNB比色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结果表明,10.0~30.0mg·L-1CdCh浓度依赖性地诱导斑马鱼胚胎死亡和幼鱼畸形,胚胎孵化率亦降低。CdCl2处理引起斑马鱼胚胎心脏水肿,尾部弯曲和胚胎发育阻滞。胚胎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8.9mg·L-1,R2=0.973,幼鱼半数致畸浓度(EC50)为13.7mg·L-1,R2=0967。20.0mg·L-1CdCl2处理组ROS水平、MDA含量明显升高,GSH/GSSG比值明显降低(P〈0.01)。20mg·L-1CdCl2处理后,胚胎头部和尾部可见大量细胞凋亡。10mg·L-1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20mg·L~CdCl2共同处理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和畸形率明显降低,孵化率明显升高,ROS水平、MDA含量以及GSH/GSSG比值趋于正常。以上结果说明,CdCl2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可能与CdCl2诱导的氧化应激相关。

  • 标签: 氯化镉(CdCl2) 发育毒理学 氧化应激 斑马鱼
  • 简介:为比较直接经水体与经营养传递的2种(cadmium,Cd)暴露方式对方斑东风(Babyloniaareolata)不同组织Cd蓄积和毒性的差异,采用室内模拟法,将螺暴露于含Cd水体(Cd2+:100μg·L-1)或喂食含Cd饵料(牡蛎,34.56μg·g-1以干质量计,先经水体100μg·g-1Cd2+暴露达平衡)30d后再进行15d净化。结果显示,暴露期间,除食物相组螺胃肠道Cd浓度在第10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随后迅速下降外,其他各组织在2种途径及胃肠道在水相暴露时Cd的浓度均逐渐上升,暴露30d后肝胰脏中Cd浓度最高;净化期,螺鳃中Cd排出率较高,胃肠道与肝胰脏的排出率较低,至净化期末除食物相组鳃中Cd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2种处理中其他各组织cd浓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种暴露途径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浓度仅在螺肝胰脏中逐渐增加,且与Cd的蓄积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食物相组相比,水相Cd暴露引起螺肝胰脏脂质过氧化水平(lipidperoxidation,LPO)更高,且内脏团中Cd与其亚细胞成分的金属敏感组分结合的百分比也更高。结果表明,cd通过营养传递对螺产生的毒性较水体直接暴露低,但摄食是螺蓄积Cd的主要途径;净化后除鳃外水相暴露组螺各组织Cd的排出率较低;因此为了健康养殖与食用安全,东风螺工厂化养成时对饵料与水体Cd浓度的监测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方斑东风螺 水相镉暴露 食物相镉暴露 金属硫蛋白 亚细胞分布
  • 简介: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进气管座镀层表面的白色斑迹,并对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F-35防锈油、7804抗化学润滑脂、铁锚352胶3种有机物进行了模拟试验,确定了进气管座表面出现白色斑迹的原因。镀试片加速腐蚀试验和有机气氛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铁锚352胶及其有机气氛会对镀层表面造成腐蚀,进气管座表面白色斑迹为铁锚352胶污染,镀层被轻微腐蚀,并未穿透,并进一步提出了涂胶固化后减少有机气氛的工艺改进措施。

  • 标签: 电镀镉 白斑 352胶 有机气氛 腐蚀
  • 简介:据报道,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熊启华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证明:利用激光可使半导体的温度从室温冷却到-20℃。这一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有望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上直接实现集成全固态、紧凑、无振动、无冷却剂的光学制冷器,相关元件可应用于航天器高灵敏探测器、红外夜视仪和电脑芯片等。

  • 标签: 新加坡 激光 纳米带 硫化镉 光电子器件 降温
  • 简介:通过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13种茄子幼苗对(Cd)积累与耐性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这些茄子幼苗根及地上部Cd含量均随土壤中外加Cd的量的增加而提高。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其中Cd含量最高品种根部和地上部的Cd含量分别为Cd含量最低品种的2.1、24倍(2mg·kg-1Cd处理组)和1.5、1.6倍(4mg·kg-1Cd处理组)。不同品种幼苗对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但转运系数均小于1,Cd从根部向地上部转移能力较弱,大多数品种间差异不大。当Cd添加量为2mg·kg-1时,只有绿龙长茄地上部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当Cd添加量提高到4mg·kg-1时,6个品种地上部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这些品种对Cd的耐性较弱。综合评价,辽茄三号对Cd积累的含量最低,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也较低,对Cd具有较强的耐性,具有Cd低积累特征。

  • 标签: 茄子 积累 品种差异
  • 简介:通过模拟静态浅水性水培环境,研究5种质量浓度对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L.)、伊乐藻(Elodea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natans)的生物量、生长率、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质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的生物量、相对生长率及叶绿素质量比,随质量浓度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绿素活性及茎叶中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金鱼藻与伊乐藻的叶绿素活性在质量浓度为10μg/L时最高,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在质量浓度为5μg/L时达最大;而苦草的叶绿素活性在质量浓度为5μg/L时最大,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在质量浓度为10μg/L时最大。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镉胁迫 生理响应 金鱼藻 伊乐藻 苦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探索低剂量持续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神经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后36h(36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氯化受试液中持续至受精后6d(6dpf)。在一般毒性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视频跟踪技术检测了48孔板中幼鱼的自发运动能力和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惊恐反应及恢复能力。结果显示:在不引起外观形态明显改变的暴露剂量下幼鱼自发运动表现异常。其中,0.1~05μmol·L-1。暴露组幼鱼自发运动增多、轨迹紊乱、刻板式转向运动增加、触壁活动减少;10μmol·L-1暴露组幼鱼出现运动抑制、静止和原地震颤等状态,幼鱼的自发运动距离与氯化浓度关系呈现剂量依赖性倒“U”型,这种行为毒性效应与乙醇急性暴露引起的运动效应相似。光照惊恐反射实验中,暴露组幼鱼对突发的光暗变化表现敏感或迟钝。在撤除光源后暗适应减慢或加快。以上结果说明,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对氯化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敏感,并且高通量的幼鱼神经行为学方法在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性评价中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斑马鱼 氯化镉 毒性 神经行为 视频跟踪 幼鱼
  • 简介:以石家庄多年污水灌溉区为对象,通过对污灌土壤的可见一近红外波段光谱信息进行测量和处理,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含量与反射光谱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在研究区土壤中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含量与其原始光谱、倒数对数光谱在多数光谱波段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与连续统去除光谱相关性不显著。逐步回归模型中,倒数对数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均方根误差为0.020,预测精度达到92.71%,说明倒数对数光谱变量模型可有效预测土壤含量,是估算研究区土壤含量较理想的预测模型。

  • 标签: 污水灌溉 高光谱 土壤镉含量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
  • 简介:采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锭中锡含量,研究了基体对锡的干扰及消除方法,优化了氢化物的发生条件,建立了锭中锡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实验证明,原子荧光光谱法对锡的检出限为0.08mg/kg,回收率为99.0%~104.0%,方法准确、可靠,用于日常样品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镉锭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 简介:摘要本文将通过具体实验,采用微波消解结合同位镀汞阳极溶出伏安法,对于茶叶以及紫菜等食品中的铜、铅、进行同时测定,测定实验过程中还对于微波消解以及电解缓冲液、富集电位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根据微波消解-溶出伏安法对于茶叶以及紫菜等食品中铜、铅、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于同类食品的铜、铅、测定结果相比,表明微波消解-溶出伏安法进行食品中铜、铅、的同时测定,不仅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并且测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较好选择性、可靠性等特征,具有突出的实际检测应用价值。

  • 标签: 微波消解-溶出伏安法 食品 同时测定 简便 快速 灵敏度
  • 简介:重金属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铅、、砷、汞等的污染,它们半衰期较长,可通过食物链蓄积。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摄入,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为掌握北京市昌平区食品中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性评价和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重金属 污染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市售大米含量水平,并对广东省居民来源于大米的膳食暴露情况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于2012年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样本量,采样范围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和顺德区,每个地市(区)采集30~50份大米,其中每个地市(区)的采样点包括1个中心城区、2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城区及其下属各1~2个乡镇,每个采样点在市场、超市、商店、专卖店中随机选择2个以上经营单位采集样品;采集的大米样品依据GB/T5009.15—2003《食品中的测定》方法测定含量;采用2002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大米消费量数据,分别计算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对大米的一般消费(P50)和高消费(P97.5)水平下的膳食暴露情况。结果共采集广东省各地区市售大米样本1060份,其含量范围为0.0005~2.1000mg/kg,中位数为0.0780mg/kg,其中48份大米含量超过国家标准(0.2mg/kg),总体超标率为4.5%;大米含量的中位数和超标率在22个地级市(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粤北韶关地区的大米含量最高,其中位数为0.1880mg/kg,超标率为42.0%(21/50);城市和农村的大米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0750和0.0830mg/kg,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大米一般消费水平(每人每月大米消费量为9.68kg)人群,其来自大米的膳食平均暴露量是12.59μg/(kg·bw),为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25μg/(kg·bw)]的0.50倍,但2~7岁年龄组人群大米暴露量则超出PTMI,达到26.07μg/(kg·bw);对大米高消费水平(每人每月大米消费量为17.95kg)而言,其平均膳食暴露量为23.34g/(kg·bw),为PTMI的0.93倍。结论2012年广东省流通市场的市售大米含量总体不高,但有一定比例的超标率(4.5%),个别地区大米超标比较严重。从总体上看,广东省居民来源于大米的摄入水平是

  • 标签: 大米 食品安全
  • 简介:是一种生殖毒物,能够诱导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最新的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参与了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本研究采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探讨其对诱导的睾丸内质网应激与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NAC预处理能明显减轻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糖调节蛋白78(GRP78)是重要的内质网特异性分子伴侣,NAC显著下调诱导的GRP78的表达。翻译起始因子(elF2ct)是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下游的靶分子,而NAC预处理明显降低诱导的elF2ct蛋白的磷酸化。此外,NACre,阻断诱导的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的激活。上述结果提示抗氧化剂NAC减轻诱导的睾丸内质网应激和非折叠蛋白反应。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与C/EBP同源蛋白(CHOP)是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的两个重要分子,NAC几乎完全阻断诱导的JNK蛋白磷酸化与CHOP的表达,提示NAC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保护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

  • 标签: NAC 睾丸 凋亡 内质网应激 非折叠蛋白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中成药中微量,测定了中成药中微量的,实验考察了一些仪器工作条件和实验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作基体改进剂时,有利于有效地分离背景吸收信号和原子吸收信号,提高原子化效率,的分析信号明显增强,加入时有最大吸光度。因此,实验选择作基体改进剂;不加基体改进剂,时开始挥发,的存在可以使的灰化温度提高到,为了消除基体的影响,实验选用为灰化温度;吸光度随着原子化温度的逐渐增大,到时达最大值,再升高温度吸收值基本稳定,实验选择原子化温度为,原子化时间为3;在优化实验下,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计算出方法的检出限为,精密度为;按照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倍的,倍的、,倍的、、,倍的,倍的不干扰的测定;实验方法的回收率为。通过实验表明法测定中成药中微量,其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中成药中的直接测定。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中成药 基体改进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应有之义。广州镉米事件等诸多事件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存在着立法规定模糊、信息公开范围和力度不够、信息可及性差、被保密制度制约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食品安全公信力的建立,也不符合当下食品安全法制的世界趋势。因此,应借助此次食品安全法修订之机,从信息公开理念和具体制度设计两方面着手,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

  • 标签: 食品安全 信息公开 基本理念 具体制度
  • 简介: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了在北京褐潮土中对玉米(品种郑单958)幼苗的毒性效应及其生物富集特性,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口cR—DG旺)技术,探讨了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100mg·k-1)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北京褐潮土中引起玉米幼苗株高下降1/2的效应浓度(EC50)为654.6mg·k-1,引起玉米根部和地上部干质量下降1/2的EC50分别为3236和1102mg·k-1,玉米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干质量)可作为评价重金属生态毒性的适宜终点。玉米幼苗对有一定的吸收累积效应,在玉米幼苗各组织中的浓度分布为根〉茎〉叶,其中根部对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生物富集系数BAF〉1)。污染可引起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高浓度(1000mg·k-1)可导致部分微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表明污染可对植物幼苗、植物根际微生物以及植物一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重要的干扰和威胁。

  • 标签: 土壤 玉米幼苗 根际微生物 生态毒性
  • 简介:利用扫描电镜和交流阻抗法对以滴涂法制备的掺铝的硫化、壳聚糖修饰的玻碳电极进行纳米膜特性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核黄素在其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在多种缓冲溶液中测试,发现在0.05mol/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缓冲溶液时,电化学氧化还原峰形最好,峰电流较大.结果还表明,在修饰电极上的扩散系数D为5.08×10-4cm2/s,反应速率常数k为5.36×10-7mol/(L·s).在实验优化选定的测试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核黄素的浓度在5.00×10-6~4.5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达2.55×10-6mol/L,相对标准偏差(n=10)为4.25%,可用于核黄素含量的测定.

  • 标签: 核黄素 掺铝硫化镉 壳聚糖 修饰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