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性别、年龄、椎间隙及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方法选取颈椎矢状位MRJT2WI成像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或脊髓受压者120例,按照脊髓受压程度分为4组,在颈椎MRJ成像上测量颈脊髓受压比例,椎间盘后凸顶点脊髓矢状径(a)、延髓与桥脑交界处矢状径(M),计算a/M值来评估颈脊髓受压程度;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相应节段椎间隙前后柱高度、椎间隙夹角以及颈椎曲度(Borden’s弧弦距、C2—7Cobb角双线法);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结果①各测量值随着颈脊髓受压加重而逐渐减小,椎间隙前高、椎间隙角度、a/M比值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比值与椎间隙前高呈正相关(R=0.296,P〈0.001);a/M比值与弧弦距呈正相关(R=0.241,P〈0.001);a/M比值与颈脊髓受压比例呈负相关(Ri.0.821,P〈0.001);两种颈椎曲度测量法弧弦距与C2—7Cobb角成正相关(R=0.840,P〈0.001)。③经多元线性回归获得a/M比值的预测方程,其F=I1.307,R=0.434,P〈0.001,其中椎间隙前高、年龄和颈椎曲度(弧弦距)是颈脊髓受压的影响因素。结论a/M比值可作为临床评价脊髓受压程度的标准;通过颈椎x线片的颈椎间隙、颈椎曲度的变化对颈脊髓受压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神经节(BG)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BG-EPVS)与初诊帕金森病及其不同运动亚型[震颤优势型(TD)、姿势不稳和步态障碍型(PIGD)]患者认知和运动纵向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从帕金森进展标志物倡议(PPMI)数据库中筛选131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收集其基线和随访1、2年的数据,通过患者头颅影像学资料,在轴位T2加权像上评估不同脑区的EPVS数量,并根据EPVS程度将其分为BG-EPVS-和BG-EPVS+组。将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MDS-UPDRS)评分分为TD和PIGD组,比较两组的EPVS数量和临床数据,并分析基线时BG-EPVS数量和程度与帕金森病及其不同运动亚型(TD、PIGD)临床结局指标纵向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在所有帕金森病患者中,BG-EPVS与年龄(r=0.32,P<0.01)、Hoehn和Yahr分级(r =0.21,P<0.05)、血清神经丝轻链(r =0.18,P<0.05)和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r =0.20,P<0.05)呈正相关。在基线及第2年时,PIGD组的BG-EPVS数量多于TD组(11.0±4.2比9.0±3.8,t=2.18,P=0.03;16.3±6.7比12.6±4.6,t=2.71,P=0.007;校正后)。在基线时,帕金森病及其运动亚型(TD、PIGD)组患者中较多的BG-EPVS数量与基线运动结局显著相关(β=0.66,P=0.01;β=0.64,P=0.008;β=0.91,P=0.009),与认知结局不相关。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在帕金森病及其运动亚型(TD、PIGD)组患者中,BG-EPVS数量与运动结局随时间变化呈正相关(β=0.51,P=0.008;β=0.59,P=0.025;β=0.80,P=0.038);将帕金森病患者的BG-EPVS分为不同程度后,BG-EPVS中重度与运动结局随时间变化呈正相关(β=3.30,P=0.031)。结论在这项纵向研究中,较高基线BG-EPVS数量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严重程度纵向变化呈正相关,与认知变化不相关,且能够在2年随访期间预测运动功能的下降。
简介: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间隙之美。城市的楼座与楼座、楼群与楼群间,必须要有适当的间隙,错落开,才美观别致。家庭装饰,有审美情趣的人绝不会让它臃肿繁杂,占尽空间,而会使它简约典雅,别有洞天。国画高手着墨时要有一大片"留白",画成后或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或给人留下无限想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RI示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大鼠模型信号强度,探讨示踪剂在感染大鼠脑细胞外间隙扩散变化。材料与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颅内原位接种A型新型隐球菌悬液建立感染模型,20只设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分别于造模后2、3、4周行MRI T2WI扫描,监测模型建立情况,建模成功大鼠纳入病例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大鼠颅内微穿刺注入10 mmol/L浓度的钆喷酸葡胺,于注射前(T0)及注射后15、45、90、120、180、240 min分别采集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1 weighted imaging 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acquisition gradient echo , T1WI 3D MP-RAGE)序列图像,动态观察示踪剂在两组大鼠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 ECS)扩散特点。使用ITK-SNAP软件获取扫描图像最大层面信号强度统计量,以x¯±s表示,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标准差之间差异,取均数及标准差平均值与时间线性关系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观察两组曲线形态及走行趋势,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样本均数差异,推测ECS扩散参数λ改变及其病理生理机制。结果至造模后4周,隐球菌颅内感染模型建立成功率为73.3%。两组大鼠示踪剂注射完成后15 min图像信号强度分布均数及标准差最大,且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示踪扫描各时间段信号强度均数及标准差服从正态分布,T0、T15、T45、T90、T120、T180、T240时刻两组间均值差异P值分别为:0.019、0.048、0.150、0.878、0.845、0.603、0.819,标准差差异P值分别为:0.285、0.017、0.327、0.308、0.891、0.298、0.486。结论MRI T1WI 3D MP-RAGE信号强度参数可以揭示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ECS引流变化,T15时刻信号强度均值及标准差可辨别隐球菌颅内感染ECS改变。
简介:飞机结构装配过程中,组部件各类误差(制造误差、装配变形、协调误差等)互相叠加和传递,导致结构间贴合面之间通常存在装配间隙,本文简要介绍了间隙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结构间隙测量方法研究飞机装配过程中的间隙补偿问题,从而掌握间隙补偿对装配件应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