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肝门阻断(Pringle法)能否提高肝脏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的效果。方法将24只正常家兔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和肝门阻断射频消融组(C组),每组各8只兔。将消融电极垂直刺入肝左外叶的肝实质内1.5cm,展开子针1.0cm。治疗温度90℃,消融时间4分钟。各组距射频消融中心1.0cm,1.5cm及2.0cm范围内放射状取材,行HE染色和NADH细胞活力染色。术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结果A组肝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B组和C组距射频消融中心1.0cm、1.5cm和2.0cm范围内,肝细胞完全凝固坏死的例数分别为8、2、0和8、7、0(P<0.05)。术后各组肝功能有轻度且可逆的损害。结论肝门阻断可有效扩大肝脏消融范围,但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
简介:背景和目的体细胞突变可能使肿瘤细胞具有编码"异己"免疫原性抗原的能力。由此推测,对由于错配修复缺陷所致大量体细胞突变的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滞治疗可能有效。方法我们在41例进展期转移癌患者(有或没有错配修复缺陷)中对pembrolizumab[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进行2期临床研究。患者分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结直肠癌患者组(dMMR)、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结直肠癌患者组(pMMR)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非结直肠癌患者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embrolizumab静脉注射(10mg/kg,每14天重复一次)。观察终点是免疫反应率和20周的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dMMR组的客观反应率和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0%(4/10)和78%(7/9),而结直肠癌pMMR组分别为0%(0/18)和11%(2/18)。截至统计时,dMMR组未达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而pMMR组则分别为2.2和5.0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比0.10,P〈0.001;死亡风险比0.22,P=0.05)。非结直肠癌dMMR组的结果和结直肠癌dMMR组类似,其免疫相关客观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5/7)和67%(4/6)。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显示dMMR肿瘤平均检测到1782个体细胞突变,而pMMR肿瘤仅有73个突变(P=0.007),且体细胞突变高载荷的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相对较长(P=0.02)。结论本研究表明,错配修复状态可以预测免疫检查点阻滞药物pembrolizumab的治疗效果。
简介:PcAnyWhere是一款非常著名的远程控制工具.使用它可以轻松地在本地计算机上控制远程计算机,也可使两地的计算机协同工作,网管可以在主控端与被控端之间互传文件.也可以使用其闸道功能让多台电脑共享一台MODEM或是向网路使用者提供拨入或拨出的功能。由于PcAnyWhere的这些体贴的功能.所以它成为网络管理员的首选,
简介: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阻断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60例HR-HPV阳性(TCT阴性)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阴道补充乳酸杆菌,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对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指标恢复状况及HR-HPV转阴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第4周、疗程结束及治疗第6个月阴道微生态指标恢复状况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6个月阴道微生态指标恢复状况显著优于治疗第4周、疗程结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及治疗第6个月研究组患者HPV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患者补充阴道乳酸杆菌有助于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而阴道微生态环境的恢复对提高HRHPV的转阴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通常被简称为乙肝疾病)是我国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采取措施展开防范控制环节的严重传染性疾病。母婴传播途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在人群传播过程中依赖的主要途径,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测算结果,约占总数40.00-50.00%的HBV病毒慢性携带者,是在母婴传播途径作用之下被感染的。当前历史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在阻断HBV病毒母婴传播途径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针对新生儿实施HBV病毒疫苗免疫联合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物质(HBIG物质)免疫,且也有临床工作人员为处在孕晚期阶段的携带HBV病毒的产妇注射HBIG物质,但是不同类型免疫干预手段实际能够获取的临床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将会围绕新生儿乙肝阻断方法探究,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