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输尿管镜碎石术后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本院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的46例单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组(A组)和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组(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结果2组均一次顺利入镜并完成手术,A组与B组相比,在手术时间[(43.5±11.9)min比(36.9±5.8)min]、医疗费用[(10 694.9±1 152.7)元比(9 536.7±1 065.4)元]、术后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54.2%比22.7%)及术后血尿发生率(91.7%比13.6%)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及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也均未发生输尿管狭窄。结论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单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不必留置输尿管支架管。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罗沙替丁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并与奥美拉唑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ICU预计入住时间不少于5 d、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具有发生应激性黏膜病变(stress related mucosal disease, SRMD)危险因素的成年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罗沙替丁组: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75 mg溶于2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推注,用药间隔12 h)及对照组(奥美拉唑组:注射用奥美拉唑4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滴注30 min,用药间隔12 h)。记录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入组第1天序贯脏器衰竭(SOFA)评分,及研究期间肠内营养及消化道出血情况;用药前、用药开始后每2 h测量胃液pH值,连续测量5 d,计算每24 h内pH均数及pH≥4的百分比;首次用药前及第5天用药结束后送检胃液细菌培养;第1~5天检测胃液及便潜血;记录是否出现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住院时间、ICU及第28天病死率;不良反应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共入选患者91例,试验组46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肠内营养状况、APACHEⅡ评分及第1天SOF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沙替丁醋酸酯能使胃液pH迅速升至≥4.0,并在监测期间持续稳定在pH≥4.0,奥美拉唑能使胃液pH迅速升至≥5.0,并在监测期间持续稳定在pH≥5.0。罗沙替丁治疗组患者在第二个24 h内平均胃液pH≥4.0达82.5%,并稳步上升,在第5天时90%的患者平均胃液pH≥4.0。两组消化道出血情况、ICU及住院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未筛选出SRMD的危险因素。结论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可迅速提高并维持胃液pH值至4.0以上,与奥美拉唑在抑制胃酸分泌、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合并消化道出血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氨甲环酸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入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氨甲环酸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 g氨甲环酸注射液,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10 min;此后再予1 g氨甲环酸,溶于250 ml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8 h。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主要转归指标为治疗后90 d时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0~2分)和死亡。次要转归指标为治疗后24 h血肿体积增大以及治疗后7 d和30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在治疗前和输注氨甲环酸结束后4 h检测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监测各种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150例患者,男性83例(55.3%)。氨甲环酸组73例,对照组7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90 d时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7.5%对40.3%;χ2=4.476,P=0.034),而病死率(0%对1.3%;Fisher精确检验P=1.000)和24 h时发生血肿体积增大的患者比例(6.8%对15.6%;χ2=2.845,P=0.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7 d时[(9.26±3.35)分对(11.68±4.25)分;t=3.859,P<0.001]和30 d时[(5.45±2.52)分对(7.38±3.28)分;t=4.030,P<0.001]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氨甲环酸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基线显著增高[(4.20±0.56)g/L对(3.33±0.60g/L);t=8.997,P<0.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20±0.56)g/L对(3.30±0.55)g/L;t=9.906,P<0.001]。未观察到静脉血栓栓塞、缺血事件和癫痫发作等不良事件。结论氨甲环酸可促进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转归,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肠促胰素类药物与骨折的关系,以期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提供降糖药物的个体化选择。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4个数据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meta分析探讨肠促胰素与骨折的关系。结果与安慰剂或其他降糖药物相比,肠促胰素的使用与骨折风险无关(OR 0.972, 95%CI 0.876~1.079)。亚组分析发现,100 mg/d西格列汀(OR 0.495, 95%CI 0.304~0.806)和1.8 mg/d利拉鲁肽(OR 0.621, 95%CI 0.413~0.933)可以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结论Meta分析显示肠促胰素的使用不会增加骨折事件的发生,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100 mg/d西格列汀和1.8 mg/d利拉鲁肽可能具有骨保护作用。但纳入数据均来源于肠促胰素RCT研究中骨折不良反应的报道,尚需大型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微创给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和传统插管-给药-拔管(intubate surfactant extubate,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胎龄≤32周、需应用PS的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LISA组和INSURE组,对比两组应用呼吸机或鼻导管吸氧的时间、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首次PS治疗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67例,LISA组34例,INSURE组33例,两组患儿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率、吸氧时间、肺出血或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4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室旁白质软化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应用无创呼吸机时间长于INSURE组[(10.5±8.7) d比(7.1±2.6)d], PS反流率高于INSURE组[41.2%(14/34)比18.2%(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和INSURE技术治疗胎龄≤32周RDS早产儿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LISA技术发生PS反流的风险相对较高,撤离呼吸机时间相对较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创面喷洒止血粉对迟发性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榆林市第二医院接受ESD治疗者作为研究对象,计划纳入试验组、对照组各100例,以随机信封方式在ESD手术开始后进行分组,ESD结束后试验组创面予止血粉喷洒,对照组则不予处理。主要观察试验组止血粉喷洒用时、用量及其不良事件,并对比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迟发性出血(术后30 d内)发生率、早期迟发性出血(术后48 h内)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初始纳入200例患者,有1例中途退出、3例转外科手术,最终共有196例纳入数据分析,其中试验组97例、对照组99例,2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均>0.05)。试验组止血粉喷洒时间(68.78±19.75)s,用量(2.51±0.93)g,有1例(1.03%)出现止血粉输送管路堵塞,术后随访30 d未发生止血粉相关不良事件。手术时间试验组为(61.92±11.71)min,对照组为(59.76±11.01)min(t=1.330,P=0.185);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试验组为1.03%(1/97),对照组为8.08%(8/99)(P=0.035);试验组无早期迟发性出血,对照组发生率为6.06%(6/99)(P=0.029);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57±0.85)d,对照组为(4.86±1.37)d(t=1.778,P=0.077)。结论ESD术后创面喷洒止血粉能有效预防迟发性出血的发生,尤其是对早期迟发性出血的预防作用更为显著,但喷洒装置的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做对照。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未用药强迫症患者,采用Excel软件中的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字表形成随机分组序列的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GCBT组(47例)和药物治疗组(47例)。经12周的结构化GCBT治疗和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2组间Y-BOCS、HAMA14和HAMD24平均减分率和减分值的差异。结果(1)2组基线Y-BOCS及HAMA1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1,P=0.779;t=0.795,P=0.429),但GCBT组HAMD24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t=2.316,P<0.05)。2组各有16例患者退出治疗,总脱落率为34%(32/94)。(2)12周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的Y-BOC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Y-BOCS平均减分率[(37.0±27.4)%比(45.5±22.9)%]和平均减分值[(9.0±6.3)分比(11.0±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0.069,P=0.794;F(1,62)=0.001,P=0.975]。GCBT组和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3,P=0.199;χ2=0.088,P=0.767)。(3)GCBT组HAMA14减分率和减分值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362;t=1.082,P=0.286)。(4)GCBT组HAMD24减分率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治疗组HAMD24减分值显著高于GCBT组(t=2.239,P=0.029)。结论GCBT与常规抗强迫药物治疗强迫症患者的强迫和焦虑症状的疗效相当,常规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状的疗效优于GCBT。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 需要层次护理在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 应用 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的患者 92 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6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出血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 需要层次护理 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95.65% VS 80.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需要层次护理 可以显著提高 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 术后自护能力及 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的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将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骨科88例拟定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纳入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排除不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者。经随机余数法分组,其中44例采用ERAS围手术期方案(实验组),44例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方案(对照组)。对其进行临床评价,包括术后24 h血红蛋白及输血比例、住院时间(LOS)、术后并发症、术后24 h、1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两组LOS、血红蛋白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ROM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实验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输血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LOS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ROM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F=9.87,P<0.001;HSS评分F=10.98,P<0.001;ROM F=9.94,P<0.001),均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分组上,术后24 h、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92、3.9855,均为P<0.05),术后24 h、1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SS评分和膝关节RO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S评分t=6.6350、5.7948、3.5763,均为P<0.05;ROM t=7.8032、3.9390、4.7654,均为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5688、0.5180,均为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SS评分和膝关节ROM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SS评分t=0.7687,P>0.05;ROM t=0.9523,P>0.05)。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从手术前到术后12个月VAS评分呈降低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从手术前到术后12个月HSS评分和膝关节ROM呈升高趋势。结论ERAS理念干预下,患者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短期疼痛轻,康复快,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已刊发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及研究特征。方法在万方数据库检索《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自创刊至2019年7月刊发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两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检索文献,根据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RT)声明2010提取、汇总各个文献的报告质量和研究特征(含研究对象类型、招募地点、干预措施、指标评价类别等),分三个时间段(2008—2011年、2012—2015年、2016—2019年)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过检索、筛选最终得到57篇符合要求的文献,CONSORT声明中有13/25个条目全部文献均达标,有8/25个条目部分文献达标,4/25个条目全部文献均不达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时间段描述随机方法(16.7%、47.6%、66.7%)、项目获得基金项目资助(25.0%、33.3%、75.0%)与知情同意(50.0%、76.2%、100.0%)的比例有增长趋势,在三个时间段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三个时间段文献中,研究对象均以慢性病人群为主,占比分别为58.3%、85.7%和66.7%,描述研究病例的筛选过程(41.7%、33.3%、75.0%)以及基线(83.3%、95.2%、100.0%)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病例的筛选过程和基线情况的描述随着时间发展有所改善。结论《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的研究报告质量尚待提高,尤其在随机分配方案隐藏、试验注册等方面。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杂交技术与单纯腹腔镜技术在难复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共6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患者30例,采用杂交技术;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腹腔镜技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因腹腔镜下难以分离还纳,后转为开放手术,淘汰出组,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单侧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发热情况、异物感发生情况分别为(5.00±0.85)d、(10 901.8±830.22)元、5例(16.7%)、2例(6.7%),与对照组(5.00±0.82)d、(11 116.45±813.73)元、6例(20.7%)、2例(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单侧难复性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肿发生情况分别为(57.00±5.81)min、(36.30±4.90)min、(21.00±3.80)ml、1例(3.3%),与对照组(72.90±3.66)min、(65±4.43)min、(56.7±8.69)ml、7例(2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4、-6.698、-6.678、χ2=5.450,P均<0.05)。结论相对于腹腔镜技术,杂交技术治疗难复性腹股沟疝可减少手术时间、气腹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不会增加术后疝复发等并发症的风险和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D和2D辅助功能在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3D组和2D组,每组各30例。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采用McNemar配对χ2检验。结果2组在人口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2D组术中指标比较,包括手术时间(118.20±19.50 vs 123.90±18.20)min、术中出血量(8.00±3.00 vs 8.90±2.60)ml、清扫淋巴结数量(8.20±3.30 vs 8.40±2.90)枚和淋巴结转移率(40.0% vs 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返神经麻痹(0.0% vs 3.3%)、暂时性低钙血症(0.0% vs 3.3%)发生概率3D组要略低于2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指标比较,包括术后住院时间(2.90±0.85 vs 2.87±0.82)d、术后24 h引流量(58.00±19.50 vs 61.50±16.10)ml、疼痛评分(1.30±0.60 vs 1.20±0.60)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8.90±0.70 vs 8.80±0.60)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辅助运用于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切实可行,熟练掌握后可能有益于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疗、化疗和手术不同组合方式的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期头颈部鳞癌生存的影响。方法2002-2012年间222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进入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同步化疗采用顺铂30 mg/m2,单周方案,放疗采用常规技术或调强放疗技术。所有患者在放疗至50 Gy时进行疗中疗效评价,根据疗效决定患者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或继续原方案治疗。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单纯放疗(R组84例)、同步放化疗(R+C组67例)、术前放疗(R+S组34例)、术前同步放化疗(R+C+S组37例)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44%、51%、52%(R+C+S组:R组P=0.047),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48%、49%、61%(R+C组:R组P=0.081,R+C+S组:R组P=0.035),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0%、85%、65%、73%(R+C组:R组P=0.064,R+C组:R+S组P=0.016)。结论综合治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长期生存,联合化疗有提高无远处转移生存趋势。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总生存的最佳综合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