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与非RGERD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消化科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GERD患者86例,其中RGERD组44例,非RGERD组42例,比较2组患者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结果:RGERD组与非RGERD组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分别为(2.6±0.7)和(3.5±0.9)cm,LES静息压分别为(16.3±8.0)和(20.3±8.6)mmHg(1mmHg=0.133kPa),远端波波幅分别为(65.7±30.1)和(80.1±34.9)mmHg,食团内压(IBP)分别为(11.6±4.0)和(13.6±3.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2.235、2.044、2.400,均P〈0.05)。2组LES残余压、蠕动波持续时间、远端收缩积分(DCI)、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收缩延迟(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大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和无效吞咽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ES长度较短、LES静息压偏低、远端波波幅偏低、IBP偏低及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增加是RGERD的主要食管动力障碍,调控这些因素或许可以为RGER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临床特征,以为临床疗护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在 2019年 3月~ 2020年 1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中随机选取 37例为观察组,在同期体检结果显示为非胃食管反流病的老年患者中选取 37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临床病症。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症发生率、食管外病症发生率均显著更高;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又明显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P<0.05)。结论 :在老年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上,除反流性食管炎病症外,还会有部分患者发生明显的食管外病症,且不良心理状况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而,除施行病理治疗外,还需要给予其体贴的心理护理,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诊疗决策。方法纳入2015 年11月至2017 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反酸、烧心及食管外症状就诊的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及心理评分资料,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焦虑量表SAS,Zung氏抑郁量表SDS,完成胃食管反流监测及食管高分辨测压。根据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为RGERD 组及非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NRGERD)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征,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RGER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RGERD 61例(51.3%),NRGERD组58例(48.7%)。RGERD患者体重指数(BMI)、典型症状(反酸)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P<0.05);但不典型症状(胸骨后不适或胸痛)的比例高于NRGERD组(P<0.05)。RGERD患者酸反流事件及近段反流比例显著低于NRGERD组,但病理性非酸反流事件和基线阻抗值较NRGERD组高(P<0.05)。RGERD 患者在食管高分辨测压基本参数及芝加哥分型的食管动力障碍与NRGER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GERD患者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敌对得分显著高于NRGERD组(P值均<0.05),抑郁状态为R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915 (95%CI 1.464~10.466), P=0.007]。结论R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比例更高,病理性非酸反流增多。抑郁状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选择上,使用伏诺拉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搜集,搜集限制为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前来就诊的30例患者。所有患者实施随机等分分组,得到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使用伏诺拉生治疗的观察组。分别在治疗疗效、临床症状积分、食管黏膜愈合情况、安全性及治疗前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方面均存在效果,但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食管黏膜愈合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小于对照组;症状积分及HP观察组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诺拉生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用药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收治的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2例,比较手术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等临床指标。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抗反流黏膜切除术。19例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质子泵抑制剂,9例减少了质子泵抑制剂量。术后6个月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胃食管阀瓣分级评分、DeMes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均明显低于术前[(6.5±2.5)分比(13.4±3.1)分,1(1~2)分比3(1~3)分,14.8(8.2~30)分比34.6(16.2~60.7)分,4.4%(1.3%~7.9%)比8.7%(6.2%~13.9%),均P<0.01]。术后LES压力明显高于术前[(15.5±5.5)mmHg比(9.0±3.2)mmHg,t=0.159,P<0.01]。EMR、ESD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66.9±4.5)min比(29.1±2.0)min,t=13.911,P<0.001],EMR手术住院费用明显低于ESD[(0.90±0.16)万元比(1.99±0.16)万元,t=58.411,P<0.001]。两种手术方式均无出血、穿孔及术后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安全、有效的,采用EMR手术方式更简便易行。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观察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食管蠕动障碍的特点,探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2例RGERD患者,全部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manometry,HRM)和24h食管动态pH阻抗监测,根据HRM结果,将RGERD组患者分为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正常蠕动收缩组。比较各组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反流差异。结果42例典型RGERD症状患者中正常蠕动收缩组11例(26.2%),失蠕动收缩组12例(28.6%),弱蠕动收缩组19例(45.2%)。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患者弱酸反流高于正常组及对照组(97.8±37.6、92.8±36.3vs44.4±31.3、32.3±36.1,P<0.05),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患者混合反流高于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61.2±20.4、52.6±19.7Vs28.2±15.5、21.6±15.1,P<0.05),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之间及正常蠕动收缩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统计无明显差异。结论RGERD患者存在食管动力障碍,食管收缩力差的RGERD患者有更多的反流次数,且以弱酸反流、混合反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