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提高深静脉穿刺置管率,降低化疗药物率,减轻患者痛苦,保障静脉输液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设定目标,通过鱼骨图分析要因,最终确定化疗药物的根本原因,运用PDCA理念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QCC活动后化疗药物率由改善前13.5%下降至改善后4.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降低了静脉化疗药物率,减轻了患者痛苦,确保了输液安全,保证了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 化疗药物 外渗率
  • 简介: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操作技术,静脉输液时药物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当药物时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红肿甚至于皮肤溃疡坏死,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及时观察,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现将静脉输液药物的预防与处理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预防 处理
  • 作者: 瞿春妹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6
  • 机构:上海市浦东医院 上海市  201399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医疗实践中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输送药物、补充体液和维持患者的健康状态。然而,尽管静脉输液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有时患者可能会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药物,即输液药物静脉血管内渗漏到周围组织中。这种情况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关于药物的护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专题报告将深入探讨静脉输液所致药物的护理进展。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技术含量较高的护理技术。也是护理技能操作中最常进行的项目之一,其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而药物是指腐蚀性或非腐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之外的组织中,引起患者局部皮肤发红,肿胀及疼痛的一种现象。 轻者出现渗出区域内皮肤出现红斑,肿胀及皮下硬结,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形成难以痊愈的溃疡。分析输液大厅静脉输液患者发生药物的例数,可以很好的去分析发生药物的原因,寻找对策,更好的去避免药物的发生,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安全
  • 简介:药物静脉外渗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肿瘤患儿使用的药物多为腐蚀性或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儿童又较成人多动,更易发生外渗,可导致局部疼痛、肿胀、组织坏死,严重者可造成功能丧失。据国外文献报道,化疗药物引起损伤的发生率为0.1%~6%,儿童可达11%。所以加强儿童药物静脉外渗的管理,对降低外渗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2005年血液肿瘤科患儿发生静脉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肿瘤 患儿 静脉药物外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多种。一旦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的可产生严重后果。认真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加强预防,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才能避免和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小儿 静脉输液 外渗 原因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静脉输液药物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选取90例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式,比较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输液药物发生率为2.22%,护理满意率77.78%,对照组患儿的静脉输液药物发生率20%,护理满意率为95.5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使患儿顺利完成输液。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小儿静脉输液药物的因素并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小儿静脉输液发生药物的事件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潜在的风险因素。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2013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该组患儿接受针对性护理方法,另选本院2011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该组患儿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措施。对比2组患儿药物事件出现概率。结果引发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因素有年龄、病情、穿刺部位以及护理因素;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发生静脉输液药物事件概率要低很多,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导致小儿静脉输液药物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患儿顺利完成输液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重视。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护理
  • 简介:摘 要:本文阐述了药物伤口的护理,为护理人员规范落实静脉输液、预防并正确处理药物、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处理药物伤口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化疗药物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发生外渗,渗漏到皮下组织中。是肿瘤患者行化疗时的常见并发症,外渗对机体的影响因药物的种类不同,渗出药物量的多少而异。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因化疗药外渗轻者引起红斑、肿胀、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溃疡经久不愈,可深及肌腱及关节。特别是起泡性化疗药,一旦外渗,局部组织坏死迁延不愈,给患者造成很大心理和生理负担。1临床资料自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住化疗患者354例,发生外渗的13例,其中起泡性药物4例,刺激性化疗药外渗7例,发生组织坏死者3例,最严重的1例外渗发生在下肢,经外科处理后2个月痊愈。2外渗现象和局部毒性的分类根据化疗药物后引起局部毒性的差异,可分为起泡性和刺激性两大类。2.1起泡性化疗药是指外渗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常见药物有: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长春地辛氮芥,胺苯丫啶等。2.2刺激性化疗药物是指药物后引起局部肿胀,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顺铂、足叶乙甙、氟尿嘧啶、甲氨碟呤、紫杉醇、环磷酰胺等。3化疗药渗漏的临床表现依据化疗药种类和渗漏量不同而表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分两期。3....

  • 标签: 化疗药物 外渗护理 药物外渗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血液科静脉化疗药物静脉炎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 60例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前后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观察两组药物静脉炎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化疗第 2天,观察组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静脉炎、药物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3.33%、 3.33%、 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00%、 26.67%、 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科静脉化疗患者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降低药物静脉炎及其他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 静脉炎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总结5例小儿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护理经验。提示及时进行外渗的处理,加强皮肤组织观察,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减轻患儿化疗药物性损伤的关键。本组患儿皮肤均已恢复正常出院。

  • 标签: 小儿 化疗药物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物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间进行小儿静脉输液的患儿建立研究,回顾性的对比发生小儿静脉输液药物的资料,总结、讨论小儿静脉输液药物的相关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干预后本科进行小儿静脉输液的药物率出现显著的下降,P<0.05对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针对小儿静脉输液出现药物的原因需要给予正确的措施进行干预,临床输液工作还需更加努力,以保证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的预防及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一例静脉药物患者创面的处理过程,总结对静脉药物的处理关键时间节点和创面处理。结果:患者静脉药物处损伤及创面均顺利愈合。结论:静脉药物重在预防,外渗后需要及时处理,预防软组织的进一步溃烂。溃烂后综合处理可以使创面尽快愈合。

  • 标签: 静脉治疗 静脉药物外渗 换药 综合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静脉输液药物因素,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对策。方法:总结,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进行治疗的22例输液发生静脉输液药物的病例,经过总结分析了解静脉输液药物发生外渗的原因,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应对处理,以更好的保证患者输液达到安全性的要求。结果:全部患者中,只有1例外渗情况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7.62%。结论:在静脉输液药物的预防中,应该从患者、护理人员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应对,总结出外渗药物发生的原因,落实相关的应对措施,从而可以保障患者的输液正常进行,对于身体健康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预防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