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选择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随机分组,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用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疗效;医疗费用;治疗前后NHISS评分、ADL评分以及M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急性脑梗死疗效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急性脑梗死NHISS评分、ADL评分以及MRS评分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P<0.05。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医疗费用低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采取不同剂量用药均对患者病情改善有益,但小剂量使用可减少医疗费用和出血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静脉溶栓组的患者50例,动脉溶栓组的患者50例,将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式的治疗办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实际的治疗效果,准确的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水平,判断脑梗死存在严重性的缺损问题,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是否存在明显的变化,实际指标是否有所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需要得到有效的差异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尿激酶治疗,在动脉溶栓治疗上相比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推广性价值和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38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治疗后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介入溶栓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溶栓效果,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炎性反应,明显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溶栓治疗是脑卒中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从而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善神经功能。然而,溶栓治疗并非无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对溶栓效果的监测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溶栓效果的监测与护理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溶栓效果监测的方法和护理策略。结果:1. 溶栓效果的监测:溶栓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同时,应及时监测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以评估溶栓效果。2. 护理策略:主要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等。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调整溶栓药物剂量、给予抗凝治疗等。结论:溶栓治疗是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合理的溶栓效果监测和护理策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非溶栓治疗与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临床问题。方法随机收集了18例从2007-2010年期间在本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0例行院内溶栓治疗,观察组30例行急诊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其CK-MB、EF值等心功能指标脑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经过积极的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MB水平(12.1±5.4)、EF值(5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CK-MB水平(16.3±5.1)、EF值(60.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溶栓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预后,其中急诊溶栓治疗较院内溶栓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