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管母细胞(hemangioblastoma,HB)是良性肿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9%-2.1%,生长部位以后窝居多,占后窝肿瘤的7.3%。实质血管母细胞较囊少见,约占全部血管母细胞的22.3%。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实质性脑瘤 颅后窝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血管母细胞(HB)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血管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HB由不同成熟阶段的薄壁血管血管网内的间质细胞两种成分构成,发生在幕上的实质型HB是较为少见的类型。本文介绍1例经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颞叶深部实质HB病例,术前进行了肿瘤部分栓塞,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例随访恢复满意。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颞下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10例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脑实质血管网织细胞,回顾分析10例小脑实质血管网织细胞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手术方法,10例病人均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

  • 标签: 实质性血管 小脑实质性 织细胞瘤
  • 简介:1990年至1999年,我科收治血管网织细胞共27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有8例为实质,占同期血管网织细胞的29.6%.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46.8岁.单纯头痛5例,头痛、呕吐3例,视乳头水肿6例,共济失调8例,眼球震颤8例.位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部2例.无一例有家族史.

  • 标签: 小脑 血管网织细胞病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于2014年10月20日清晨醒来时突发左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且伴有疼痛,7天后到医院检查,左眼视野完全缺损,眼底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差,自主体位,检查合作。辅助检查:生长激素基础值11.2μg/L(男性正常值〈2.0μg/L)。尿香草基杏仁酸(VMA)187.9μmol/24h(正常值9.6~49.5μmol/24h)。头颅MRI检查(图1)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右侧颞部头皮软组织肿胀,蝶鞍及双侧筛窦为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充填。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颅内肿瘤 手术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细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收治的2例血管外皮细胞患者及文献检索获取的5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多位于大脑凸面、矢状窦、小脑幕。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71.4%的患者有头晕、头痛症状。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因其易出现复发、转移,术后辅助放疗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同,尤其是肿瘤无法全切的患者,化疗暂时未显示出明显获益。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肿瘤治疗 化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血管细胞影像表现易与脑膜混淆,本文探讨血管细胞(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HPC12例。12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2例HPC的MRI特征:肿瘤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9例,75%),肿瘤呈窄基底附着于硬膜(7例,58-3%),迂曲血管流空影(7例,58-3%),见囊泡状T1低信号和孔高信号(8例,66.7%);DWI呈高信号(8例,66.7%);肿瘤强化呈不均匀明显强化(8例,66.7%)。结论:血管细胞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肿瘤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血管流空信号、DWI呈高信号、明显不均匀强化及肿瘤以窄基底附着于硬膜是诊断HPC重要征象。

  • 标签: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脑膜瘤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血管细胞(M—HPC)的诊断及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8例M—H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例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3-130个月,5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56个月,其中1例出现椎管内转移。结论M—HPC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其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微手术以及术后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与目的:家族血管母细胞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母细胞,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发现率较低。本文探讨家族血管母细胞的临床特点和适宜的外科处置。方法:采用同顾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家族血管母细胞进行临床分析一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血管母细胞8.92%(10/112),家族血管母细胞产生新病灶率(40%)明显高于散发性血管母细胞(3.92%);肿瘤伞切除18枚(其中囊结节肿瘤13枚,实质肿瘤5枚),手术死亡1例,出院9例中5例复发.复发问隔4~127个月.平均42个月一恢复劳动或丁作6例,生活自理2例,仍需他人照料1例。结论:家族血管母细胞较散发性血管母细胞易产生新病灶和复发,预后较差,应终身随访;临床应加强对家族血管母细胞的认识.VHL基因诊断是现今可取的诊断手段,并改变患者及家族成员的处置过程。

  • 标签: 脑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家族性 VHL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56岁男性左侧大脑额部板下占位性病变。MRI表现为左侧大脑额部富血供类圆形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等稍高信号,见流空血管,周围见片状水肿,DWI未见扩散受限呈低信号,ADC图上为高信号。病理诊断为血管母细胞,WHO Ⅰ级。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管外皮(h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3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19例HP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19例患者均施行开颅手术治疗及全脑放射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年~8年,平均随访时间为52.6个月,随访期间共有6例患者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42.7个月,有2例患者出现外转移,其中1例为肝脏,另外1例为肺脏。随访期间共有5例死亡,其中3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还有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临床治疗中,手术切除血管外皮细胞是最佳的治疗手段,术后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颅脑血管外皮细胞瘤(HPC)临床治疗
  • 简介:1病例报告男,27岁,右眼外突胀痛2mo余,无外伤及手术史.心、肺、肝、肾正常.左眼无改变.右眼视力手动/眼前,眼球高度外突,突出度28(105)16mm,眶压+++,眶周有压痛.右眼球各方向运动均明显受限,眼位向外下偏斜.睑球结膜稍充血,水肿.角膜透明,无KP.

  • 标签: 嗅神经母细胞瘤 眼球 眶周 手术史 左眼 压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脏血管母细胞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肾脏血管母细胞患者1例,男,31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周入院。无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CT平扫可见右肾上极占位,大小约4.5cm,密度较肾脏稍低,增强后强化不均,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考虑肾癌可能。行腹腔镜下右肾根治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右肾血管母细胞,免疫组化S—100(+)、NSE(+)、a-inhinbin(+)。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肾血管母细胞是一种良性的肾脏肿瘤,由于术前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术前患者多误诊为肾脏恶性肿瘤如透明细胞癌等。CT虽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该病鉴别与其他恶性肿瘤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病理仍是目前诊断该病唯一可靠手段。

  • 标签: 肾肿瘤 血管母细胞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后窝实血管母细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后窝实血管母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开颅手术前72 h均予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后予伽玛刀治疗。总结术前栓塞和显微手术的技巧,并分析手术疗效。患者入院、出院时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开颅术前肿瘤的栓塞程度>80%者4例,60%~80%者8例,<60%者1例。1例患者栓塞术后行MRI检查可见脑干局部梗死,临床表现为中枢面瘫、吞咽困难加重。1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出血量为(620±35)ml,手术时间为(6.5±1.1)h。13例患者术前的高压症状均于术后明显缓解。术后新发吞咽功能障碍2例,听力减退1例,新发中枢面瘫1例。13例患者出院时的KPS为(85.8±4.9)分,较入院时[(76.6±11.3)分]有明显改善(t=3.969,P=0.002)。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中位随访时间为22.6个月),末次随访的KPS为(88.1±3.6)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65,P=0.062)。仅1例次全切除患者于术后9个月肿瘤增大,再次给予伽玛刀治疗后未进展;其余12例肿瘤均无复发。2例患者发生梗阻脑积水,予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对于后窝实血管母细胞,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甚至可达到分块切除肿瘤,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术前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后窝实血管母细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后窝实血管母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开颅手术前72 h均予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后予伽玛刀治疗。总结术前栓塞和显微手术的技巧,并分析手术疗效。患者入院、出院时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开颅术前肿瘤的栓塞程度>80%者4例,60%~80%者8例,<60%者1例。1例患者栓塞术后行MRI检查可见脑干局部梗死,临床表现为中枢面瘫、吞咽困难加重。1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出血量为(620±35)ml,手术时间为(6.5±1.1)h。13例患者术前的高压症状均于术后明显缓解。术后新发吞咽功能障碍2例,听力减退1例,新发中枢面瘫1例。13例患者出院时的KPS为(85.8±4.9)分,较入院时[(76.6±11.3)分]有明显改善(t=3.969,P=0.002)。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中位随访时间为22.6个月),末次随访的KPS为(88.1±3.6)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65,P=0.062)。仅1例次全切除患者于术后9个月肿瘤增大,再次给予伽玛刀治疗后未进展;其余12例肿瘤均无复发。2例患者发生梗阻脑积水,予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对于后窝实血管母细胞,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甚至可达到分块切除肿瘤,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术前栓塞
  • 简介:目的:在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导下,综合分析新合并的Ⅰ~Ⅲ级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的CT、MRI表现。14例行CT检查,12例加行增强扫描;16例行MRI检查,14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病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5例。结果:6例呈类圆形,10例呈分叶状,6例见蘑菇状结节,5例见坏死囊变;T1WI呈等信号7例、呈低等不均匀信号9例;T2WI呈混杂信号11例、呈等信号5例。12例DWI呈低或等偏低信号,4例呈混杂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部分明显强化13例,轻度强化3例。9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9例见肿瘤与硬膜以窄基底相连,5例见脑膜尾征。6例引起邻近骨骼骨质破坏,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结论: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与脑膜影像表现有相似处,鉴别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通过仔细分析影像征象,可提高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

  • 标签: 脑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诊断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