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与MRI诊断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68例纳入研究,入选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均采用CT与MRI进行诊断,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对比观察CT与MRI的诊断效果。结果垂体瘤诊断中CT与MRI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咽管瘤、动脉瘤、脑膜瘤、胶质瘤中CT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在肿瘤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总体而言,MRI的诊断学评价指标与CT相比更优。

  • 标签: CT MRI 颅内鞍区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记录其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准确率。结果CT和MRI在肿瘤类型的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有3例胶质瘤误诊为垂体腺瘤,2例咽管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7例漏诊;MRI扫描有1例咽管瘤误诊为生殖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漏诊。CT与MRI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检出率为89.71%(61/68),与MRI的98.53%(67/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CT(97.06%vs.88.24%)(P<0.05)。结论CT可显示靶肿瘤的高密度与钙化程度,MRI可提供多方位清晰图像、定位准确、且敏感度高;两者各有优劣,但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颅内鞍区肿瘤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记录其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准确率。结果CT和MRI在肿瘤类型的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有3例胶质瘤误诊为垂体腺瘤,2例咽管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7例漏诊;MRI扫描有1例咽管瘤误诊为生殖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误诊为胶质瘤,1例漏诊。CT与MRI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检出率为89.71%(61/68),与MRI的98.53%(67/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CT(97.06%vs.88.24%)(P<0.05)。结论CT可显示靶肿瘤的高密度与钙化程度,MRI可提供多方位清晰图像、定位准确、且敏感度高;两者各有优劣,但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颅内鞍区肿瘤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单鼻孔经碟镜下手术的方式对患有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4例患有肿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2例。A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单鼻孔经碟镜下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肿瘤清除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治疗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单鼻孔经碟镜下手术的方式对患有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单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 鞍区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1例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诊断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2例诊断为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经相应治疗后,全部患者低钠血症纠正.结论肿瘤手术后易发生低钠血症,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前者主要是补钠和补充血容量,后者却需限水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其诊治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低钠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鞍区肿瘤
  • 简介: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结构复杂,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共治疗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患者11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鞍区肿瘤 手术 电解质紊乱
  • 简介:目的总结肿瘤手术的显微操作技术与经验体会。方法采用翼点、额下、经蝶等手术入路对19例肿瘤病人施行显微手术,其中垂体腺瘤11例,咽管瘤6例,Rathke囊肿2例。结果本组全切12例,近全切2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3例,电解质紊乱4例,神经损伤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9例随访6月~3年,均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MRI复查未见复发。结论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和精巧的显微手术技术,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颅肿瘤 蝶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肿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手术时间≥4h患者感染率大于手术时间<4h的患者,P<0.05;伴有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P<0.05;引流留置时间≥24h患者感染率高于引流留置时间<24h的患者,P<0.05。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及引流留置时间等因素是出现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须得到临床重视,加强预防。

  • 标签: 颅内肿瘤切除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见于器官组织的肿瘤。来源于器官、组织的肿瘤称为原发性脑肿瘤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到,称为继发性肿瘤或转移瘤(如肺癌脑转移、乳腺癌脑转移等)。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压增高(头痛、呕吐或视乳头水肿)。肿瘤在小儿发病率比较高,发病年龄以5~8岁居多。肿瘤的类型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小儿肿瘤的组织类型以胶质瘤最多见,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咽管瘤和室管膜瘤。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肿瘤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压增高、天幕疝和早期的脑干受压等均需紧急处理,应给予甘露醇以获得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对年老患者,注意预防发生急性心衰。

  • 标签: 颅内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对晚期脑肿瘤癌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择南昌大学二附院肿瘤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对照组则接受全面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镇痛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晚期脑肿瘤癌痛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这一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颅内肿瘤 晚期 癌症疼痛 综合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开颅手术 脑出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底及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底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底或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底及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底及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底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底或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底及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肿瘤手术后,出现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38例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分型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发生水钠代谢紊乱总发生率63.3%,分为5种类型,尿崩症10例(26.33%),低钠血症24例(63.16%),脑性耗钠综合症2例(5.26%),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LADH)1例(2.63%),高钠症1例(2.63%),经治疗后37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术中规范操作,避免损伤垂体柄和丘脑下部,注意保护穿支血管;术后注意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并及早采取合理措施对肿瘤术后水钠紊乱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鞍区肿瘤 水钠代谢紊乱 分析 术后 治疗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