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和赵邯郸城是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两大诸侯国的都城,在北方先秦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比战国时期、赵两国最为重要的都城遗址,可以了解两国城市发展的异同,同时有利于从侧面窥探当时燕国和赵国间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加深河北地区两大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燕下都 赵都邯郸城 比较 文化内涵
  • 简介:1984年9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工作站为配合高陌乡东沈村农民用土而对“6”号遗址进行了局部的发掘。“6”号遗址位于都城内南部的东沈村东、中易水北岸,是一处商周时期的生活居住遗址。在发掘的约3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一批遗迹遗物,其中还出土了七座汉墓。现将七座汉墓的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七座汉墓(编号M1—M7)皆土坑竖穴墓,方向在0°到10°之间。墓中填土成五花状,部分夯打。葬具为木质,皆腐烂。从朽木痕迹看,M1、M4和M7为单棺墓,余为一棺一橔墓。椁木紧贴土坑四壁,棺放置在椁中部或偏南,唯M2棺下有两条横放的垫木。七

  • 标签: 汉墓 燕下都 发掘简报 墓葬形制 竖穴墓 文物研究所
  • 简介:本文主要以作者系统收藏的瓦当实物为依据,对瓦当纹饰进行了简要的分类。指出瓦当的半圆形构图,受到燕国先民对孕育万物的天地崇拜观念的制约,并赋予瓦当纹饰具体的思想意识。揭示了纹饰在构图上呈现出的雄浑有力、简练朴实、生动多变、层次丰富等艺术特征。

  • 标签: 燕下都瓦当 半圆构图 艺术特征
  • 简介:考古中,出土有百余件钟磬类明器,为认识燕国宫廷音乐的物化形式提供了珍贵佐证。本文从其器形结构、乐器组合、乐器材质等方面进行辨析,以深入探究燕国音乐的多样性及其多彩风格。

  • 标签: 燕下都 钟磬明器 形态分析 出土意义
  • 简介:》杂志创刊于1985年,1992年停刊,前后共7年,出版45期。它作为一本以作者亲历、亲闻、亲见的记述形式为宗旨的综合性期刊,记录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虽然时隔近20年,至今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和无尽的怀念。

  • 标签: 回忆 综合性期刊 杂志创刊 社会生活 历史文化 停刊
  • 简介:本省易县城东南有故城,城址内外历年有古文物出土。农民耕作及伐土时,往往发现古物。武阳台、练台、北董、高陌、周任、沈村、故安城一带每年出土不少古物。五十年前,在大风大雨之后,铜镞、印玺、古币多暴露地面,妇孺争相采集,售于绘画着古物图象幌子的打锣小贩保定谢洛好等。北京东琉璃厂云松阁李庆和兄弟常年住在这里收购,掉手转卖。清道光、咸丰间曾出土大量明刀(见《古泉汇》);光绪十九年出土齐侯四器,为盛铎所得,转售纽约艺术博物馆。民国三年端阳节,北董薛姓在老姥台东取土,掘得重36斤,长0.65米的铜龙(俗呼“小金牛”),商人争夺,脱落尾部,为姚桂芳攫去,经中高村冯化南介绍,以400元售于保定,转售比利时斯托莱克(A.Stoclet),自是引起外国文化间谍注意。美国毕霞波曾驾驶飞机拍照故都鸟瞰图,拟勾结劣绅在此盗掘,经人民反对而未逞。二十年代,古物保管委员会北京大学马衡教授为了防止外人盗掘,倡议勘察发掘。1930年试掘,颇有收获。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文化单位重加勘察,1961年国务院定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今文物,大部分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一部分藏北大考古学系及易县保管所,是考古学的珍贵材料。我自1929年为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会?

  • 标签: 燕下都 考古系 考古学研究 明刀 古泉 嶂Щ?考古工作
  • 简介:楚纪南城和都作为中国春秋战国之际的重要都城,在楚国和燕国各自的历史进程中均产生了重大作用。20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对两座城池的河道系统遗址进行了大量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现拟从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着手,对楚纪南城和的河道系统规划作对比研究,这不仅可以加深今人对楚国与燕国历史的了解和认识,而且也对促进该时期都城的一般特征的探讨大有裨益。

  • 标签: 楚纪南城 燕下都 河道系统 比较
  • 简介:傅振伦(1906-1999年),字维本,河北新河县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曾在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任教,并在故宫博物院、国民政府“国史馆筹备委员会”、“编译馆”等处任职。还曾任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专门委员。1949年后,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 标签: 傅振伦 筹备委员会 中国历史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考古 北京大学
  • 简介:濮阳老城北街八坊,亦称澶渊明阀坊,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春三月,坊高四丈,宽四丈二尺,青石结构,规模宏大,气势挺拔,巍峨壮观。坊上狮兽,雕刻精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据传坊南北曾立有下马牌碑;凡过往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当朝皇帝到此也要辇“龙行三步”。惜此坊在“文革”中残遭破坏,仅剩坊座,余皆荡然无存。对这一历史名胜,广大群众早有修复之念。今处太平盛世,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装点龙城市容,濮陌县人民政府尊从民意,筹资购石,仿其旧制镌建,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峻工。

  • 标签: 弘扬民族文化 兵部尚书 百废俱兴 县人民政府 石结构 四十五年
  • 简介:瓦当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其纹饰和形制反映了燕国都城建设的发达和文化的繁荣,其最具代表性的饕餮纹饰可从商周青铜器饕餮纹中找到历史渊源,对探讨文化和商周文化的传承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燕下都瓦当 商周 青铜器 纹饰 饕餮纹
  • 简介:朝鲜诗人金昌业的《老稼斋行日记》,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作者随朝鲜使团出使中国为背景,再现了特定历史语境中国社会风貌和宗藩外交制度中朝两国的文化认同与差异。作品以写实笔法描绘出“辽东一山海关—北京”驿路上的中国北方生活图景,其中对外交仪节的记录、风物民俗的观照,以及文化交流的叙述,均透过“他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完成,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深入研究18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了解中朝文化交流实况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18世纪 中国《老稼斋燕行日记》 朝鲜诗人
  • 简介:张次溪先生的《清代梨园史料》是戏曲研究的重要史料,其中大量的观剧诗不再停留于简单的记述或对单一演员的描绘,而是承袭了古典文学的“诗品”传统,是结合古典美学系统中的“品文化”所进行的一番独特考察,所以这些观剧诗还应被视作诗品的流裔与“品文化”的延续。笔者以《清代梨园史料》为依托,集中在评点伶人的观剧诗中,分析其如何建构“以诗品花”的系统,以及这种评点方式在发展与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美学标准,追问这一独特评点样式的渊源及其美学价值。

  • 标签: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观剧诗 以诗品花 伶人评点
  • 简介:<正>四、机制转换的挑战再次造访春,我感叹于春两年来的快速成长,我甚至无法完成重温旧梦的小小愿望,因为,春都再也不是两年前的春了……“观念更新一步,春就前进一步”站在“春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厂牌面前,回味着高凤来对春都发展的总结,我仿佛从字里行间,窥到春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啊,这是一群欲同中国经济发展史一同赶路的人……

  • 标签: 春都 画梦录 春都集团 文化企业 企业文化 股民
  • 简介:要脸谱,先要脸谱化在话剧、电影评论中,经常可以看到“脸谱化”这个贬义词。话剧、电影是不采用脸谱“这一种”表现手段的,塑造人物也是“一步到位”,因此对于“脸谱化”自然也就不抱好感。但是在京剧中,狭义脸谱为净行演员提供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塑造人物的大好机会。这一点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事实上、实践上却

  • 标签: 电影评论 金砂 远逊 创作原则 外国戏剧 木三
  • 简介:长沙号称内地第一娱乐城,不是因为他生产“超女”和“湖南卫视”,很大程度上源于长沙人与生俱来的娱乐精神。性格奔放的长沙人总在不自觉中向外人传递着他们的幸福感,尤其是午夜的长沙又是个不夜城,吃、喝、玩、乐样样齐全,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谓五味杂陈,套用汪涵的话说,“长沙太好玩儿了!”

  • 标签: 娱乐城 长沙 狂欢 夜色 湖南卫视 “超女”
  • 简介:2015年成中考第28是一道很有趣的含参类二次函数问题.通过对此的深度研讨,对解决二次函数一类问题形成了系统的解决方案.这其中不仅涉及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传统路径,还蕴含着构造几何的优雅诗篇,南点、线、形共同演绎了参数的表达天赋.

  • 标签: 第28题 中考 成都 构造 二次函数问题 几何问题
  • 简介:摘要:高加索文本在俄罗斯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十九世纪以来高加索形象随时代发展而变迁,车臣作家萨拉耶夫以其独特的“萨拉耶夫式”评判立场对国家喉舌所宣扬的虚假的“英雄主义神话”发出猛烈抨击,为新时代的高加索形象增添新的视角;同时,弱化政治话语对人物情境的预设,从形象塑造的细节处入手,颠覆人物的刻板印象;最后其创作叙事和人物塑造区别于同时期俄罗斯作家的战争叙事,立足于流散作家的双重身份,论证创伤过程反向发生的可能性与路径。

  • 标签: 萨都拉耶夫 流散性 区域文学
  • 简介:每岁同辛苦,看人似有情。乱飞春得意,幽语夜闻声。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豪家足金弹,不用污雕楹。

  • 标签: 《燕》 阅读 文学 诗歌 李山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