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雷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建成缓解了该县农业主产区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有效地改善了灌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在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治理水土流失、节余水量营造生态林、保护植被、防风固沙、治理荒漠、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及促进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简介:摘 要:作为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造成人员伤亡之频繁、经济损失之大,使得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的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从自然诱发因素与人为诱发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着重分析降水、人类开挖堆载对滑坡的影响,提出合理选址、防水排水、以及加强灾害风险管理等防治措施。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此,2015年颁布的《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和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均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升到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本文结合黄土高原地区农村地域特点及经济状况,分析适合该区域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对策,以及针对磁脉冲矿化生活垃圾处理器原位处置技术的适用性说明,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管棚法是软弱围岩底层隧道施工中常用的超前预支护技术,多用于隧道拱顶的支护。管棚法是将管棚的骨架作用和超前小导管注浆固结作用结合起来,以提高软弱围岩的稳定性,为隧道施工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就黄土高原地区隧道管棚施工的工艺进行阐述,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简介:运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程和1980-2008年黄土高原不同经纬度18个气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气象站点参照腾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8年黄土高原参照腾发量年平均值为874.74~1129.79mm,并随着纬度从北到南和经度从东到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多年间绝大部分研究点的E瓦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4.04~48.25mm/10a,无论包头、横山、绥德、延安、洛川、固原、环县和临汾等地降雨量逐年减少,还是东胜、榆林、民和、靖远、海原和长治等地降雨量逐年增加,可见黄土高原的干旱化正在加剧。黄土高原各气象站点的参照腾发量年内最大值均出现在6、7月;5~8月的ET0占全年的比重为52.9%~59.2%,比重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简介:摘要: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境内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之一,雨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足600mm,蒸发量大,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人畜饮水难以保障;同时,由于降水集中,分布不均,6-9月降雨量占到全年的70% ,与农作物生长发育期严重错位,雨养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供水问题成为该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解决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供水问题,集雨水窖工程被广泛运用。集雨水窖工程利用降水自动蓄水的特点,通过建设集雨面积广、设计合理的集雨水窖,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储存,为当地居民提供可靠的水源。本文通过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集雨水窖工程的技术运用,总结了其在解决供水问题方面的经验和效果,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气候是整个自然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合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和史前文化演变息息相关。文章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从遗址文明程度和聚落时空分布的变化来分析该区域内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的特征,结合全新世各时期气候变化特点,探究黄土高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及其演化扩张的动力,为理解西北地区文明起源的环境机制问题提供有益的探索,进而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