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窑洞是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拱形穴居式住宅。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作为中国“黄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窑洞文化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窑洞景观与其文化是相互作用的。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文化造就了窑洞这一景观,同时窑洞建筑也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窑洞 景观 文化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雷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建成缓解了该县农业主产区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有效地改善了灌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在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治理水土流失、节余水量营造生态林、保护植被、防风固沙、治理荒漠、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及促进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标签: 灌区 节水改造 水量平衡 分析
  • 简介:石油类非点源污染基本特征为污染源分散、污染源作用周期长、暴雨时易于形成高含沙水流以及由此引发的高强度石油类污染.试验结果表明,随土壤石油污染强度的提高,径流量增大,产沙量降低,但水、固两相中的污染物径流污染强度均增大.试验条件下,径流过程释放于水相中的石油类浓度可高达4~7mg/L.

  • 标签: 黄土高原地区 石油 非点源污染 降雨径流 土壤污染
  • 简介:摘要:对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灾害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梳理,论述阳坡滑坡易发的规律和成因,提出整治建议,并对未来黄土高原滑坡灾害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 标签: 黄土高原 阳坡 滑坡易发性 防灾减灾
  • 简介:摘要:阐述陇东黄土高原花椒栽植技术,介绍优质花椒生产关键措施,包括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采后处理等方面,以供广大果农朋友参考。

  • 标签: 花椒 优质生产 关键技术
  • 简介:摘 要:作为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造成人员伤亡之频繁、经济损失之大,使得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的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从自然诱发因素与人为诱发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着重分析降水、人类开挖堆载对滑坡的影响,提出合理选址、防水排水、以及加强灾害风险管理等防治措施。

  • 标签: 黄土滑坡,诱发因素,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此,2015年颁布的《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和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均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升到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本文结合黄土高原地区农村地域特点及经济状况,分析适合该区域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对策,以及针对磁脉冲矿化生活垃圾处理器原位处置技术的适用性说明,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黄土高原地区 农村生活垃圾 处置对策探讨 磁脉冲矿化生活垃圾处理器
  • 简介:摘要:管棚法是软弱围岩底层隧道施工中常用的超前预支护技术,多用于隧道拱顶的支护。管棚法是将管棚的骨架作用和超前小导管注浆固结作用结合起来,以提高软弱围岩的稳定性,为隧道施工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就黄土高原地区隧道管棚施工的工艺进行阐述,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 标签: 黄土高原地区隧道管棚
  • 简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历史上早期农牧业生产区和政治中心,粮食是该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产业.探索其发展规律,分析其障碍因素,寻求其发展潜力,采取"一靠政府,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保护,五靠工作"的战略措施,对同类地区的粮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黄土高原地区 粮食生产潜力 中国 水土流失 水利建设 技术
  • 简介:运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程和1980-2008年黄土高原不同经纬度18个气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气象站点参照腾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8年黄土高原参照腾发量年平均值为874.74~1129.79mm,并随着纬度从北到南和经度从东到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多年间绝大部分研究点的E瓦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4.04~48.25mm/10a,无论包头、横山、绥德、延安、洛川、固原、环县和临汾等地降雨量逐年减少,还是东胜、榆林、民和、靖远、海原和长治等地降雨量逐年增加,可见黄土高原的干旱化正在加剧。黄土高原各气象站点的参照腾发量年内最大值均出现在6、7月;5~8月的ET0占全年的比重为52.9%~59.2%,比重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 标签: 黄土高原 Penman-Monteith模型 潜在腾发量 模拟
  • 简介:摘要: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境内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之一,雨水资源严重短缺,供水问题成为该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解决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供水问题,集雨水窖工程被广泛运用。集雨水窖工程利用降水自动蓄水的特点,通过建设集雨面积广、设计合理的集雨水窖,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储存,为当地居民提供可靠的水源。本文通过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集雨水窖工程的技术运用,总结了其在解决供水问题方面的经验和效果,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陕北黄土高原 集雨水窖工程 技术运用
  • 简介:摘要: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境内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之一,雨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足600mm,蒸发量大,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人畜饮水难以保障;同时,由于降水集中,分布不均,6-9月降雨量占到全年的70% ,与农作物生长发育期严重错位,雨养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供水问题成为该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解决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供水问题,集雨水窖工程被广泛运用。集雨水窖工程利用降水自动蓄水的特点,通过建设集雨面积广、设计合理的集雨水窖,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储存,为当地居民提供可靠的水源。本文通过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集雨水窖工程的技术运用,总结了其在解决供水问题方面的经验和效果,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陕北黄土高原 集雨水窖工程 技术运用
  • 作者: 张慧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6-07
  • 出处:《建筑细部》2020年31期
  • 机构:子洲县水利局流域治理中心 陕西 榆林 719000
  • 简介:摘要: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给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我国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工程,既可以更好的进行水土保持,还是一种对于土地因地制宜的利用方式,并且在拦泥减沙、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淤地坝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建设,但同时在淤地坝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新时期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有效措施展分析。

  • 标签: 黄土高原 淤地坝管理 水土保持
  • 简介:摘要:在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环境下,交通工程项目也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纽带,对其工程质量与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以确保行车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沥青路面进行施工时有比较高的技术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沥青本身的原因,有可能会出现各种病害的问题,导致交通的运行以及安全性受到影响。只有及时发现沥青路面在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解决和处理,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安全保护。

  • 标签: 沥青路面 路面施工 病害问题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一直都是我国重点的建设项目之一,国家有关部门采取较多的措施对其展开了全面的建设工作。但是现有的管理机制以及科研基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已经不能在适应淤地坝大规模建设的新形势了,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质量,那么也就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对策展开相应的处理,如此才能确保建设项目可持续化的发展下去。本文接下来将对此展开详细分析,以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黄土高原 淤地坝 建设问题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控制沟道侵蚀、拦泥淤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减少入黄泥沙、把荒沟变成良田、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粮食产量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修建溢洪道是针对排水不畅或者无法排水的淤地坝,为保证其能安全正常运行而在除险加固中采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为了做好淤地坝除险加固,最大限度的发挥淤地坝的防洪、拦泥蓄水与淤地功能,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本文将重点对淤地坝除险加固中溢洪道调洪计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 标签: 淤地坝 除险加固 调洪计算
  • 简介:摘要: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气候是整个自然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合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和史前文化演变息息相关。文章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从遗址文明程度和聚落时空分布的变化来分析该区域内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的特征,结合全新世各时期气候变化特点,探究黄土高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及其演化扩张的动力,为理解西北地区文明起源的环境机制问题提供有益的探索,进而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全新世  气候  黄土高原  新石器  文化演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