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早期食管癌伴黏膜下层纤维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6月—2018年2月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ESTD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病灶<1/3食管管周,且伴有黏膜下层纤维的早期食管癌病例8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纤维程度分成轻度纤维60例(ESTD 31例、ESD 29例)和重度纤维27例(ESTD 16例、ESD 11例),比较同一纤维程度时两种手术方式的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以及出血、肌层损伤、穿孔、颈部皮下气肿和术后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的早期食管癌患者,ESTD的整块切除率[96.8%(30/31)比82.8%(24/29),P<0.05]和完全切除率[96.8%(30/31)比75.9%(22/29),P<0.05]明显高于ESD,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ESD[6.5%(2/31)比17.2%(5/29),P<0.05],剥离速度、术中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和颈部皮下气肿发生。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的早期食管癌患者,ESTD的剥离速度快于ESD[(12.3±2.8)mm2/min比(7.1±3.2)mm2/min],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相近,术中出血发生率[12.5%(2/16)比54.5%(6/11)]、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18.8%(3/16)比54.5%(6/11)]、穿孔发生率[6.3%(1/16)比27.3%(3/11)]、颈部皮下气肿发生率[6.3%(1/16)比27.3%(3/11)]低于ESD,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术后12个月2例行ESD和1例行ESTD患者局部复发,术后24个月1例行ESTD患者发生异时癌。结论ESTD能安全、有效切除伴有黏膜下层纤维的早期食管癌。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效果方面;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安全性方面。

  • 标签: 内窥镜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黏膜下层纤维化
  • 作者: 周昌群 管晓燕 刘建国 岳超弈 廖成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二组,遵义 563000,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二组,遵义 563000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口腔疾病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遵义 563000,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口腔疾病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遵义 563000,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遵义 563000
  • 简介:摘要口腔黏膜纤维(OSF)可引起患者各种口腔功能障碍,并可恶变为口腔癌。OSF恶变的原因及过程涉及咀嚼槟榔、血管萎缩、组织缺氧、细胞周期改变、衰老、自噬、癌/抑癌基因、微小RNA改变等方面。研究OSF恶变原因及过程对OSF治疗、预防其恶变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口腔肿瘤 恶变
  • 简介:摘要2018年5月—2020年8月,采用内镜下精准肌层剥离术(endoscopic precise muscular dissection,EPMD)对3例伴黏膜下层重度纤维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了治疗。3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标本无破损,标本长径2.0~5.7 cm,纤维直径0.5~0.8 cm,手术时间30~70 min。1例术中穿孔,1例术后发热,无迟发性穿孔及出血发生。2例为治愈性切除,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复发及转移;另一例为非治愈性切除,内科保守治疗,随访期内无复发转移。以上初步结果提示,EPMD可用于早期胃癌伴黏膜下层严重纤维的治疗,但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纤维化 早期胃癌 内镜下精准肌层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口腔黏膜纤维伴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口腔黏膜纤维伴牙周病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10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2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加以使用泼尼松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菌斑指数以及张口度,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口腔黏膜纤维伴牙周病患者加以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所得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康复效果更佳,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伴牙周病 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黏膜纤维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口腔黏膜纤维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及不良反应情况予以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比观察组的93.33%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黏膜纤维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与张口度,减少不良反应出现。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居民咀嚼槟榔及口腔黏膜纤维发病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以社区社区居民15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咀嚼槟榔习惯持续时间及频率,以及口腔粘膜下纤维发生情况,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538例中有有咀嚼槟榔习惯者619例(40.25%),男性偏多443例(71.57%,443/619),女性176例(28.43%,176/619);其中OSF患病者29例(4.68%,29/619),男性20例(68.97%),女性9例(31.03%);OSF者29例经常咀嚼槟榔28例(96.55%);部分OSF临床表现包括张口受到限制、粘膜受到刺激后疼痛等;本次研究中1538例参加咀嚼槟榔相关培训考核成绩平均(74.52±7.33)分,显著低于培训后的(91.74±5.58)分,<0.05;1538例中培训前成绩≥70分者917例(59.62%),显著低于培训后的1233例(80.17%),<0.01。结论对社区居民咀嚼槟榔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经常咀嚼槟榔是诱发OSF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OSF患病者男性偏多,在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助于实施一些防控措施。

  • 标签: 社区居民 咀嚼槟榔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口腔黏膜纤维是一种慢性口腔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的特点,多见于口腔癌前病变,针对其发病因素,目前临床认为与遗传、免疫、饮食习惯、胶原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高压氧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但无法根治,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口腔黏膜纤维受到了临床关注。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此,临床学者认为在口腔黏膜纤维治疗中应用中医药具有一定可行性。本文现针对中医药治疗口腔黏膜纤维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抗纤维治疗对乙肝肝纤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纤维患者;以重组人干扰素γ抗纤维治疗,从中随机选出30例患者为研究组增加盐酸川穹嗪注射液,与另外30例患者组成的参考组就疗效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参考组,P

  • 标签: 乙肝肝纤维化 抗纤维治疗 盐酸川穹嗪 重组人干扰素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囊性纤维(CF)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在亚洲发病率较低,中国尚无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CF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功能受累,基因检测作为一种安全、快速、易行的方法在CF诊断中越来越重要,但目前还未提出中国人群的基因突变谱。多学科联合治疗及基因治疗是现在CF的研究新方向。目前还未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治疗及疾病管理指南。现就我国CF研究现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基因研究与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汗液试验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胰腺纤维是一种以成纤维细胞活化为主、伴有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慢性进展性的病理过程。胰腺纤维改变了胰腺的正常结构,影响了胰腺疾病的预后,然而至今仍无有效缓解胰腺纤维的策略。近年来,纤维进展伴随成纤维细胞的代谢改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代谢为靶点的治疗方案有望成为缓解胰腺纤维的重要措施。本文以糖酵解为切入点,阐明胰腺纤维与糖酵解生物学机制及靶向糖酵解途径抗胰腺纤维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糖酵解 胰腺纤维化 代谢机制 治疗
  • 简介:编辑同志:前不久听说我的一位老战友患了一种奇怪的疾病——肺纤维。请问:肺为什么也会纤维?87462部队张绍明张绍明同志:特发性肺纤维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一种,病因不明。目前间质性肺病的发病率并不很高,大约为万分之七至万分之八,没有男女的差别,多在40岁以后出现。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 病因不明 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进展性纤维性间质性肺疾病(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PF-ILD)是指一大类慢性纤维肺疾病,与IPF类似,表现为肺纤维进行性加重、肺功能下降及患者早期死亡。PF-ILD发病率高,预后差,而临床医生对PF-ILD的认识不足。近年许多临床试验显示出抗纤维药物治疗PF-ILD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 作者: 王可欣 蔡斌 陆沈吉 张玉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海南 57179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埔分院,上海 200011
  • 简介:摘要关节囊纤维是关节损伤/手术后关节挛缩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确定的分子信号序列和细胞应答机制决定纤维形成过程。目前,纤维领域相关研究更多且更深入的集中于肝、肺、肾等内脏器官,涉及TGF-β1/Smads、Wnt/β-catenin、YAP/TAZ等多条信号通路。本文对内脏器官纤维信号通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关节囊纤维、关节挛缩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纤维化 关节挛缩 关节囊 信号通路 内脏器官
  • 简介:摘要肾纤维是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病理学基础。腹膜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腹膜纤维所致的超滤衰竭则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炎症小体是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其激活和随后的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在炎症反应和纤维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小体与CKD患者肾纤维和腹膜透析腹膜纤维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腹膜纤维化 慢性肾脏病 炎症小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肝纤维指标与肝生化指标对乙肝纤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 4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另将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4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两组血清肝纤维指标、肝生化指标,对比两组血清肝纤维指标、肝生化指标水平及血清肝纤维指标与肝生化指标相关系数。结果:研究组疾病不同程度患者血清肝纤维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病情患者 ALT与 AST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而且伴随病情的不断加重,研究组患者 AST/ALT水平也会不断升高;研究组患者血清中 LN、 IV-C水平同肝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但是 PC-Ⅲ水平、 HA水平同肝生化功能指标之间关系为正相关( P< 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血清肝纤维指标与肝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乙肝纤维化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肝生化指标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构建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并用于修复大鼠腹壁缺损,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对比,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SIS)修复大鼠腹壁缺损后的大体效果及局部炎症反应。方法按照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制作SIS材料并修复大鼠腹壁缺损(S组),并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P组)进行对比,于术后3、8周取材,观察并评估2组大体修复效果及修复材料-肌肉交界处局部炎症反应。结果术后3周,SIS材料大体外观类似肌肉筋膜组织,缺损修复区域材料增厚;HE染色可见S组与P组大鼠腹壁缺损的修复区域均伴有炎症细胞浸润,SIS部分降解,部分胶原组织生成。术后8周,SIS材料边缘模糊不清,与周围正常肌肉筋膜组织相融合,缺损修复区域组织增厚明显;S组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SIS进一步降解,大量排列紧密、有序的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术后3周及8周,P组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S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效果显著,局部炎症反应轻微,并能够促进胶原组织增生。

  • 标签: 腹壁 修复 炎症反应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