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围产期护理干预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盆底肌肉锻炼。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短表7(PFIQ-7)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接受延续性盆底肌肉锻炼2个月后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延续性盆底肌肉锻炼可有效提升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瑜伽联合盆底肌训练在盆底功能康复中的运用效果,帮助产后妇女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盆底肌的弹性和灵活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期间该院分娩的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观察组产妇接受产后瑜伽联合盆底肌训练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盆底肌训练,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盆底功能,排尿功能及情绪变化。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后的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盆底功能障碍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评分均较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日排尿次数,参与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后瑜伽联合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盆底功能,缓解排尿异常症状,有利于康复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盆底康复训练对初产妇盆底肌力、产后性功能、盆底肌疲劳度以及盆底功能受损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了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后复查产妇,并且将这100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于实验组的50例患者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家庭盆底康复器盆底肌训练治疗的方法,而对照组的产妇则只进行常规的运动训练,两组患者的康复疗程均为两个月。两个月之后应用PHENIX压力探头检测分别测量对照组与实验组产妇产后三个月的最大肌电压,盆底一类,二类肌肌力和疲劳度、盆底器官的脱垂分类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产妇在干预之后,于产后的三个月时间内,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值一类,二类肌肌力和疲劳度几项指标均显高于干预之前,并且实验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产后产妇来讲,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降低盆底肌疲劳度,减少盆底功能的受损情况,能够有效促进盆底肌功能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盆底肌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肌力、盆底肌疲劳值及性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盆底肌肌力、疲劳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肌力均高于治疗前,疲劳值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盆底肌肌力高于对照组,疲劳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盆底肌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提高其性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肌层的肌电压、阴道及子宫的疲劳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肌层的肌电压、阴道及子宫的疲劳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肌电压,减轻子宫及阴道肌肉的疲劳度,提高患者的盆底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妇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自行提肛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训练,经3个月康复训练后对比两组患者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训练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总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对产妇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肉恢复情况,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产妇患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训练方式。
简介:摘要:对产后妇女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后盆底肌功能改善效果分析。将我院妇保科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的 116例产妇作为本次重点分析对象,根据产后时间将 116例产妇分为产妇 E组与产妇 F组各 58例。对两组产妇同时实施产后康复训练,产妇 E组就采用临床常用的训练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产妇 F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经过 15天的训练后将两组产妇的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两组产妇经过不同的康复训练措施后盆底肌功能都有所改变,但是产妇 F组在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与持续收缩压都有了很好的改善与康复。由此可知,对产妇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了产后盆底肌功能,降低了其它并发症的发病率,盆底康复训练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肌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为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组在常规产后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康复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产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评分、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褥感染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盆底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产褥感染发生率。结论:盆底肌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地改善盆底肌功能,减少产后出血量和产褥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提高产妇的产后康复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协同盆底肌训练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月)展开研究,总例数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施以盆底肌训练,研究组基于此加用盆底康复仪,比较指标。结果:①盆底肌力:研究组较对照组,盆底肌力指标(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指数等)明显改善(P<0.05);②盆底功能:研究组较对照组,下腹不适、排尿异常等发生率获得更低的水平(P<0.05);③性生活质量:研究组较对照组,性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仪协同盆底肌训练于盆底功能恢复中具促进作用,可增强盆底肌力,使其功能恢复,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分娩产妇9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各45,比较两组盆底肌电值、盆底肌张力、临床治疗效果、产妇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率、产后血清PLX水平。结果: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电值更高,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张力更高,P<0.05;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产妇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率,经对比表示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产后血清PLX水平,产后6周、产后12周、产后24周,观察组产妇的血清PLX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给予产妇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可以在改善盆底肌电值与盆底肌张力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盆底肌功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器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产后康复干预,观察组(n=30)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肌力变化、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提高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对于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足月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盆底肌张力评分及尿失禁程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盆底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及腰骶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后倾后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膀胱膨出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能有效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70)和研究组(n=70),参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盆底肌纤维平均肌力、肌电压、持续收缩压均明显升高,持续收缩时间明显延长,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参照组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11.43%、12.86%,研究组分别为1.43%、2.86%,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妇产后恢复中可显著提高盆底肌张力,恢复盆底功能,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康复训练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前来我院生产的产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后子宫脱垂现象,因此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在康复指导结束后对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肌改善中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6周与产后12个月产妇子宫脱垂发生率较低,且经康复指导训练后的生活质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松弛等现象,且对子宫脱垂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对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6年5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62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进行常规康复指导,实验组产妇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并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以及治疗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采取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