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别采用乳化沥青和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材料进行了XRD、SEM表征,以及进行了循环伏安法等测试。使用乳化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复合负极材料为类球状,形貌规整,首次容量为522mAh/g,效率达88.8%,循环10次后平均每周容量衰减1.6mAh/g。使用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负极材料为无规则形状,首次容量为480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7.9%,循环10次后平均每周容量衰减1.9mAh/g。使用乳化沥青为包覆剂整体性能要好于使用固体粉末沥青为包覆剂制备的复合负极材料

  • 标签: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乳化沥青 固体粉末沥青 锂离子电池 包覆
  • 简介:研究了银包覆和银-复合包覆对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TEM等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并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改性处理前后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g/复合负极材料中,Ag纳米微粒以晶体的形式分布在颗粒的表面,一层无定形沥青炭包覆在/Ag复合颗粒的表面,这有利于提高颗粒的结构稳定性。电化学测试表明,与相比,/Ag/炭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阻抗减小,电化学极化减弱,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循环寿命显著提高,第40次循环的比容量保持在390mAhg-1。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包覆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及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化。锂离子电池由于具备高功率密度及能量密度、较长循环寿命、较低自放电率、安全可靠等各项优势特点,故应用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之下,对锂电子的电池产品所需负极材料提出更高要求。故,本文主要探讨离子电池当中纳米负极材料实际研发进展情况。

  • 标签: []纳米硅碳 电池 负极材料 锂离子 研发
  • 简介:摘要:本论文主要讨论了负极材料的合成和修饰方法,并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说明。通过介绍目前常见的制备与改性技术,包括纳米复合复合等。通过对上述方法优缺点的分析和比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做出合理展望,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材料 制备 改性
  • 简介:摘要: 负极材料有着电压平台低、资源丰富、比容量高和环境友好的特点,不过这种材料的导电性较差,并且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体积效应十分明显,会出现电极极化、 SEI 膜重构、材料粉化和库伦效率下降的问题, 复合 可以将二者的优势体现出来,形成更加稳定的负极材料。本文从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现状入手,讨论 复合负极材料 的制备工艺,希望对今后的 复合材料 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结构设计 电化学性能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动汽车和移动电子产品对能量密度的高要求,复合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因其高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潜力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复合负极材料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重要性,同时探讨了当前锂电池性能的现状与挑战,以及复合负极材料性能优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我们还详细介绍了复合负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能特点,锂电池性能模拟与评估技术,复合负极材料性能优化技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为复合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与性能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标签: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 锂电池 性能优化 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
  • 简介:利用PVA碳源包覆、HF酸刻蚀和沥青二次包覆方法制备多孔珊瑚状/复合负极材料,得到沥青含量分别为30%、40%和50%(质量分数)的3种/复合材料样品。采用XRD和SEM分别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二次沥青包覆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二次包覆的沥青含量为40%时,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该样品第二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达到773mA·h/g,经6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然保持在669mA·h/g,其容量损失率仅为0.23%/cycle。因此,调整二次包覆含量可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 标签: 硅/碳复合材料 二次包覆 珊瑚状结构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潜力及其性能提升策略。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高效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关键储能器件,其性能提升尤其是能量密度的增加成为研究热点。复合材料,以其高理论比容量(4200mAh/g)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石墨负极、实现更高能量密度的理想选择。然而,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导电性差及不稳定的SEI膜形成等问题限制了其直接应用。因此,本文综述了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与材料、MXene等复合的策略,以及纳米化、涂层技术和结构设计等性能提升方法,并展望了负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硅基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 简介:利用PVA碳源包覆、HF酸刻蚀和沥青二次包覆方法制备多孔珊瑚状/复合负极材料,得到沥青含量分别为30%、40%和50%(质量分数)的3种/复合材料样品。采用XRD和SEM分别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二次沥青包覆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二次包覆的沥青含量为40%时,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该样品第二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达到773mA·h/g,经6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然保持在669mA·h/g,其容量损失率仅为0.23%/cycle。因此,调整二次包覆含量可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 标签: 硅/碳复合材料 二次包覆 珊瑚状结构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 简介:东芝开发出下一代锂离子充电电池用材料.并在电气化学国际学会“ECS2004JointInternationalMeeting”上发表。锂离子充电电池的负极材料除以往的graphitecarbon外还使用了。通过使用来提高能源密度。

  • 标签: 负极材料 锂离子充电电池 能源密度
  • 简介:摘要:材料是现阶段应用非常常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点表现在拥有相对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不容易和电解液之间发生反应等,是现阶段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材料。然而,材料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相应缺陷,例如其体积效应非常大以及导电性相对较低等,此类特点会对其商业化的应用造成一定限制。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硅基材料 研究与进展
  • 作者: 胡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8
  • 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东,广州,510555)
  • 简介:摘要:对-石墨烯负极材料国内外重点专利和重要申请人进行分析,通过专利检索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指导。

  • 标签: 硅,石墨烯,专利布局
  • 简介:<正>纳米科技是当今世界科技前沿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日前从科技部了解到,我国"863"计划"纳米材料技术专项"实施以来,在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生物医学、纳米能新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型成果。

  • 标签: 纳米化 负极材料 纳米生物 科技前沿 纳米涂料 聚丙烯酸
  • 简介:摘要:C/C复合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方面。但因其热解基体的脆性特征及单一微米尺度碳纤维不能有效增强尖锐薄壁区域逐渐无法满足现在需求。在C/C复合材料中加入纳米材料,能阻碍裂纹扩展、细化基体晶粒、减少内部缺陷,提高断裂韧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材料在C/C复合材料中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增强C/C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 标签: C/C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力学性能
  • 简介:以钛板为集流体,研究了在非对称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中添加不同石墨导电材料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石墨导电材料降低了等效串联电阻,通过抑制析氢添加剂有效抑制了负极H2的析出,使电极活性物质的比容量达到130F/g。

  • 标签: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等效串联电阻 碳负极 比容量
  • 简介:摘要:/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等特点,是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无可取代的超高温结构材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复合材料在高温等苛刻环境下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向/复合材料内部引入纳米材料是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3种纳米材料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引入方法和增韧增强机制。

  • 标签:
  • 简介:采用沉淀-水热法制备Co(OH)2/C复合材料.通过TG-DSC、XRD和显微镜照片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通过循环充放电研究材料的循环性能,分析充放电曲线、微分容量曲线和交流阻抗探讨材料的嵌/脱锂机理.结果表明:Co(OH)2/C复合材料首次可逆比容量达617mAh/g,循环效率为84.4%;20次循环后,Co(OH)2/C复合材料可逆比容量仍有298mAh/g,循环效率为96.4%,容量保持率为48.3%,而Co(OH)2材料分别只有244mAh/g、94.0%和38.0%,石墨可有效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Co(OH)2/C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