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多层螺旋 CT诊断肺部单发结节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80例肺部单发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结节 17例,恶性结节 63例。恶性结节平均直径大于良性结节。对所选取患者进行多层螺旋 CT诊断,对并良性、恶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其内高低密度混杂分布并见点条状异常强化征象, CT强化峰值在静脉期, CT值位于 (72.5±16.3)HU;良性结节结节强化方式多样,无明显规律,但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良性结节内高低密度分界清晰, CT强化峰值在延迟期, CT值位于 (58.7±16.4)HU。结论 多层螺旋 CT平扫及增强能观察结节形态、内部特征、边缘及周围征象。
简介:摘要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是指同一个体肺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肺癌病灶,其诊断难点在于与肺癌肺内转移(metastatic nodules)相鉴别。传统MPLC诊断主要基于组织病理学,如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相继应用于MPLC辅助诊断。关于MPLC治疗的手术方式目前尚无定论,受肿瘤个数、位置以及患者心肺储备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现今MPLC的诊断、分期和治疗策略进行系统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随访中的变化和干预情况,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的生长规律。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随访的肺部磨玻璃结节2 247例,其中男633例,女1 614例,平均年龄49.9岁。分析其随访过程中接受治疗的情况和结节变化情况。结果266例选择手术治疗,1 981例继续随访中。继续随访的患者随访(35.5±21.1)个月,中位随访29(12~165)个月;手术患者随访(19.5±18.5)个月,中位随访13(3~97)个月。手术的266例患者中,19例磨玻璃结节进展,166例磨玻璃结节未进展,81例未知是否进展,在外院手术。结节进展和未进展的患者术后病理和手术方式无显著差异,进展组纯磨玻璃结节的基线最大径明显大于未进展组[(1.3±0.5)cm对(0.9±0.4)cm,P=0.038]。结论磨玻璃结节进展缓慢,进展后再进行手术并不影响手术的方式和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体检人群胸部 CT诊断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5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所接收的 500肺结节患者,对其进行胸部 CT检查,观察所有检查者的肺结节分布特点,并且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检查者通过低 剂量螺旋 CT扫描检查,其中孤立性肺结节占总人数的 51.20%;多发性肺结节占总人数 29.20%;从结果统计得知大部分肺结节分布在肺部上叶和下叶部位。男性和女性之间无差别,主要以单发为主,磨玻璃结节比较多见。同时结节性质的改变占总人数的 20.80%。结论:对体检者进行胸部 CT检查后,其检查肺结节的效果显著,检查几率较高,男性与女性无任何差别,肺结节主要为单发,肺结节性质为磨玻璃形式较为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CT 对肺部单发结节临床诊断价值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于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肺部单发结节 患者 82 例,所有患者均 于手术后 经 病理证实为 肺部单发结节 ; 对患者进行胸部 CT 扫描。 结果: CT 图像中 10.0mm 层厚与 1.25mm 层厚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良性结节的直径显著短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多层螺旋 CT 能够精确诊断出肺部单发结节的具体情况,且误诊率较小,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 PET-CT检查诊断不同直径肺部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 53例肺部结节的临床诊断资料,分析研究 0~ 3.0cm结节的诊断情况,依据结节大小分组,≤ 1cm组 10例, 1.1~ 2.0cm组 21例, 2.1~ 3.0cm组 22例,均接受 PET-CT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检查的 53例患者,确诊良性 23例,病理符合率 92.00%( 23/25),确诊恶性 27例,病理符合率 96.43%( 27/28); PET-CT对不同肺结节的诊断上,准确度 92.1%、特异度 89.5%、灵敏度 94.1%。结论:使用 PET-CT诊断不同直径的肺结节有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叶酸受体(FR)阳性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肺部亚厘米结节(结节最大径≤10mm)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胸部CT检查显示有最大径≤10 mm的肺小结节患者37例,包括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肺腺癌22例、肺良性病变15例。患者术前均留取静脉血,应用新型配体靶向聚合酶链反应(LT-PCR)检测FR+ CTC水平(以自定义的FU/3 ml为单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等肿瘤标志物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指定的CTC值8.70 FU/3 ml为临界值,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肺结节为恶性的危险因素;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以FR+ CTC水平诊断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诊断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对肺部亚厘米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早期肺腺癌患者FR+ CTC表达水平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3.0)FU/3 ml比(7.0±3.7)FU/3 ml,t=-3.327,P=0.001];FR+ CTC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均无相关性(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R+ CTC水平高为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OR=37.333,95% CI 3.994~349.010,P=0.002)。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FR+ CTC诊断肺亚厘米结节性质具有一定的准确性(κ=0.627,P<0.01)。ROC分析显示,FR+ CTC作为诊断肺结节恶性的指标时,其诊断价值优于CEA、NSE、CYFRA21-1三者联合;FR+ CT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95%CI 0.639~0.968),诊断灵敏度为72.7%(95%CI 49.6%~88.4%),特异度为93.3%(95%CI 66.0%~99.7%);将FR+ CTC、CEA、NSE、CYFRA21-1四者联合诊断肺癌时,AUC为0.776(95%CI 0.614~0.938),诊断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73.3%。结论FR+ CTC检测对肺部亚厘米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鉴别诊断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中增强CT与DWI的价值差异。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收的56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肿瘤病人进行研究,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增强CT组和DWI组,。首先对所有病人选择常规增强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辅助其他诊断,然后再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辅助其他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结果:DWI组病人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也优于增强CT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放大重建在肺部小结节结构精准诊断上的价值。方法使用常规胸部CT条件扫描质控模型Catphan500体模,关闭自动辐射剂量调节技术。根据扫描和重建方式不同分为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改变扫描FOV组控制扫描FOV分别为500 mm×500 mm、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改变重建FOV组控制扫描FOV为500 mm×500 mm,分别在扫描FOV为500 mm×500 mm的条件下使用原始数据重建FOV为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的图像,控制其他条件均一致。观察Catphan 500体模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比较两组图像在不同扫描FOV或不同重建FOV下的线对数。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肺部小结节患者35例,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平扫,使用原始数据重建图像,常规重建组的重建FOV为320 mm×320 mm,局部放大重建组的重建FOV为100 mm×100 mm,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质控模型Catphan 500体模扫描时,随着扫描FOV或重建FOV的逐渐缩小,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图像能显示的线对数逐渐增大,且保持一致。常规重建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86±0.50)分,局部放大重建组(4.77±0.35)分,局部放大重建组评分高于常规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63,P<0.05)。结论高分辨CT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能取得与局部放大扫描一致的图像质量,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单纯图像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