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杨卓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7-01说起缺血性血管疾病,大部分人们对该病并不陌生,因为缺血性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成为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然而,关于缺血性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呢?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也可以称其为脑缺血性疾病,是指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常见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的是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24小时内便可完全恢复;(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指的是一种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持续时间一般会超过24小时,但是,一般在3周内便可完全恢复;(3)进展性卒中(PS),脑缺血症状不断进展,病情加重,超过6小时,才会达到高峰,脑内可出现梗死灶,常常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4)完全性卒中(CS),发病后,几分钟至1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高峰,最迟不超过6个小时;(5)边缘区(分水岭区)梗死(WI),在脑梗死中约占10%,多发生在临近血管分布的周边区域;(6)腔隙梗死(LI),是一种由于脑实质中单支终末穿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一般直径在3-20mm范围内,在脑梗死中约占12%-25%。病因分析: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病因较多,病理机制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认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另外,所有可能引起血管壁结构与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该病,如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治疗方案:(1)内科治疗。早期给予抗凝治疗,首次口服2-6mg华法林,2-8mg为维持剂量,至少用药半年,停止发作或者发作次数减少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根据血压水平,积极控制血压,保持收缩压与舒张压在安全范围内;积极治疗血液成分异常的疾病,如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2)外科治疗。颈外动脉狭窄,可行颈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CEA)、血管形成术(或者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人造血管移植术)、颈部动脉旁路术(仅仅适用于治疗颅外动脉完全闭塞病人)、Fogarty导管法(属于替代上述动脉旁路手术不能使用的一种备选方法)。颅内动脉的栓塞狭窄闭塞,可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吻合术、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S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崔海马玉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8-18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8期
  • 机构:国内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药品种较多,我们用云南昆明制药厂生产的一种新药—血塞通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了双盲对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共90例,其中血塞通治疗组50例;低分子右旋糖酐组40例,疗效差异显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急诊针对性护理,对比抢救服务优胜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抢救服务优胜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实施急诊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服务优胜率,改善护理质量评分。

  • 标签: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是一种发病率低、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文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其诊断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临床特点 诊疗
  • 简介:目的:评价DSA对缺血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 简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是普外科较少见的急腹症,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很快导致肠管缺血坏死,病死率高达60%~100%。由于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现阶段缺乏特异性检查方法,极易造成误诊[1]。青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0年8月—2008年8月收治10例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栓塞和血栓形成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确诊的缺血血管疾病患者122例,经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CTA及DSA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确诊后及时进行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神经保护等治疗措施,并根据个体差异分类型分期给予有针对性治疗。结果122例患者经过早期的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治疗结果有效率明显,绝大部分患者能够达到病情稳定,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在临床上如果能够对缺血血管疾病及时诊断并获得适当的早期介入治疗是十分关健和有临床意义的,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因此疾病的造成的致死率和(或)致残率。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缺血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50例缺血血管疾病患者,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并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到我院行健康检查的受检者50例,纳入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率34.00%、内中膜厚度增厚率94.0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2.00%,均显著高于常规组14.00%、74.00%、50.00%,两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血管疾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疾病预后、风险评分提供有效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普及。

  • 标签: 颈部 血管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诊断缺血血管疾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电脑抽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37例疑似缺血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抽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体格检查的健康受检人37例作为对照组(体格检查包含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统计并对比两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PI(搏动指数)。结果观察组共检出颈动脉狭窄25例,检出率为67.56%;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8例,检出率为75.67%;对照组共检出颈动脉狭窄3例,检出率为8.10%,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例,检出率为16.21%,在缺血血管疾病检出率比较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对照组Vmean及PI指标均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缺血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平均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血管疾病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缺血血管疾病患者50例以及健康体检人员50例参与本次研究,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两组研究对象检查结果、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硬化斑块种类与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扩大发生率分别为(19/50)38.0%、(41/50)82.0%、(46/50)92.0%,高于参照组体检者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扩大发生率(4/50)8.0%、(2/50)4.0%、(8/50)16.0%。实验组患者PSV、EDV、VOLUME均小于参照组体检者,同时,实验组患者PI、RI高于参照组体检者。在50例实验组患者中,有41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其中,斑块种类包括脂质斑块10例、钙化斑块9例、纤维型斑块11例、复合型斑块11例。斑块分布包括颈动脉开始位置、颈动脉主干、颈动脉窦。结论:在缺血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可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诊断价值比较高,可反映出患者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硬化斑块种类与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认识其危险因素,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上医治未病、预防为主等观念自古有之,但在基层医院往往被忽视或宣传不够。故本文针对吸烟、酗酒、肥胖、运动减少、情绪应激等危险因素,普及预防知识。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acutemesentericischemia,AM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急诊行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7例(同时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阳性率87.5%,阴性结果2例,再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接受以溶栓为主的非手术治疗,12例行急诊手术。结果非手术治疗的4例症状、体征均消失,肠管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12例手术患者中11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MODS。结论AMI早期诊断意义重大,128层加强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早期溶栓和及时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 栓塞和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缺血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保守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水平、住院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颈动脉血流速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 颈动脉血流速度 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缺血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接收的50例缺血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将研究样本分为对比组与实验组(每组分别25例),对比组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神经介入治疗方法,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术后复发率几方面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展开综合评价。结果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对比组(P<0.05),且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结论实施神经介入治疗缺血血管疾病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介入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