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Ⅲ○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是最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交界部的病理性绝对不应期占据交界部的逸搏周期的全长,致心房的下传兴奋绝无通过乃至除极心室的可能分离。

  • 标签: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内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68例,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各为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急救及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经过及时的急救护理,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对的急救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在2020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收治的40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析对其进行急救过程的护理体会。结果:对参与研究患者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急救措施,可以增加病人的救治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对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病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为医生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完全性房室 传导阻滞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急诊救治与护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6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照救治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急救及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及死亡率。结果:急救护理干预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针对的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患者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87例,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房室传导阻滞45例,设为研究组,未合并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K峰值、CK-MB峰值、BNP峰值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均提示严重病变,其中单支病变6.67%,两支病变37.78%,三支病变55.5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对照组患者的更严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CK峰值、CK-MB峰值、BNP峰值比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高,LVEF更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扩张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DCM的诊断标准(1)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55cm;(2)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和/或左心室缩短速率(FS)<25%;(3)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2.7cm/m2,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LVEDd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即预测值的2倍SD+5%。临床上主要以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依据,X线胸片、心脏同位素、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有助于诊断,核磁共振检查对于一些心脏局限性肥厚的患者具有确诊意义。诊断DCM时需排除高血压、冠心病、酒精心肌、心动过速心肌、系统性疾病、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肺心病和神经肌肉性疾病等。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扩张(dilatedeardiomyopathy,DCM)是一类既有遗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成的复合型心,以左室、右室或双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常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目的讨论扩张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目标阻止基础病因介导的心肌损害,有效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和栓塞,提高DC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8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CAV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CAVB患儿中内科介入封堵术后2例,外科修补术后6例。内科封堵2例患儿于术后第3~5天出理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给予地塞米松和白蛋白等药物治疗1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3天转外科取出封堵器半月后恢复正常,分别随访4年和7年,心功能和心电图正常。外科修补6例患儿均为迟发性CAVB,3例存在心功能不全(其中2例出现频繁阿-斯综合征发作),3例心功能正常;2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起搏模式为右室心尖部心内膜单腔永久性起搏,随访3~5年,左室射血分数〉5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至正常范围;拒绝接受起搏器4例患儿给予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治疗无效,存在心功能不全的l例患儿术后4个月死亡,3例定期临床随访。结论对于室间隔缺损内科介入封堵术后早发性CAVB,在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白蛋白等药物治疗同时,应考虑外科取出封堵器以防复发;外科修补术后迟发性CAVB可定期临床随访,如存在频繁阿一斯综合征发作或心功能不全应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室间隔缺损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窦性心律(窦律)伴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扩张(DCM)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远期效果。方法连续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中心诊断为DCM且同时具有窦律伴CLBBB、QRS时限≥150 ms、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并接受了CRT植入治疗的患者。术后每3~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优化CRT参数以及药物治疗方案,并在随访结束时根据患者对CRT的应答分组。结果入组112例患者,随访(38.2±7.4)个月后,46例(46/112,41.1%)患者表现为CRT超应答,27例(27/112,24.1%)患者表现为CRT无应答。共发生33例心血管事件,21例器械相关并发症。心血管事件的首位原因为心房颤动(17/33,51.5%)。无事件存活患者87例(87/112,77.7%),无事件生存时间为(44.0±1.8)个月。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各有13例和12例患者[(13/27,48.1%)对(12/85,14.1%)P<0.01],分别发生心血管事件19例和14例,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时间分别为(31.0±4.6)个月和(48.1±1.6)个月(P<0.01)。结论在接受CRT伴CLBBB的DCM患者中,无应答率较低,超应答率较高。心血管事件中最常见的为心房颤动,无应答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有应答组。

  • 标签: 心肌病,扩张型 心脏再同步治疗 治疗效果 无应答 远期随访
  • 简介:摘要心脏的包虫囊肿相当少见,约占所有包虫的0.5%~2.0%,其中发生在室间隔的病例更加罕见,仅占心脏包虫囊肿的4.0%。室间隔包虫囊肿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与其他位置的心脏包虫类似,可导致胸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易与其他心脏占位混淆。在个别病例中,室间隔包虫可导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表现为发作晕厥。这一严重并发症十分罕见,很难通过手术切除得到纠正。本文报道1例24岁女性室间隔包虫囊肿所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成功手术转复,强调该罕见情况的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完全传导阻滞的孕妇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后提高患者心率及改善心脏功能,保证孕妇及胎儿生命,保证母婴安全。方法一例患有完全传导阻滞的患者经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精心护理,在饮食、药物及术中防止辐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结果成功安置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心率均控制在60次/分,临床胸闷,头昏症状有所改善。术后观察孕妇及胎儿正常。

  • 标签: 心脏传导阻滞 起搏器 妊娠期 护理
  • 简介:摘要扩张(dilatedcardiomyopathhy,DCM),既往曾称为充血性心肌。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多为散发流行。约20%的DCM患者有心肌家族史。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的内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42例扩张患者,对其进行内科治疗。结果经我院精心治疗后患者均康复出院,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病情长短不一,暂无确切的治疗方法,所以以保护心功能、改善症状来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内科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