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检查对 0~ 6个月龄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 筛查价值。 方法: 纳入行髋关节检测的 0-6 个月高危风险婴儿 58例,均为 2018年 4月至 2020年 4月期间收治,其中 0-4 个月婴儿 42 例采取 高频超声检查, 5-6 个月婴儿 16 例均接受 高频超声、 X 线片检查,分析检出情况。 结果: 58 例经高频超声检查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整体检出率为 43.10% ,男性发病率 24.15% 、女性 18.97% ; 16 例 5-6 个月龄婴儿超声检查 髋关节异常检出率 50% 高于 X 线检查的 检出率 12.5% ,差异明显( P <0.05 )。 结论: 在 0- 6个月龄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 筛查中应用高频超声检出率高,具有操作简单、无损伤、可重复性强等特点,能作为临床早期筛查、诊断的金标准手段,对早期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6月龄婴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血清中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KD患儿7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分为典型组(32例)和不典型组(40例),并选取同期因发热住院治疗非KD患儿为对照组(30例)。典型组患儿男20例,女12例,月龄(2.7±0.2)个月;不典型组患儿男23例,女17例,月龄(2.9±0.1)个月;对照组患儿男17例,女13例,月龄(2.9±0.3)个月。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NT-proBNP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PC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KD患儿使用静注人丙种球蛋白后比较NT-proBNP、IL-6、PCT的变化。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对照组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537.25(392.39,724.95)pg/ml低于典型组1 340.00(924.50,3 050.00)pg/ml和不典型组927.90(585.50,1 499.5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IL-6水平24.90(14.75,33.13)pg/ml低于典型组98.07(83.56,151.15)pg/ml和不典型组72.28(55.35,114.3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PCT水平0.96(0.55,2.13)μg/L与不典型组0.24(0.14,0.50)μg/L、典型组0.40(0.29,0.7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KD患儿NT-proBNP、IL-6水平较治疗前NT-proBNP、IL-6下降[365.10(205.73,736.35)pg/ml比1 168.50(773.95,1 972.25)pg/ml,15.55(5.83,46.32)pg/ml比91.70(69.24,136.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儿PC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7,0.25)μg/L比0.33(0.17,0.58)μg/L](P>0.05)。结论NT-proBNP、IL-6、PCT疾病前期联合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0~6月龄小婴儿KD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对6个月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50例在本院出生的满6个月婴儿的喂养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体格生长优于人工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婴儿患贫血、肺炎、肠炎、营养不良、肥胖症疾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结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其中的免疫物质是婴儿6个月前抵抗疾病的重要因素,母子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0~5月龄婴儿睡眠状况及喂养方式与睡眠状况的关联。方法2019年2月至8月,基于微信公众号采用标准化“简明婴儿睡眠问卷”开展婴儿睡眠时间和睡眠习惯的横断面调查,同时收集母婴基本特征及喂养方式等信息。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喂养方式与睡眠状况的关联。结果共调查到0~5月龄单胎母婴28 444对,来自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婴儿夜晚和白天睡眠时间中位数分别为9 h和6 h,睡眠地点以父母床为主(53.5%,15 221/28 444),仰卧者占46.0%(13 092/28 444),夜醒2次及以上者占84.7%(24 078/28 444),夜醒≥2 h者占58.3%(16 597/28 444),睡眠潜伏期≥1 h者占89.7%(25 523/28 444),喂养时入睡者占比最大(40.2%,11 426/28 444)。纯母乳喂养者7 164例(25.2%),纯奶粉喂养者4 097例(14.4%),混合喂养者17 183例(60.4%)。与纯母乳喂养婴儿相比,纯奶粉喂养婴儿夜晚睡眠时间较短(aβ=-0.14,95%CI:-0.22~-0.06),混合喂养婴儿夜晚睡眠时间较长(aβ=0.08,95%CI:0.02~0.13);纯奶粉喂养婴儿总体睡眠时间倾向少于推荐标准(aOR=1.10,95%CI:1.00~1.21);纯奶粉和混合喂养婴儿睡在独立房间婴儿床可能性更低(aOR=0.50,95%CI:0.44~0.56;aOR=0.35,95%CI:0.32~0.38),纯奶粉喂养婴儿与父母同床睡可能性更低(aOR=0.91,95%CI:0.83~0.99),而混合喂养者与父母同床睡可能性更高(aOR=1.19,95%CI:1.11~1.27);混合喂养婴儿仰卧可能性较高(aOR=1.12,95%CI:1.06~1.18);纯奶粉喂养婴儿夜醒时间达到4 h的可能性较高(aOR=1.12,95%CI:1.01~1.25);P值均<0.05。结论纯母乳喂养是有益于婴儿睡眠时间的最佳喂养方式,但其伴随的睡眠地点、睡眠姿势等睡眠习惯问题应予以重视,以实现婴儿睡眠与喂养的双促进。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儿童保健门诊 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率。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 2019年 1-6月在我中心儿保门诊体检的 6月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孕周、出生体重、性别、喂养情况、辅食添加情况、 6月龄时血常规检查结果等,分析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 429例研究对象中,以 6月龄时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为判定标准,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有 71例,患病率为 16.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婴儿 6月龄的缺铁性贫血与母亲文化,辅食添加早晚、是否早产、出生体重有显著性关联( p﹤0.05),提示这些因素可能和 6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在 6月龄时高发,母亲文化低、辅食添加不及时、早产、出生体重低是 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出生,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加强对低学历母亲的健康教育和育儿知识指导,以降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6个月内儿童常规体检的600名婴儿的母亲,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母乳喂养情况和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结果:在600例婴儿中,进行纯母乳喂养的352例占58.6%,通过单因素分析纯母乳喂养组的母亲文化水平、分娩方式、家庭月收入、产次、母亲患病、婴儿患病、奶水量、认为代奶制品好与非纯母乳喂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