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要点,探讨16多层螺旋CT在肾上腺病变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2例肾上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其中肾上腺增生7例,肾上腺囊肿3例,肾上腺腺瘤8例,嗜铬细胞瘤4例,髓样脂肪瘤1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7例。结论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合理利用螺旋CT对肾上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肾上腺病变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疾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97例患者先进行16螺旋CT平扫检查,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再将两者进行影像学对比、分析和观察、研究。本组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的病例中,头颈部9例、胸部10例、上腹部54例、下腹部10例、肺动脉6例、下肢深静脉8例。结果采用增强扫描技术后,对各类疾病的诊断依据更加充分、可靠,大大地提高影像学诊断信心。本组病例诊断结果汇总如下1、头颈部疾病①垂体瘤2例。②脑膜瘤1例。③腮腺混合瘤1例;2、胸部疾病①肺癌4例。②炎性假瘤3例。③肺结核1例。④肺栓塞1例;3、肝脏疾病①肝囊肿15例。②肝血管瘤9例。③肝癌2例。④肝转移性肿瘤2例。⑤肝脓肿1例;4、肾脏疾病①肾囊肿16例。②肾癌5例。③肾结石2例。④肾错构瘤1例。⑤肾结核1例;5、胆囊疾病①胆结石6例。②胆囊炎2例。③胆囊癌1例。④胆管癌1例;6、胰腺疾病①胰腺癌3例。②胰腺囊肿1例;7、脾脏疾病①脾撕裂伤1例。②脾大1例;8、消化道疾病①胃癌2例。②十二指肠壶腹癌1例。③结肠癌1例;9、盆腔疾病①前列腺癌3例。②前列腺肥大2例。③膀胱癌1例;10、下肢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结论在平扫的基础上再进行增强扫描,在显示病变的形态、数量、边缘、范围、结构特征等方面更加明显、更加清晰,对疾病的性质判断(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影像学资料,进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指导信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HamonM[Radidogy,2007,245(3):720-731]报道,通过Mete分析发现,在诊断冠心病时64螺旋CT16螺旋CT更出色。多螺旋CT(multidetector-rowspiralCT,MDCT)指组成CT的探测器数,数越多,图像分辨率越高,扫描时间越短。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心病 诊断 16排螺旋CT 多排螺旋CT 图像分辨率
  • 简介:摘要目的多中心临床应用对比分析816移动CT的成像质量及性能特点、检查耗时、人工成本及辐射剂量值等。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0年8月至2020年7月应用8移动CT行头部扫描90 059例次,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联合多家医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应用16移动CT行头部扫描10 969例次,分别采集患者头部扫描成像、检查时间、人工成本(人员累计耗时),以及辐射剂量值: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另外随机选择同期60例次64大型CT检测值作为对比。结果(1)成像分析:8移动CT头部扫描90 059例次,其中急诊室82 843例次(91.99%)、ICU 7090例次(7.87%)、手术室126例次(0.14%)。16移动CT头部扫描10 959例次,其中急诊室8601例次(78.41%)、ICU 879例次(8.01%)、手术室31例次(0.28%)、车/船/机载头部扫描1458例次(13.29%)。2组成像质量基本相同,与8移动CT组相比较,16移动CT安装有精密导轨控制扫描和减振器,扫描速度快,运动伪影少,具有平扫+增强、脑血管造影(CTA)和脑灌注成像(CTP)等多种成像功能。(2)扫描时间与辐射剂量:16、8移动CT及64大型CT的扫描时间、人工成本、辐射剂量(CTDIvol、DLP、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移动CT成像质量优良,扫描速度快耗时少、人工成本低、辐射剂量低,具有平扫、增强及CTA、CTP多种成像功能。

  • 标签: 移动CT 移动卒中单元 脑梗死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16移动CT在直升机运载条件下进行头部扫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空军某部服役的健康官兵88人,随机分为飞行组与对照组。飞行组为直升机在空中飞行状态下进行头部扫描,对照组为直升机在着陆状态下进行头部扫描。分析对比2组扫描成像质量、运动伪影、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情况。结果骨窗成像:2组受检者颅骨、眼眶、鼻蝶窦等成像清晰;脑组织窗成像:2组受检者均可清晰显示眼球、视神经、脑干、脑皮质及脑白质等结构,但在颅底部分层面存在运动伪影,其中飞行组88.89%的受检者有较明显的运动伪影,而对照组26.58%的受检者有较轻微的线状运动伪影,2组的运动伪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6,P=0.001)。飞行状态下,移动CT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正常,2组辐射剂量CTDIvol均为36.27 mGy。结论16移动CT在飞行状态下扫描成像稳定,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正常。

  • 标签: 移动CT CT扫描 头部成像 直升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6螺旋CT对颈椎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16螺旋CT检查及临床证实的颈椎病130例,并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1.椎间盘脱出伴部分钙化;2.钩椎及小关节增生肥大;3.椎体后缘骨质增生;4.颈项韧带及前、后纵韧带钙化;5.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后突;6.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横突孔受压变窄。结论16螺旋CT,由于具有大角度倾斜、超薄层扫描及多方位重建等功能,故对颈椎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螺旋CT 16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1年8月间我院17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gIST发生在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3例,十二指肠2例,16螺旋CT检查能够准确的显示所有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结论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16CT检查对GIST的诊断有着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16排螺旋CT 影像学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16螺旋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鉴别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卵巢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根据卵巢病变的CT表现,对12例良性卵巢肿瘤及8例恶性肿瘤做出了准确诊断,1例恶性肿瘤误诊。结论16螺旋CT扫描检查对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临床应用进口8与国产16移动CT的效果。方法:以200例接受移动CT扫描的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按照使用设备不同分为2组,各为100例。B组为进口8,A组为国产16,均接受螺旋扫描三维成像、CT血管造影(CTA)、轴向增强扫描、头部水平位平扫等。比较2组CTDIvol、运行功耗、成像质量及稳定性。结果:2组对比CTDIvol、运行功耗的数据后发现差异明显较大(P

  • 标签: 进口8排 国产16排 移动CT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国产16和进口8移动CT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和廊坊爱德堡医院应用国产16移动CT进行头部扫描的1469例患者(1604例次),以及自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应用进口8移动CT进行头部扫描的15 510例患者(24 994例次)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水平位平扫、轴向增强扫描、CT血管造影(CTA)及螺旋扫描三维成像等检查,对比分析2种CT成像质量、运行功耗、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稳定性。结果(1)成像质量:国产16移动CT水平位平扫可清晰显示眼球、视神经、脑干、脑沟及脑回等低密度组织;2种CT对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及缺血性脑卒中的成像质量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运行功耗:国产16移动CT每小时人均运行功耗为(0.286±0.018) kW·h,显著低于进口8移动CT的(0.485±0.028) kW·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辐射风险:①国产16移动CT水平位平扫CTDIvol为(36.270±0.281) mGy,显著低于进口8移动CT的(82.520±0.441)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国产16移动CT轴向增强扫描的CTDIvol为(36.270±0.335) mGy,显著低于进口8移动CT的(70.728±0.424)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国产16移动CT的CTA成像CTDIvol为(20.600±0.087) mGy,显著低于进口8移动CT的(29.300±0.335)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成像稳定性:国产16移动CT较进口8移动CT负荷小、重心低、稳定性更好。结论在头部扫描应用方面,2种CT的成像质量均完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但国产16移动CT的功耗和辐射剂量显著低于进口8移动CT,成像稳定性明显优于进口8移动CT

  • 标签: 移动CT 运行功耗 剂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临床应用进口8与国产16移动CT的效果。方法:以200例接受移动CT扫描的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按照使用设备不同分为2组,各为100例。对照组为进口8,观察组为国产16,均接受螺旋扫描三维成像、CT血管造影(CTA)、轴向增强扫描、头部水平位平扫等。比较2组CTpol、运行功耗、成像质量及稳定性。结果:2组对比CTpol、运行功耗的数据后发现差异明显较大(P<0.05)。观察组水平位平扫可对低密度组织如脑回、脑沟、脑干、视神经、眼球等清晰显示,2组具有满足诊断标准的成像质量。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稳定性更好、重心低、负荷小等。结论:临床应用进口8与国产16移动CT扫描头部时,均具有满足诊断标准的成像质量,但后者辐射剂量和功耗明显更低,且稳定性更好。

  • 标签: 进口8排 国产16排 移动CT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16移动CT在救护车运载条件下进行头部扫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陆军某部训练基地的志愿者健康官兵95人,随机分为3组:Ⅰ组(77人),救护车在停止行驶状态下进行头部扫描;Ⅱ组(11人),救护车在行驶状态下进行头部扫描;Ⅲ组(7人),设置电磁波干扰环境。分析对比3组受检者在不同状态下,移动CT扫描成像质量、运动伪影、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情况。结果骨窗成像:3组受检者颅骨、眼眶、鼻蝶窦等成像清晰。脑组织窗成像:3组受检者均可清晰显示眼球、视神经、脑干、脑皮质及脑白质等结构,但颅底部分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伪影,其中Ⅰ组16.88%(13/77)受检者有较轻微的线状运动伪影,Ⅱ组81.82%(9/11)受检者有较明显的运动伪影;Ⅲ组14.29%(1/7)受检者有轻微线状运动伪影。经χ2检验,Ⅰ组、Ⅲ组分别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645、7.901,均P<0.05);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P>0.05)。在电磁干扰状态下,移动CT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正常,3组辐射剂量CTDIvol均为36.27 mGy。结论16移动CT在救护车行驶及电磁干扰状态下扫描成像稳定安全,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正常。

  • 标签: 移动CT CT扫描 头部成像 救护车
  • 简介:目的探讨16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LightSpeed16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16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部血管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的SCT征象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26例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是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结论综合分析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HRCT有利于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检出。

  • 标签: 周围型 肺癌 螺旋CT 诊断 征象
  • 简介:目的探讨16螺旋CT在小儿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6例小儿肺结核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DR手段实施诊断,实验组采用16螺旋CT进行诊断,对两组患儿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诊断检出率92%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的检出率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螺旋CT在小儿肺结核的诊断过程中能够显著增加小儿的诊断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小儿肺结核 诊断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方面的诊断价值与相关应用。方法对2009年6月到2011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为急性肠梗阻的45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45例使用16螺旋CT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中,有42例梗阻部位报告正确,准确率为93.3%;CT诊断的病因报告中有37例与手术结果完全相同,其符合率为82.2%,其中有16例粘连性梗阻,6例肠扭转,5例血运性肠梗阻,12例肠道肿瘤,2例肠套叠,1例粪石性梗阻,3例腹股沟疝。结论16螺旋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提供更准确、有力的信息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上。

  • 标签: 螺旋CT 急性肠梗阻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