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时域采样定理、频域采样定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连续傅里叶变换(CFT)之间的关系,推导出DFT的数学表达式.并以实例讨论了DFT近似连续傅里叶变换的误差情况,对如何合理选择抽样点数也给出了详细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11C-2β-甲氧甲酰-3β-(4-氟苯基)托烷(CFT)脑多巴胺转运体(DAT)PET/CT显像的特点,分析其对P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 PET/CT脑显像且经临床确诊的41例原发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34~81岁(57.6± 12.2)岁。根据Hoehn-Yahr(H-Y)分级将PD患者分为早期PD组(19例)和晚期PD组(22例)。同时纳入与PD组患者年龄匹配的8名健康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4名、女性4名,年龄42~72(61.0±9.8)岁。通过勾画感兴趣区(ROI)得到双侧尾状核、壳核及小脑3个层面的11C-CFT摄取值,按相应公式计算双侧尾状核、壳核、新纹状体的11C-CFT摄取值和不对称指数、壳核与尾状核摄取值的比值。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PD患者新纹状体及各亚区DAT分布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1C-CFT PET/CT脑显像中,PD组双侧尾状核放射性分布呈稍降低但尚均匀,双侧壳核放射性分布呈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稀疏缺损。其中,早期PD组患者双侧壳核放射性分布呈不对称性降低或缺损;晚期PD组患者双侧壳核放射性分布呈较对称性稀疏缺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新纹状体11C-CFT摄取值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9±2.75对7.69±2.42 ,t=4.818,P<0.01);PD组不对称指数增高,且在壳核中表现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0.08对0.14±0.09,t=2.184,P<0.05);PD组壳核与尾状核摄取值的比值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0.13对0.74±0.21,t=4.929,P<0.01)。与早期PD组比较,晚期PD组在新纹状体的摄取值降低最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1.77对6.99±2.71,t=2.070,P<0.05),晚期PD组在尾状核、壳核不对称指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6±0.06对0.11±0.08、0.18±0.10对0.11±0.07,t=2.251、2.858,均P<0.05)。PD患者新纹状体11C-CFT摄取值与年龄、起病年龄、H-Y分级均呈负相关(r=-0.444、-0.514、-0.426,均P<0.01),与壳核11C-CFT摄取不对称指数呈正相关(r=0.331 ,P<0.05)。PD患者尾状核11C-CFT摄取值与年龄、起病年龄、H-Y分级均呈负相关(r=-0.537、-0.581、-0.380,均P<0.05),与壳核不对称指数呈正相关(r=0.410,P<0.01);PD患者壳核11C-CFT摄取值与起病年龄、H-Y分级均呈负相关(r=-0.353、-0.453,均P<0.05),与病程、壳核与尾状核摄取值的比值均呈正相关(r=0.322、0.396,均P<0.05)。结论PD患者DAT在11C-CFT PET/CT脑显像上主要表现为双侧尾状核及壳核的放射性分布降低,11C-CFT PET/CT脑DAT显像有助于PD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组织学发生机制。方法总结CFT患者13例资料,通过分析其组织学形态特点与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来进行探讨。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增大的肿块,均为单发性肿块且手术切除后无复发。影像学结果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无包膜肿块(实质内散高密度的钙化灶现象),肿瘤直径范围1cm-15cm,肿瘤切面存在淡黄色斑点形状的钙化灶(有沙粒感)。免疫化学表型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内梭形细胞表达波形蛋白(仅有1例表达CD34),与炎性组织不同的是CFT组织中lgG和lgG4被显著性表达(lgG4+/lgG+>50%),而lgG1和lgG3表达的细胞比较少见。结论CFT患者肿块的病理学特征比较突出,该类肿瘤可能是lgG4硬化性疾病中一种新的独立实体。CFT发病的重要诱因是随炎性病变或者创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1C-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CFT) microPET/CT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程度及帕金森病(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12),通过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右侧纹状体建立PD模型,分别在建立PD模型后1、2、3、4周进行旋转行为测试、11C-CFT microPET/CT显像,计算损伤侧/健侧纹状体11C-CFT摄取比值;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计数双侧黑质致密部中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并计算损伤侧/健侧的比值。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D模型建立后1、2、3、4周,PD模型向健侧旋转的旋转速度依次为(4.55±1.37)、(8.64±1.64)、(9.96±1.83)、(11.67±2.77) r/min,而对照组均未出现任何旋转行为;PD模型组11C-CFT摄取比值与TH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值分别为0.658±0.038、0.580±0.094、0.513±0.042、0.394±0.065与0.698±0.066、0.604±0.062、0.546±0.064、0.315±0.08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997±0.048与0.996±0.054;F值:167.50、169.20,均P<0.05)。11C-CFT摄取比值与旋转行为学结果(旋转速度)、TH阳性神经元比值结果均具有相关性(r值:-0.877、0.897,均P<0.001)。结论PD动物模型中,11C-CFT摄取比值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程度(TH阳性神经元比值)以及PD严重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