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出于对转基因作物中标记基因的安全性考虑,植物转基因育种中标记基因的删除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之一Cre/loxP系统是目前在植物遗传转化中应用较多,较成熟的一个标记基因删除系统。为了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一种可调控的标记基因删除系统,本研究首先从拟南芥中克隆了逆境诱导型的启动子rd29A,同时从质粒pCre上克隆了Cre基因,构建了含有rd29A:Cre:Tnos表达元件的中间载体,将这一表达元件插入到另一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Ksb中,最终构建了含有loxP-Pnos—nptⅡ-Toes—rd29A—Cre-Tnos-loxP的可诱导型删除标记基因nptⅡ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性,探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联合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CIM)的临床应用,为有效防控院内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临床样本的非重复CRE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另随机选取124株美罗培南敏感性降低[最小抑菌浓度(MIC)≥2 μg/mL]的CRE,联合mCIM与eCIM判断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情况。结果 共检出747株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59.97%),分布科室广泛,其中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分别占51.67%和22.09%,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道(57.30%)。CRE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2%、30.6%),对其他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对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类及头孢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90%。随机选取的124株CRE中有110株产碳青霉烯酶,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CRE 91株。结论 CRE感染情况严峻,需加强管理,有效降低院内CRE感染率。eCIM联合mCIM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表型筛选方法。
简介:题目:活性瓷釉涂层钢筋混凝土防护墙抗爆性能研究目的:活性瓷釉涂层能够显著增强钢筋的防腐蚀能力,同时能够明显提升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通过对活性瓷釉涂层钢筋混凝土防护墙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进行试验和数值模拟,为活性瓷釉涂层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创新点:1.对活性瓷釉涂层钢筋混凝土防护墙进行爆炸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试验;2.通过数值模拟,探究活性瓷釉钢纤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爆能力的影响,为结构设计提出建议。方法1.通过对活性瓷釉涂层钢筋防护墙进行爆炸试验(图2),揭示活性瓷釉涂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力破坏特征(图4和5);2.通过数值方法研究活性瓷釉涂层对钢筋混凝土防护墙抗爆性能的影响,揭示在不同钢筋.混凝土粘结强度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的变化规律(图10、13和15);3.在爆炸试验和数值分析基础上,提出活性瓷釉涂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爆设计建议(图16)。结论:1.活性瓷釉涂层能够显著改善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传力性能:在爆炸荷载作用下,涂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程度明显减轻。2.活性瓷釉涂层能够显著改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特性,并显著增强其耗能能力。3.在采用活性瓷釉涂层进行抗爆设计时,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可提高结构的吸能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上尿路结石合并尿细菌培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阳性患者行内镜手术后控制感染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内镜手术治疗的14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尿CRE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7例。平均年龄58.2(34~71)岁。泌尿系B超、CT、KUB检查确诊为上尿路结石。肾结石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结石位于左侧8例,右侧6例;单发结石3例,多发结石4例,鹿角形结石7例。14例术前尿细菌培养CRE均为阳性,其中大肠埃希菌7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阴沟肠杆菌1例。术前共有3例发热患者,均行血细菌培养,其中阴性1例,CRE阳性1例(肺炎克雷伯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阳性1例。术前经验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单药10例,联合用药1例;3例发热患者和1例既往有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发热病史患者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和氨基糖苷类)单药2例,联合用药2例。术前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7.1(1~24)d,至体温正常,血白细胞、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正常,尿常规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后行内镜手术。14例分别行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2组的结石最大径分别为(31.5±10.2)mm和(10.8±2.6)mm。14例共行15次手术,RIRS 4次,PCNL11次,其中1例间隔1周先后行两次PCNL,1例行肾穿刺造瘘术后16 d行PCNL。PCNL均采用F24标准通道,负压超声碎石系统碎石;RIRS均采用外径F13~14的输尿管软镜鞘,采用200μm钬激光光纤碎石。术后2 h内和第1天复查血常规、血生化、PCT和CRP,术后第1~2天复查KUB,术后4周拔除双J管。结果本组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PCNL和RIRS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1.6±25.3)mins和(38.7±13.1)mins。术后经验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单药7例;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单药4例,联合用药4例。术后抗菌药物应用至体温正常,生命体征稳定,血白细胞、PCT和CRP正常,肾造瘘管和尿管拔除。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6.8(2~17)d。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3例,为术后24~48 h内出现,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联合治疗5~11 d,顺利恢复。无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死亡病例。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六水磷酸镁铵8例,均为混合成分;一水草酸钙6例,其中混合成分1例,单一成分5例。结论合并CRE菌尿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在解除梗阻、充分引流的基础上,对于无发热等临床症状、感染指标(血白细胞、PCT、CRP)正常者可先应用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否则需要及时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直至体温正常、感染指标正常、尿常规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后才可进行内镜手术,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并发症,同时减少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与感染病原菌的关系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109例患有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感染部位和感染菌株,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感染菌株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CRE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碳青霉烯类药物、留置中央静脉导管等。结论:对高危因素患者定期开展CRE筛查,对广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尽可能减少CRE感染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与感染病原菌的关系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109例患有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感染部位和感染菌株,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感染菌株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CRE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碳青霉烯类药物、留置中央静脉导管等。结论:对高危因素患者定期开展CRE筛查,对广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尽可能减少CRE感染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病房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传播和感染已成为全球医疗机构的重要挑战。为评估多种防控策略在ICU中的效果,研究采用了综合干预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抗生素管理、患者隔离、筛查检测及医护人员培训。数据来自多个ICU病房,通过前后对比分析CRE感染率和传播率的变化。结果显示,多种防控策略的实施显著降低了ICU中CRE的感染率和传播率。具体而言,干预后CRE感染率降低了25%,传播率降低了20%。此外,研究还发现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是影响CRE防控效果的关键因素,而抗生素管理和筛查检测也对控制感染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多模式防控策略在ICU中对控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传播和感染具有显著效果。这一结果为医疗机构制定和优化ICU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了实证支持,有助于提升整体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3-氨基苯硼酸(APB)联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APB-EDTA 法)用于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产碳青霉烯酶的检测结果。方法 使用APB-EDTA 法测定58株CRE的碳青霉烯酶,并与金标准PCR及DNA测序检测结果的符合率比较。结果 58株CRE用APB-EDTA法均检出碳青霉烯酶,其中,产KPC酶24株(41.4%),产金属酶30株(51.7%),产D类OXA-48型酶2株(3.4%),同时产KPC和金属酶2株(3.4%),其检测结果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APB-EDTA法可以检测肠杆菌目细菌产生的A类碳青霉烯酶、B类金属酶和D类OXA-48型碳青霉烯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便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开展肠杆菌目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的检测,为临床精准抗感染治疗以及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