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房颤患者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19例房颤患者行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以优、良、差为标准,评价各支冠状动脉的图像分布。同时评价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两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结果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组间图像质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43);针对RCA、LAD、LCX,图像质量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91,0.51,0.53)。结论对于房颤患者,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扩大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范围。

  • 标签: 心房颤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灌注成像(DEPI)技术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患者应用双源CT进行肺动脉成像(CTPA)扫描,所得扫描图像经采用LungPBV软件处理得到CTPA、DEPI图像及两种能量成像的融合图像,将CTPA上所示肺动脉内栓子的数量、位置与相应肺叶、段、亚段组织灌注状态相对照。结果共有300个肺叶和肺动脉,1080个段和段动脉纳入分析。其中30个肺叶、103个段内有栓子存在。以肺叶为评价单位,DEPI共检出灌注缺损或稀疏28个,符合率为93.3%;以段为评价单位,DEPI共检出95个段有灌注缺损或降低,符合率为92.2%。当段、亚段PE充盈缺损为完全型时,分别有82.8%、53.3%表现为相应的段或亚段灌注缺损。而当充盈缺损为部分时,DEPI以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损或稀疏。另有3例4个段DEPI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受累血管。结论双源CT双能量灌注成像能敏感地显示肺栓塞所致的灌注缺损或稀疏,可弥补CTPA显示远段栓子的不足,且可同时提供功能和解剖信息,两者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诊断肺栓塞的准确性。

  • 标签: 双源CT 肺灌注扫描 血管造影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病情严重性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3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治疗前、治疗后1d及14d时的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结果治疗后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逐渐减小,Qanadli和Mastora评分在治疗前(分别为平均48.5、45.6分)与治疗后1d(分别为平均43.2、1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后1d与治疗后14d(分别为平均25.0、8.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CT血管成像可以动态的对肺栓塞病情进行观测,进而确定肺栓塞病情的严重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CT肺血管成像 肺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医学CT的逐步改进也是日新月异,其在医学各领域的应用也是日益广泛,西门子四排螺旋CT颌面部全景成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为镶牙、种植牙、齿科矫形提供准确而又直观的各种参数,而且在颌面部外伤及颌面部各种疾病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普通曲面断层成像及传统X光平片相比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正遂步成为颌面部及齿科疾病诊断中最为重要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四排螺旋 齿科全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挫伤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8裂挫伤患者的CT检查表现。结果68例挫伤累及两多叶段,右肺上叶12例、中叶19例、下叶37例,左上叶8例、下叶60例。CT表现磨玻璃样影29例,实变17例,不张12例,肺水肿8例,ARDS2例。结论CT扫描检查是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挫伤的最佳首选方法。

  • 标签: 肺挫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CVST患者行320排头颅CT一站式检查,包括CT平扫、各期增强,然后将动态容积原始数据重建出容积图像,传入Vitreafx工作站,处理获得动脉期、动静脉混合期、静脉期及静脉窦期血管重建图像。结果12例CVST中10例累及多个静脉窦,2例为单个静脉窦受累。CVST直接征象有:CT平扫显示为“高密度三角征”(3例),“带征”(1例),CT增强显示“空三角征”(4例);间接征象有:血栓形成部位邻近脑组织水肿(3例),静脉性脑梗死(4例),静脉性脑出血(5例)。12例CVST中静脉期图像均可见静脉窦不规则狭窄或闭塞,可见特征性的“空槽征”。12例患者的CVST均经3D—DSA证实。结论与传统影像学检测方法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无创伤、时间短和辐射剂量少,对CVS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及血管成像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隔离症7例,均采用GELightspeed16层CT扫描机,行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及VR。结果:7例隔离症患者中,6例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位于右下叶;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异常供血动脉5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4例,不规则形3例;血管重建中7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对诊断隔离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隔离症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淋巴瘤7例,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的单发肿块3例,多发结节3例,多发片状影l例,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周围间质浸润4例,4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增强明显,。结论原发性淋巴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必要时应积极行穿刺病理明确诊断。

  • 标签: 原发性 肺淋巴瘤 CT
  • 简介:目的探讨良恶性肿块的CT征象,分析CT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经病理及临床、影像学随诊证实的肺癌患者87例及同期CT误诊的良性肿瘤43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CT误诊原因。结果87例肺癌中,CT正确诊断46例,误诊41例;误诊和确诊的肺癌在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淋巴结肿大、浅/深分叶征象的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血管集束征和支气管气相征象的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相和胸膜凹陷征分为3个等级,将肺癌出现上述征象0~1个为不典型(等级1),2~3个为较典型(等级2),4~5个为典型(等级3),误诊和确诊肺癌在等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8,P=0.002)。结论导致CT误诊良恶性肿块,既有征象不典型、技术检查不足等原因,也有诊断医师对征象把握不准、经验不足等主观因素。

  • 标签: 肺肿瘤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对46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平扫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扫描图像作多种处理后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总共显示9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32例同时累及两下叶肺动脉及其段动脉,其中对段动脉内栓子显示为50支,亚段动脉栓子显示38支。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速度快、敏感、无创,可靠又安全,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诊断率较高,在肺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近年来,CT设备取得长足发展,能谱CT、双源CT和宽探测器的诞生,引领能谱成像、低剂量高清成像、心脏成像及大范围灌注成像等前沿技术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放射科医师根据临床需要开展了更加广泛的研究,相信伴随研究成果的不断总结和发表,临床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受到同行的关注,也将会丰富影像诊断的手段。

  • 标签: CT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征文 放射科医师 CT设备 双源CT
  • 简介:介绍了X射线CT系统和有关物理基础,综述了理想假设下的CT成像的连续数学模型和离散数学模型,以及相应的图像反演公式(重建算法),并对其基本思想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分类阐述了实际X射线CT系统研制和应用需要研究的若干问题。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成像 数学模型 RADON变换 投影变换 图像重建算法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CT血管成像(CTA)与MR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关于CTA和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研究,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2年4月。采用Metadisc1.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比值比(OR)及95%CI,异质性采用I2检验分析,绘制出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纳入6篇符合标准的文章(均为前瞻性研究),合计3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为0.91(95%CI:0.87~0.94),特异度为0.92(95%CI:0.86~0.96),OR为78.29(95%CI:28.27~216.77),S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3。MRA诊断的敏感度为0.85(95%CI:0.80~0.89),特异度为0.92(95%CI:0.86~0.96),OR为41.94(95%CI:18.50~95.09),S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4。结论CT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高于MRA。但仍需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加以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CT血管造影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撕裂伤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撕裂伤的CT表现,并按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气囊肿型16例,气-液囊肿型24例,高密度血肿型4例,均经过临床确诊。结论撕裂伤的CT分型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肺撕裂伤 外伤性肺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湿(traumaticwetlung,TWL)的CT表现并动态观察其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闭合性胸部外伤创伤性湿肺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全部病例于伤后6h内行急诊CT检查并于首次CT检查后1~3d和4d~21d复查。结果CT表现(1)病变范围两29例(70.7%),单侧13例(31.7%);(2)病变类型间质型9例(22.0%),云雾型14例(34.1%),弥漫实变型13例(31.7%),叶段实变型5例(12.2%);(3)CT复查表现1~3d内病变进展8例(19.5%),包括间质型3例、云雾型3例、弥漫实变型2例。间质型、云雾型、弥漫实变型、叶段实变型完全吸收6例、11例、11例和5例。CT显示各型创伤性湿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范围分别为1~4d、4~10d、5~13d、6~19d,中位时间分别为2.2d、5.1d、7.5d、14.9d,其吸收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可以早期发现、诊断创伤性湿,并有助于临床病程和预后的判断。

  • 标签: 创伤性湿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