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酸内切酶RNaseH-1对使用端粒的替代延长(ALT)机制来延长端粒的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过表达RNaseH-1的ALT骨肉瘤细胞U2OS和端粒酶阳性骨肉瘤细胞143B。对转染后的细胞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γ-H2AX灶点)情况,蛋白印迹法实验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过表达RNaseH-1后U2OS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且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均P<0.05)。U2OS细胞中RNaseH-1的过表达使ATM和Chk2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同源重组相关蛋白RAD51和BRCA1的表达显著降低,并导致细胞中DNA损伤水平显著上升、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强(均P<0.05)。而过表达RNaseH-1不对端粒酶阳性的143B细胞产生抑制效应(P>0.05)。结论过表达RNaseH-1抑制了端粒酶阴性骨肉瘤细胞并增强了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RNaseH-1在ALT细胞中抑制同源重组修复并激活ATM信号通路。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与对应手术根治标本PD-L1 SP142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分析粗针穿刺活检中判断PD-L1 SP142表达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TNBC的患者共72例,比较其粗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根治标本中PD-L1 SP142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粗针穿刺标本PD-L1阳性率为33.3%(24/72);手术根治标本PD-L1阳性率为62.5%(45/72);二者表达的一致率为70.8%(51/72,κ=0.462)。以手术根治标本PD-L1 SP142的表达结果为标准,穿刺标本PD-L1阳性表达的特异度为100%(24/24),同时假阴性率为43.8%(21/48)。其中,PD-L1表达的一致性与穿刺条长度、浸润性癌长度和浸润性癌占比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尽管三阴性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与手术根治标本PD-L1表达的一致性一般,但是穿刺标本阳性检测结果的特异度较高,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功能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n=20)及干预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干预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相关指标及外周血PD-1/PD-L1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D-1及PD-L1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多肽作用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脾多肽作用后对细胞PD-1及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多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化疗后T细胞总数低于化疗前(59.93±3.43比65.28±3.29,t=-4.45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化疗后CD4+T细胞(41.47±3.67比34.69±3.61,t=5.783,P<0.05)及T细胞总数(69.33±3.59比63.25±3.29,t=3.686,P<0.05)高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化疗后外周血PD-1(5.74±0.52比4.81±0.35,t=3.325,P<0.05)/PD-L1(5.14±0.29比4.30±0.21,t=4.453,P<0.05)低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1(11比2,χ2=7.440,P<0.05)及PD-L1(17比4,χ2=10.912,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有关(8比3,χ2=4.713,P<0.05),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11比6,χ2=5.96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多肽干预后,MDA-MB-231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F=5.998,P<0.05),S期比例增高(F=10.375,P<0.05),PD-1(F=32.123,P<0.05)及PD-L1(F=37.550,P<0.05)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多肽可改善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下调患者外周血及细胞株中PD-1/PD-L1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对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N-IDC)与非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TN-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肿瘤医院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195例经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其分为TN-IDC组(44例)和NTN-IDC组(151例),对其图像作超声灰度直方图分析,比较TN-IDC和NTN-IDC组患者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法计算鉴别诊断效能。结果TN-IDC组的方差及第90、99百分位数明显低于NTN-I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的均值、偏度、峰度值及第1、10、50百分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方差在截断值为552.85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78.5%),此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计值(PPV)、阴性预计值(NPV)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5.0%、79.5%、51.6%、91.6%和0.829。第90百分位数在截断值为74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60.0%),此时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AUC分别为68.2%、57.6%、31.9%、86.1%和0.648。第99百分位数在截断值为107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76.9%),此时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AUC分别为75.0%、77.5%、49.3%、91.4%和0.772。结论超声灰度直方图可为TN-IDC与NTN-IDC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方差及第99百分位数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将PR、ER、HER-2均为阴性的48例分为实验组,其他38例分为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复发、生存状况及病理学特征等。结果:实验组48例患者中,23例(47.92%)患者处于绝经期,3例(6.25%)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41例(85.42)患者临床分期为Ⅱ、Ⅲ期,6例(12.50%)患者组织学Ⅲ级,6例(12.50%)患者的肿瘤尺寸超过5cm,27例(56.25%)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2.08%)患者为浸润性小叶癌,15例(31.25%)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对比参照组,两组肿瘤直径及组织学分级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EWSR1基因重排阴性的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中的CIC重排肉瘤(CRS)或BCOR-CCNB3肉瘤(BCS),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病理诊断为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且疑为尤文肉瘤但荧光原位杂交(FISH)未检测到EWSR1基因重排的病例28例,采用FISH检测CIC基因断裂及BCOR基因断裂情况,从中筛选出CRS或BCS,部分BCS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筛选出CRS 5例,BCS 6例,各占EWSR1基因重排阴性的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的17.9%(5/28)和21.4%(6/28),两者总占比为39.3%(11/28)。CRS 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5~65岁。其中4例发生于软组织,1例发生于骨组织。肿瘤细胞稍大,泡状核,核仁明显,呈弥漫片状、分叶状或血管周生长,间质可见纤维间隔,部分黏液变。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99,部分病例表达Fli-1、TLE1、DUX4、WT-1、Calretinin。5例CRS患者随访7~22个月,2例死亡,2例无瘤生存,1例失访。BCS 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8~20岁。其中4例发生于骨组织,2例发生于软组织。肿瘤细胞短梭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排列成实性或束状生长,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间或有细胞稀疏区伴间质黏液变。肿瘤细胞表达TLE1、CCNB3,少部分病例表达CD99、Fli-1。3例经RT-PCR验证为BCOR-CCNB3基因融合。6例BCS患者随访1~68个月,1例死亡,5例无瘤生存。结论39.3%的EWSR1基因重排阴性的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为CRS或BCS肉瘤,分子检测有助于其正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a4C3-PVP纳米片对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于雌性BALB/c小鼠右侧腹皮下注射4T1细胞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按肿瘤体积大小均匀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a4C3-PVP组、单纯照射组、Ta4C3-PVP联合照射组。尾静脉注射20 mg/kg Ta4C3-PVP预处理24 h后给予8 Gy单次肿瘤局部X射线照射,测量移植瘤体积、瘤重,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蛋白表达、DNA双链断裂(DSBs)分子标志物γ-H2AX焦点形成,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系数(EF)及抑瘤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Ta4C3-PVP联合照射组于照射后16 d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t=5.41、9.59,P < 0.05)、降低瘤重(t=2.67、4.40,P < 0.05),其中Ta4C3-PVP联合照射组的EF达1.57,抑瘤率约为64%,明显优于单纯照射组(4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和Ta4C3-PVP联合照射组肿瘤细胞Ki-67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t=5.73、8.02,P < 0.05)、γ-H2AX焦点产额明显增加(t=2.97、9.86,P < 0.05),且Ta4C3-PVP联合照射组较单纯照射组Ki-67表达抑制更显著(t=4.75,P < 0.05)、γ-H2AX焦点产额更多(t=4.42,P < 0.05)。结论Ta4C3-PVP纳米片可通过增加射线诱导的DNA DSBs,增强4T1荷瘤小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平均ADC值(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最小ADC值(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最大ADC值(max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ax)和表观弥散系数差(difference between ratios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DR)的效用,寻找用于鉴别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与非三阴性型乳腺癌(non-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的最佳ADC参数并探索ADC值与肿瘤分子生物学指标Ki-67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45例(共148个病灶)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的MRI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80 (51.4±10.5)岁;其中TNBC 28例(28个病灶),nTNBC 117例(120个病灶)。比较两组间的ADC值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精度。测量实体瘤成分的Ki-67增殖指数,探讨其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TNBC的ADCmean和ADCmin [(0.769±0.117)×10-3 mm2/s、(0.633±0.091)×10-3 mm2/s)显著低于nTNBC [(0.897±0.088)×10-3 mm2/s、(0.712±0.121)×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的ADCDR [(0.692±0.082)×10-3 mm2/s]显著高于nTNBC [(0.468±0.13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的ADCmax [(1.325±0.088)×10-3 mm2/s]高于nTNBC [(1.181±0.112)×10-3 mm2/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DCDR区分两组效果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925,以0.635×10-3 mm2/s为作为两组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6%、93.3%。相关性分析显示:ADCmean (r=-0.321)、ADCmin (r=-0.316)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ADCmax (r=0.249)和ADCDR (r=0.447)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ADC值定量分析在TNBC与nTNBC鉴别中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MRI检查的一种补充的量化分析工具,ADCDR值可能是DWI鉴别两组的最佳单一参数,且ADC值与增殖指数Ki-67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域包含1-反义链1(DCST1-AS1)结合α-烯醇化酶(ENO1)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本体分析寻找DCST1-AS1的潜在靶标;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分析ENO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采用RNA免疫沉淀实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研究DCST1-AS1与ENO1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和侵袭实验研究DCST1-AS1结合ENO1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使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基因本体分析表明DCST1-AS1下拉蛋白ENO1参与肿瘤能量代谢与细胞间黏附等重要生物过程。癌症基因组图谱显示ENO1在乳腺癌亚型中差异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P< 0.01)。干扰DCST1-AS1能显著下调ENO1 mRNA(0.45±0.01,t=11.815,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过表达DCST1-AS1则显著上调ENO1 mRNA(4.15±0.07,t=63.424,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ENO1表达不仅使过表达DCST1-AS1的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受损(小干扰RNA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68±0.10、0.95±0.06、1.58±0.10、1.91±0.15;小干扰RNA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83±0.16、1.60±0.18、2.51±0.17、2.82±0.13,t=3.641,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还抑制了细胞的侵袭(siRNA组,1.00±0.57,siNC组,3.34±0.71,t=4.462,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CST1-AS1通过调控ENO1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增殖和侵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胺氧化酶(MAO)、透明质酸(H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并研究联合检测TGF-β1、MAO、HA、HBV-DNA对HBeAg阴性CHB患者早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于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128例作为试验组,男73例,女55例,年龄(33±14.6)岁;另外选取同期在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3±14.8)岁。根据HBV-DNA水平分成3组,HBV-DNA>106拷贝/L为HBV高复制组,HBV-DNA在103~106拷贝/L为HBV中复制组,HBV-DNA<103拷贝/L为低复制组,然后分别检测高、中、低3个复制组中的TGF-β1、MAO、HA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TGF-β1、MAO、HA、HBV-DNA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HBV-DNA复制组间TGF-β1、MAO、H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TGF-β1、MAO、HA水平均与HBV-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GF-β1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最高(r=0.73)。联合检测TGF-β1、MAO、HA、HBV-DNA的诊断灵敏度为89.1%,特异度为72.7%,阳性预测值为76.5%,阴性预测值为87.0%,约登指数为0.62,其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比单独检测高,特异度低于单项检测。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中TGF-β1、MAO、HA水平与HBV-DNA载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4项指标提高了HBeAg阴性CHB患者早期肝损害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医生对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并为病情监测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MYC和PD-L1基因和蛋白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ALK-AL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2003年1月至2017年1月ALK-ALCL患者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MYC和PD-L1基因异常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YC和PD-L1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C-MYC和PD-L1基因及蛋白异常的关系以及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37例ALK-ALCL肿瘤组织中,C-MYC蛋白阳性率为45.9%(17/37),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是37.8%(14/37),C-MYC和PD-L1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990,P=0.014)。C-MYC和PD-L1蛋白表达率均随ALK-ALCL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在国际预后指数(IPI)高危组中表达率高于低危组(P<0.05)。FISH检测结果:37例ALK-ALC肿瘤组织中,检测到C-MYC基因多拷贝9例(24.3%),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C-MYC基因断裂;检测到PD-L1基因扩增2例(5.4%)。37例ALK-ALCL患者中,C-MYC蛋白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蛋白和PD-L1蛋白表达与ALK-ALCL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以及总生存率相关,可作为判断ALK-ALCL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的指标;ALK-ALCL中PD-L1的表达可能受C-MYC基因的调控,可能为设计针对部分ALK-ALCL患者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的组合治疗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微创旋切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触诊阴性乳腺肿瘤患者;共60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2020年10月,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30例)和实验组(应用微创旋切术,30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皮肤瘀斑以及局部血肿等)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等)以及患者总满意度。结果: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旋切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