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B.1.617.2)引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0月17日至11月25日甘肃省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暴露场所、发现方式、感染来源等。采用Excel 2016、SPSS 22、ArcGIS 1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11月25日,甘肃省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46例,疫情波及5个市10个县(区),流行过程可分为输入病例期、输入-本地病例期和本地病例期3个阶段。年龄分布为1~87岁,其中18~59岁占59.59%(87/146)。男女性别比为1∶1.12(69/77);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17.12%,25/146)、离退人员(15.75%,23/146)、学生(13.70%,20/146)、家务及待业人员(12.33%,18/146)为主。3个阶段中,18~59岁年龄段病例比例分别为44.44%、54.41%、70.00%,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3.24,P<0.001)。3个阶段中,潜伏期有所缩短;重型/危重型病例比例分别占33.33%(6/18)、19.12%(13/68)、3.33%(2/60),呈下降趋势;社区筛查(25.34%,37/146)和密切接触者(密接)排查是发现病例的主要方式,密接排查在3个阶段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00%(9/18)、66.18%(45/68)和86.67%(52/60);疫情具有明显的密闭场所聚集性,暴露方式以共同生活(24.66%)、同工/学习(11.64%)、同乘交通工具(9.59%)和共同就餐(9.59%)为主。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新冠病毒Delta变异引起、由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流行疫情,主要通过旅游、同乘交通工具、聚餐、居家接触等进行传播。疫情流行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病例表现临床症状不明显和潜伏期缩短的特点,感染以≥18岁人群为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企业员工对“德尔塔”(Delta)新冠病毒变异的认知水平,探讨企业员工获取Delta新冠病毒变异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疫情期间心理焦虑状况; 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消毒技术,更具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对辖区4家企业共427名企业员工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Delta新冠病毒变异总体知识知晓率为68.94%,其中一般疫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53.71%,健康相关行为知晓率为83.63%,企业疫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87.25%。“德尔塔”病毒平均潜伏期为、新冠肺炎传染病类别、居家物体表面预防性消毒、“德尔塔”病毒的传播途径、佩戴多层口罩是否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感染、咳嗽、打喷嚏的正确方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感染“德尔塔”的临床症状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7.75%、27.25%、29.00%、32.25%、32.75%、38.25%、44.00%、45.50%。不同户籍、学历、岗位的企业员工间Delta新冠病毒变异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 =9.809,P=0.002;χ2 =14.410,P

  • 标签: 新冠肺炎 德尔塔 企业员工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和小鼠血清对变异(Delta和Beta)的交叉中和活性。方法各取20份人群常规两剂基础免疫血清、三剂加强免疫血清和两剂小鼠免疫血清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新型冠状病毒原型Delta和Beta变异3病毒,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通过分析不同稀释度血清对固定剂量病毒的中和活性,计算血清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评估免疫血清的交叉中和水平。结果人免疫血清对不同变异的阳性率均大于95%;基础免疫后,接种者血清对原型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109、41和15,与原型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7倍和7.3倍;加强免疫后,接种者血清对原型Delta和Beta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446、190和86,与原型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3倍和5.2倍。小鼠免疫血清对不同变异的阳性率均为100%;对原型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2 037、862和408,与原型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4倍和5.0倍。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后的人群和小鼠血清均可对Delta和Beta变异产生一定水平的中和保护,且人群加强免疫后可产生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交叉中和抗体,为该疫苗的临床应用和保护效果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基础免疫 加强免疫 变异株 交叉中和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21年绍兴市上虞区由Delta变异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2月7-21日上虞区的COVID-19病例相关信息,分析本次疫情的三间分布,估算潜伏期以及实时再生数(Rt)。结果2021年12月7-21日上虞区累计发现COVID-19病例380例,均为确诊病例,年龄M(Q1,Q3)为52(38,61)岁;男女性别比为1∶1.25;职业以工人(36.58%)和农民(27.63%)为主;此次疫情共波及上虞区的9个乡镇/街道,主要集中在曹娥街道(57.10%)和百官街道(31.53%)。COVID-19病例的潜伏期M(Q1,Q3)为4.00(3.00,5.75)d。基本再生数(R0)为4.06,Rt早期最高为5.62,在疫情发现后呈下降趋势,10 d内降至1.00以下。疫情自发现后14 d(12月7-21日)单日发病人数首次下降为0,主要的发现方式为集中隔离发现(55.53%)和居家隔离发现(40.00%);密切接触者(密接)和密接的密接(次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分别为2.06%和0.46%。结论2021年绍兴市上虞区COVID-19疫情病毒潜伏期较短,波及人员数量多,存在聚集性疫情,提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的传染性强,密接和次密人群的排查与管理、风险区管控或为控制疫情的关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elta变异株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elta新冠病毒变异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Delta新冠病毒变异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166例,进行临床特征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纳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非重症123例,重症38例;其中男性69例(41.6%),女性97例(58.4%),年龄(47.0±23.5)岁。39例(23.5%)已接种1剂或2剂国产灭活疫苗,接种2剂疫苗的病例重症比例为7.7%,低于接种1剂疫苗的11.5%和未接种疫苗的26.8%,但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最常见为发热(134例,83.2%),且有39.1%的病例发热峰值大于或等于39℃;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疲倦乏力、口干等。重症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97.4%)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76.4%)(P<0.01),且重症病例发热峰值超过39℃的比例(65.8%)也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30.9%)(P<0.01)。病程中病毒核酸N基因、ORFlab基因的最低ct值中位数分别为20.3、21.5,最低ct值分别为11.9、13.5。入院48 h内有9.0%的病例白细胞计数下降,52.4%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2.5%的病例C反应蛋白升高,57.4%的病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65.3%的病例白介素6升高,35.7%的病例白介素10升高。重症病例出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升高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发热峰值越高,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P<0.01),OR均大于>3:95%CI 2~7,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上,非重症病例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药汤剂使用率达到96.7%,重症病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中医治疗率达到100%,在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配合中和抗体、康复者血浆等免疫治疗。重症病例入院至转重症时间中位数为5 d,治疗后完全退热时间中位数为6 d,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9 d;28 d内无死亡病例。结论广州Delta变异感染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比例高、体温峰值高、发热持续时间长、病毒载量高、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重症发生率高。其中,重症病例的老年人占比高,与非重症病例相比表现出发热比例更高、高热占比更高、发热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高龄和高热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治愈疾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 广州 临床特征 真实世界研究
  • 简介:摘要Delta变异具有传染力强、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缩短等特点,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该变异在印度被发现后,迅速在多个国家流行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流行之一,我国多个省份也发生了Delta变异所致的局部聚集性疫情。本文就Delta变异的病原学特征、传播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流行现状、疫苗对其保护效果、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Delta变异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关切变异株 流行病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B.1.617.2(Delta变异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为Delta变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广州市荔湾区CDC,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采用频数(构成比)、直方图、百分比堆积面积图等对本次Delta变异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应用潜伏期、动态再生系数(Rt)估计进行分析。结果截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127例,年龄范围2~85岁,<18、18~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占18.9%(24/127)、43.3%(55/127)和37.8%(48/127)。男女性别比为1∶1.35(54∶73);职业以离退休人员32.3%(41/127)、家务及待业18.1%(23/127)和学生16.5%(21/127)为主;主要集中在荔湾区的白鹤洞街道(70.1%,89/127)与中南街道(23.6%,30/127);Delta变异的中位潜伏期6(范围:1~15)d;临床分型以普通型(64.6%,82/127)为主;基本再生系数(R0)=5.1,Rt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7.3;传播方式以密闭空间为主,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主要传播场所为家庭(26.8%,34/127)、餐馆(29.1%,37/127)、小区(3.9%,5/127)和市场(3.1%,4/127)。密切接触者筛查(66.1%)和社区排查(33.1%)是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结论本次疫情新冠病毒Delta变异的传染性较强,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18~59和≥60岁年龄组为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B.1.617.2(Delta)变异株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引起的家庭二代续发率(HSAR)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7月南京市报告一起Delta变异引起的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南京市的病例235例,分布于171个家庭,筛选出存在家庭密接接触者(家庭密接)的家庭及家庭密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家庭首发病例和家庭密接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HSAR及影响因素。结果103个家庭共报告家庭密接234名、家庭续发病例64例,HSAR为27.4%(95%CI:22.0%~33.4%),家庭规模2~3、4~5、6~9人的家庭分别占64.1%(66个)、26.2%(27个)、9.7%(10个);共报告家庭聚集性疫情35起,占34.0%(35/103)。103例家庭首发病例中,男性占27.2%(28例),年龄M(Q1,Q3)为49(9,56)岁;234名家庭密接中,男性占59.0%(138例);年龄M(Q1,Q3)为42(20,55)岁;暴露时间M(Q1,Q3)为3(1,3)d。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家庭首发病例为机场工作人员(OR=2.913,95%CI:1.469~5.774)、发现途径为居家隔离筛查(OR=6.795,95%CI:1.761~26.219)和社会面筛查(OR=4.239,95%CI:1.098~16.368)的家庭内HSAR风险更高;家庭密接暴露时长越长(OR=1.221,95%CI:1.040~1.432)、未接种疫苗(OR=2.963,95%CI:1.288~6.813)和未全程接种疫苗(OR=2.842,95%CI:0.925~8.731)的家庭内HSAR风险更高。结论Delta变异代间距缩短,家庭内传播能力较强;家庭首发病例是否为机场工作人员、发现途径,以及家庭密接疫苗接种、暴露时长是家庭HSAR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家庭传播 家庭二代续发率 代间距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引起的宁波市镇海区本土聚集性疫情,分析其传播链,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收集2021年12月6-18日宁波市镇海区新冠病毒感染者个案信息。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链。结果首例病例为途经中风险地区,直接或间接接触阳性感染者而感染新冠病毒,后继出现家庭内聚集性疫情,并通过工作、生活、艾灸养生活动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疫情共持续14 d,共报告确诊病例74例,潜伏期M(Q1,Q3)为4.0(3.0,5.8)d。所有病例均在一条传播链上,传播6代以上,代间距M(Q1,Q3)为3.5(2.0,5.3)d。基因测序结果为Delta变异(AY.4进化分支),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宁波市镇海区本土疫情与上海市疫情为同一起关联疫情。结论本起疫情传播链清晰,Delta变异(AY.4进化分支)具有明显的家庭、封闭场馆、集中居住地聚集性,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提高核酸检测频次。

  • 标签: Delta变异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 传播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链。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技术核查病例的活动轨迹,对活动轨迹涉及的风险点位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人员和环境采样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021年11月1日,通过人群主动筛查,发现北京市昌平区一起涉及5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Delta变异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来源于10月22-27日与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在同一酒店集中隔离。感染来源在隔离期间可能通过通风管道气溶胶传播给该起疫情的首发病例。首发病例10月27日解除隔离,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共同居住期间造成其他4名家庭成员续发感染。结论新冠病毒Delta变异易引发家庭聚集性疫情,隔离酒店上下通风管道传播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气溶胶 感染来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北京市一起冷链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聚集性疫情进行溯源调查,分析其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核查病例的活动轨迹,对活动轨迹涉及的风险点位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人员和环境采样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022年1月18日至2月6日,共报告11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除1例待查外,其余111例存在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感染来源为进口冷冻货品外包装,2021年1月进口冷冻货品捕捞后储存于东南亚地区某国冷库,2021年6月包装后发送到我国北京市A区A冷库存储,随后分批次于2022年1月起在B区B冷库贴标销售,首发病例在搬运阳性冷冻货品期间发生感染,继而造成共同工作、就餐和居住在B冷库及其毗邻的C冷库和D餐厅(两库一店)所在区域的人员感染,涉及77例两库一店直接相关病例。在两库一店区域外还造成16个传播支链,涉及35例病例。结论本起疫情提示进口冷链货品外包装污染输入疫情的风险,应继续加强冷链行业管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冷链 感染来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新冠)病毒Delta变异本土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发现的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起疫情累计报告74例确诊病例,病例以轻型为主,占87.84%(65/74),无重型和危重型。流行曲线呈人传人传播模式,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起疫情至少传播6代。病例年龄范围为2~80岁,其中≥60岁占27.03%(20/74)。职业分布中以工人占55.41%(41/74)和家务/待业占27.03%(20/74)为主,疫情局限,未发生病例外溢。病例间流行病学关联明确,传播链清晰。基因测序结果证实为新冠病毒Delta变异,与浙江省外输入关联疫情高度同源。结论本起疫情为一起浙江省外输入COVID-19确诊病例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通过生活、工作接触导致社区传播扩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聚集性疫情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2021年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2)Delta变异肺炎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ese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反馈测序结果,挑选2021年河南入境和本土病例为SARS-CoV-2 Delta变异肺炎患者111例,从大疫情网上获得患者基本信息,对年龄、性别、是否接种疫苗、接种剂次、RT-qPCR检测ORF1ab基因和N基因Ct值在不同性别及不同症状病例间有无差异、患者临床分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测序结果核苷酸及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S)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总结规律。结果111个病例在不同年龄组间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7,P=0.529)。不同疫苗接种史人群中的病例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74,P=0.209)。SARS-CoV-2核酸阳性标本中,大部分标本Ct值分布在较低区间,病毒载量较高。ORF1ab基因Ct值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6,P=0.439),在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普通、重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7,P=0.039) 。N基因Ct值在不同性别及不同症状病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本研究的111例患者主要通过密接筛查和全员核酸筛查发现,两者共占总体的62.2%(69例)。测序长度覆盖度基本都大于99%(占90.1%,100/111),核苷酸突变位点总数多为46~50个(86.4%,89/103),S蛋白突变位点总数多为12个(82.5%,85/103)。103Delta变异均含有T19R、R158G、L452R、T478K、D614G、P681R、D950N、E156del、F157del这9个突变位点,突变率为100%。结论2021年河南省SARS-CoV-2 Delta变异对人群普遍易感;病毒载量高,ORF1ab基因载量增高会加重临床症状。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 S蛋白 ORF1ab基因 N基因
  • 简介:摘要收集2022年1月1至20日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大数据轨迹分析Delta变异引起的郑州市高新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本研究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触者分别为276例和599例,密切接触者的罹患率为5.43%(15/276),次密接触者的罹患率为0.17%(1/599)。传播链关联确诊病例10例,一至五代病例密切接触者罹患率分别为20.00%(5/25)、17.86%(5/28)、0.72%(1/139)、14.81%(4/27)、0(0/57)。密切接触者不同接触方式显示:与病例同住/同屋、同餐、邻居间接触、同一交通工具接触、同空间、工作接触的罹患率分别为26.67%、9.10%、8.33%、4.55%、1.43%、0。郑州市高新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减少家庭聚集性病例和社区传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流行病学调查 家庭聚集性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B.1.1.529)变异具有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显著等特点,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该变异于2021年11月在南非被发现后,历时2个月便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我国已有多个省份报告Omicron变异引发的本土疫情。然而,Omicron变异的高度突变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仍不够明晰。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证据,针对Omicron变异与功能有关的突变、传播力、毒力、免疫逃逸能力及免疫交叉反应等重要方面进行综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关切变异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烟碱转化早期诱导方法,对白肋烟达所26及其自交后代不同烟的烟碱转化率进行了分析测定,以确定烟碱转化鉴别标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烟碱转化率低于2.5%的烟自交后代株系稳定,间烟碱转化率变异小,且均低于2.5%,表明母代烟为非转化;烟碱转化率介于2.5%和3%的3个烟自交后代均表现间烟碱转化性状的分离,变异幅度分别为0.439%-10.331%、0.466%-21.834%和0.394%-3.757%,表明母代烟为转化。烟碱转化率大于3%的烟自交后代烟碱转化率变异性大,烟碱转化性状分离严重;烟碱转化率大于50%的2个烟自交后代烟碱转化率也都较高,是高转化的表现。因此,烟碱转化率大于2.5%是确定转化的可靠标准。

  • 标签: 白肋烟 烟碱 降烟碱 烟碱转化率 鉴别标准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具有高度传染性。随着2019-nCoV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传播,病毒已出现多种变异,其中,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和拉姆达(Lambda)变异表现出更高的传播性和致病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现对2019-nCoV的结构特征、变异机制,以及上述5种主要变异的相关特性和流行病学进行阐述。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流行病学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变异株 突起蛋白 特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