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当一个人不幸中风时,必须明确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以及评估中风的恢复潜力。临床技术进步让卒中的多个阶段,包括预防、急性中风和中风后恢复,都得到了更好的监测和治疗。神经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量化组织功能和评估预后,从而分类患者以进行预防性和个性化治疗。本综述将重点陈述目前评估缺血性卒中的高级磁共振技术,如磁共振扩散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DSI)和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斑块稳定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的颈动脉超声参数,比较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研究组内膜中层厚度为(1.25±0.36)mm,大于对照组的(0.75±0.25)mm,P<0.05;研究组收缩期峰值流速为(59.32±0.25)cm/s,小于对照组的(73.36±0.25)cm/s,P<0.05。两组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检出易损斑块12例(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18例(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血管狭窄严重者占比(10/12)高于稳定斑块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神经功能轻度缺损患者占比(7/12)和预后良好患者占比(6/12)低于稳定斑块组(12/18,11/18),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有效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变化和斑块情况,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积极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连续收集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学资料,根据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信号强弱将患者分为A组(HVS<5分,53例)和B组(HVS≥5分,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不同HVS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侧支循环代偿分级、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和脑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MRI检查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饮酒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心房颤动占比(39.62%与20.62%)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65±2.54)与(12.87±3.27)]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脑侧支循环代偿分级为(1.86±0.45)级,DWI-ASPECTS评分为(7.76±1.23)分,小于B组的(2.27±0.64)级和(8.25±1.34)分(P<0.05);A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为(54.28±12.34) cm3,大于B组的(25.67±8.63)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 FLAIR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良好价值,患者的HVS评分越高预示脑侧支循环代偿越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脑梗死体积越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其中自建库至2021年3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其中干细胞移植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tata 15.1软件对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基线值与终值的差值的合并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包含1334例患者,其中干细胞移植组668例,常规治疗组666例。Meta分析显示,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数差(MD)=3.510,95%CI:2.540~4.480,P=0.000]、FIM评分(MD=11.380,95%CI:5.470~17.280,P=0.000)、FMA评分(MD=13.830,95%CI:12.590~15.070,P=0.000)、BI(MD=22.100,95%CI:19.430~24.770,P=0.000)、ADL评分(MD=9.290,95%CI:3.530~15.050,P=0.002)、mRS评分(P=0.004)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均有更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之后,如何进行相应的专业护理,达到降低患者脑卒中并发症发生概率的目的。方法:我们首先选择的方法是进行脑卒中患者的选择,并且重点选择在经过了相应的专业治疗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这种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最终的数据准确性,我们将会选择2017~2019年间,共156名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保证最终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家属知晓并且同意研究内容,签订知情同意书,随后将选择的156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处理,A组为实验组,采取康复护理措施来降低并发症的概率,并且帮助患者进行恢复,B组为对照组,不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其他治疗步骤与实验组相同。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经过康复护理之后,整体治疗概率大大上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形成了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早期经过康复护理之后,具有更高概率得到完全治愈,故此早期康复护理具有临床医学价值。